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图:2001-2020年版(2016修订版)
作为现行总规,2007年由国务院批复、2016年修订的《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提出了杭州建设“一基地四中心”的目标,明确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为杭州城市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得到了有序和有效实施。由于即将于2020年到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委市政府提出拥江发展战略,加快城市国际化,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的奋斗目标。本次规划实施评估将实现两大核心目标:一是对杭州城市总体规划的全面检视与回顾;二是结合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趋势与挑战,对城市的发展状态进行全面体检,为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充足依据,做到摸清家底基础上的精准规划。
本次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自2017 年3 月份正式启动,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组成联合编制团队,5 月份结合未来生活节开展市民意见调查,7 月组织召开前期思路全国专家咨询会,8-9 月开展广泛的部门座谈和区县调研,9-11 月进入实施评估成果编制的核心阶段,期间就阶段性成果与规划局进行多轮汇报近日形成送审成果,包括1 项《杭州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16 年修订)实施评估报告》,3 类共12 项目专题报告。
12月9日,《杭州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专家和部门审查会在钱塘江畔举行。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唐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孙安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主任吕传廷、同济大学教授赵民、浙江省建设厅总规划师顾浩、杭州市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汤海孺和浙江大学教授李王鸣等八位专家,以及杭州市委政研室、市政府研究室、市府办城建城管处、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市规划局等部门与会讨论。会上充分肯定了杭州总体规划评估工作价值,认为现阶段成果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工作重点明确,技术路线清晰,在国内现有城市总规评估中具有前瞻性和示范性。同时,各专家为杭州下一步战略、总规编制献计献策。
会议由市规划局主持,会上介绍了杭州总规编制的宏观背景及总体部署,以及本轮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基本情况。中规院和杭州市院联合团队汇报规划评估核心内容,系统介绍了现行总体规划实施成效和问题研判,为下一步战略编制打下夯实基础。
唐凯 挖掘评估问题背后的原因和体制机制障碍,加强成果创新
规划评估既要看规划编制情况,也要看规划执行情况。挖掘评估问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关注实施过程中体制机制障碍的评估。
加强成果创新,将规划评估报告全面详实的内容概括成简本。要更加关注杭州发展实际问题,转变语汇语境,将专业语汇转化成让市民公众都看得懂的非专业语汇。
实施评估,评估规划实施与规划内容的一致性;绩效评估,基于经济绩效、空间绩效讨论规划发挥的作用怎么体现;趋势评估,从十九大目标要求看,杭州城市发展还有哪些不足;政策评估,实施管理最终通过政策体现,不仅要分析空间现象,还要增加政策的分析。
杭州中微观织补基于人的生活需求,宏观织补基于长远目标。中微观层面,开展需求调查,用大数据判断居住、就业、服务、交通供需关系匹配程度,明确未来住房发展与余量,可能成长就业空间在哪里,辨别可以改造的潜力空间分布,利用既有存量进行调控。宏观层面,思考杭州在区域中的地位,立足特色,杭州目标应该更加高远。
冷静思考区域环境中可能短板和危机。高成本是危机,创新天生青睐低成本,只有低成本才能抵御高风险。有活力的生活吸引人,高成本的生活排斥人。
突出以人为核心,建设人民城市。人口结构放在第一位,城市总体规划目标有两大需求,一是国家战略要求,二是人民的需求,具体生活工作在城市中的人需求是什么,人口就业关系到经济产业,人口阶层关系到住房、交通、公共服务,为下一步总体规划精准供给人民需要的公共服务产品打基础。
重视规划实施过程回放,现行总体规划在既有编制办法体系下探索,规划编制是预想目标,实施过程复杂且变量多,涉及不同实施主体、政策,影响既定目标修改、修正、执行。传统实施评估是静态比对,而实施过程决定实施结果,重新审视实施主体、实施责任、实施权力,有利于城市治理能力提高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不能就杭州论杭州国际影响力,杭州是上海国际区域的一部分。上海的国际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长三角,讨论杭州职能、产业结构、优势劣势要放到区域中看。
加强公众参与,专业性评估与社会性评估相结合,充分吸纳市属部门(市人大、政协)、企业经营者、区县人大政协、老专家、社会公众等方方面面代表的见解,有针对性组织座谈会。
评估杭州未来发展价值取向,是追求速度、赶超一线城市,还是进一步提炼杭州本身特色化发展方向,挖掘杭州城市发展动力、路径、重点。国家战略赋予杭州任务艰巨——要建设世界名城,美丽中国样板城市。要明确杭州要做特色型一流城市,而非面面俱到一线城市。
从需求角度研究城市功能、品质、效益。杭州是创新业态发展很快的城市,研究创新型人才居住、设施需求和创新型企业发展需求,才能支撑杭州创新功能发挥。
规划评估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通过评估更加准确认识杭州发展模式;二是,解读杭州发展内在机制;三是,谋划杭州未来发展路径。梳理杭州发展内在逻辑和影响因素,研判杭州独有发展模式,思考未来如何抓住机会、能否继续坚持现有发展路径。
杭州总规编制有四个变化:行政区划变化,规划范围变化,空间尺度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要素供给、空间布局、管控方式的变化。未来的杭州不是城市的杭州,而是区域的杭州,要关注空间绩效、空间供给和空间品质。
事实评估,围绕杭州特色研判发展问题。杭州产业模式、管理模式有杭州特色,区分是特色还是问题。
价值判断,针对规划本身进行评估,并非实施一致性就是好的,实施不一致就是不好。当时的规划是当时价值的认识,随着发展会有不适应的地方。未来要素配置注重精准化和差异化,规划实施不一致背后原因的思考可以指导后面规划编制。
会议最后,市规划局局长张勤主持总结,她指出,从专家发言来看,现有总规实施评估成果值得肯定,提出根据落实十九大发展要求和亚运设施建设需要,要加快新一轮总规编制工作进程。市级部门之间要加强合作,共同完成总体规划编制。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杭州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