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古镇*

1

 概况

斜滩古镇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东中部,面积9.8 km2,地处山地,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多为连绵起伏的山峦,沟壑纵横,境内河流有长溪、平溪、斜滩溪。斜滩镇因水尾弯处回绕一大湾,方言称“斜”,湾内有大沙滩而得名。斜滩古镇东靠笔架山,南邻矿湾岭,以斜滩溪为界,西邻楼下村、洋垱村,县道X944、X942穿镇而过,区位交通较为便捷。古镇于2016年被福建省评选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2

   古镇发展与空间特色

斜滩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史料记载,在800多年前,先民们从外地迁徙到斜滩开基创业,人员慢慢增多。这里河床开阔,水量丰富,随后开辟了斜滩到福安、赛岐、三都澳水路航道,使用小木船(俗称“斜滩槽”)运输货物。清代末期及民国时期,斜滩镇成为寿宁、闽北政和、松溪、浙江泰顺、庆元、景宁诸县的物资集散地与贸易中心。斜滩古镇兴起于宋,发展于明代,鼎盛于晚清至民国时期,宋时,游、汤、程、毛、虞、梁等姓氏族人曾定居于古镇。元末明初,又有张、郭、卢、何、周五氏族人迁入。现境内多为卢、何、周、郭四姓族人。在鼎盛时期,斜滩百舸争流、商贾云集,呈现出“门迎云路三千客,地踞龙江第一峰”的繁华。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文化孕育了古镇独特的空间形态,主要体现在:

(1)“一水横呈、双龙际会”的古镇格局,九岭溪、长濑溪和长溪,三条水系交汇于古镇,而古镇坐落于郭家龙岗和张家龙岗“双龙”之中。

(2)“溪街相伴、吊脚楼相生”的空间形态。古镇建筑均面溪建造,沿水排列,形成独具特色的吊脚楼,古镇街巷也随之形成了与溪平行的“溪街相伴”的空间形态。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古镇*▲ 何家巷民居

(3)经纬分明的四大家族片区。围绕着“溪街”,形成以“卢、何、周、郭”四大家族居住片区与“子”“丁”字形的支巷道路网络,街巷名称为何家巷、卢周巷、周家巷等,宽4~5 m,小巷宽2~3 m。巷外河流蜿蜒环绕,巷内楼宇“之”字排开。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古镇*▲ 何家巷

3

  建筑特色

古镇内保存有较为丰富的建筑遗存,以古民居为主,其中,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宅达160多座。较为典型的有何家巷地块建筑群、卢周巷进士第、大夫第(何宜武故居)、郭公木故居等。
其中,何家巷地块建筑群是一处集居住、生产、书院、休闲娱乐、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城堡建筑群,建于清朝道光十九年(1839年),占地面积约5300 m2,由7座古厝组成(原为8座,其后烧毁1座),厝厝相连,均为典型的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封山顶,牌楼式门脸装饰,对称格局,形成两进两厢两天井的建筑组合形式。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古镇*▲ 何家巷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古镇*▲ 何家巷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古镇*▲ 何家巷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古镇*▲ 何家巷民居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古镇*▲ 何家巷民居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古镇*▲ 何家巷民居
进士第,由卢金绮修建,古宅宽18 m,深20 m,占地面积约360 m2,土木结构,封山顶,面阔5开间,多进院落,牌楼式门脸装饰,粉墙包栋。大门上方彩绘泥塑的匾额内有“进士第”三字。匾额的两侧,各有彩色壁画,左为松鹿图,右为竹鹤图。大门内墙上方有3道矮檐,正中间矮檐下的彩绘泥塑是石桥、古树,城门中间一人物塑像。前厅高楣架构,中隔以中梁屏壁,厅前置一天井,用于采光,两侧厢房3层,宽2间,窗雕简约流畅,其上方横窗雕有鹿、羊、松鼠等动物图案,大厅正壁两侧上方的神龛精雕细琢。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古镇*▲ 进士第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古镇*▲ 进士第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古镇*▲ 进士第
大夫第,为台湾同胞何宜武故居。建筑位于何家巷,始建于清代(1636-1912年),占地面积409.5 m2,建筑坐北朝南,为多进院落式、4层、土木结构民居。建筑四周采用高大的封火墙围合,空间较为封闭;大门高大巍峨,门楣上方有一块清光绪年间钦赐的大横匾,上书3个粗体大字“大夫第”,字体浑厚有力;中厅明间,面宽5 m,进深9 m,高7 m,空间开阔,雕梁画栋,门、窗、格扇的花鸟浮雕栩栩如生、熠熠生辉。后厅较中厅低矮,厅后置一天井。前后厅间用3块屏壁交缀隔开。火厢房与主房间有防火墙相隔,墙脚开有两扇角门,便于出入。整栋建筑恢弘壮观,气派非凡。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古镇*▲ 大夫第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古镇*▲ 大夫第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古镇*▲ 大夫第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古镇*▲ 大夫第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古镇*▲ 大夫第
郭公木故居,即郭公木的出生地。郭公木(1891-1969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律系,学士学位。民国时期,曾任福建学院(福建师大前身)院长、国大代表、中央立法委员等职。郭公木故居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1年),占地面积约575 m2,多进院落,封山顶,带两侧厢房、主体3层木质结构的古宅,大厅宽敞明亮,正堂上有一“家学渊源”金画。后厅墙壁雕塑的大“寿”字,左右楹联:“豹隐南山雾,鹅搏北海风”。前门墙头屋檐下有“郭子仪五女拜寿”的精美彩绘。屋顶翘角飞檐熠熠闪光;厅堂上方雕梁画栋、门窗格扇飞禽走兽等木雕栩栩如生;门楣、正厅古朴典雅;满堂木刻、石雕、泥塑、彩绘,均造型逼真,工艺精湛。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古镇*▲ 郭公木故居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古镇*▲ 郭公木故居

4

  发展建议

古镇的总体格局仍存,但古民居破损严重,人居环境亟待改善。为了进一步保护古镇,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为此,首先,应进一步挖掘古镇历史文化资源,加大文化遗产的历史研究,其次,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严禁居民拆除古民居,控制居民自建。再次,加强环境整治,提高人居环境与保护意识。
主持:阮仪三
图文:
张   杰  华东理工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系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杨诗雨  华东理工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系 硕士研究生
曹叶晨  华东理工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系 硕士研究生
* 国家社科重大基金(21&ZD215);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9ZJX002);国家社科基金(20BH154)。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古镇*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古镇*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古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古镇*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