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搬出大山 遇见幸福 | 新春走基层

搬出大山 遇见幸福 | 新春走基层

搬出大山 遇见幸福 | 新春走基层


近日,一场降雪过后,甘肃省定西市银装素裹。走进临洮县八里铺王家大庄村幸福家园安置小区居民李志龙家,宽敞明亮的客厅温暖如春。“我家是从衙下集镇单家山村搬来的,以前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等问题,现在都解决了,真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李志龙说。
在漳县马泉乡骆家沟村,一眼望去,一栋栋统一规划的二层小楼整齐排列,街道宽阔平坦,村内公共设施齐全。走进从山上搬来的郭春喜家,一家老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郭春喜说:“没想到还能住上楼房,现在我开了一个菜铺,生意还不错。”
这是甘肃省深入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的一个缩影。2023年,甘肃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任务如期完成,40354户、141000人圆了安居梦,开启了美好新生活。其中,定西市有3600户、13058人搬进了新家园。
甘肃地理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甘肃持续开展避险搬迁工作,并将其列为2023年省委、省政府十件为民实事之一。
同时,甘肃自然资源系统健全“省级统筹、市负总责、县区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包抓”责任体系,定期调度、联席会商、驻点督导,确保每项政策落地、综合配套到位;规范“户申请、村复议、镇审查、县认定、市审核、省复核”工作程序,实现对象认定网上办理,并动态更新搬迁数据库,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依托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搬迁进度“网上查”、搬迁变化“天上看”、重点问题“地上核”,不断提高搬迁工作精细化水平。
聚焦“搬出安全”“应搬早搬、应搬尽搬”,2023年,甘肃将河湖管理范围搬迁变更为河湖管理范围及暴雨山洪灾害受灾区搬迁,将三级认定工作纳入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管理信息系统,对临崖、临坎等存在地质灾害风险的区域开展风险区划定。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完成搬迁对象三级认定49589户。
为降低建设成本、减轻搬迁群众负担,甘肃制定了“10+5+N”的搬迁补助标准,在落实财政补助10万元、贴息贷款5万元的同时,支持基层创新推出“住房贷”“产业贷”等金融产品。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累计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76.4亿元。
此外,甘肃根据当地群众的经济状况和实际需求,着眼政策红利最大化惠及搬迁群众,持续细化完善配套政策,并推动政策落实落地。
定西市陇西县、岷县在落实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又分别给予每户财政补助5万元、2万元;安定区、临洮县、渭源县、漳县分别为每个搬迁农户提供10万~15万元贴息贷款;临洮县以成本价出让建设用地,使安置点每平方米造价低于市场价1200元以上,大大降低了群众的购房成本。
为促进“潜在土地资源”向“优势拉动资本”转化,甘肃统筹安排“建新”“腾旧”,2023年累计供应建设用地12766.47亩;推动迁出区废旧宅基地腾退复垦,累计拆除旧房35292户、复垦20186户、复绿3350户,全面提升避险搬迁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实现安居的同时,如何让搬迁群众乐业?武威市作了有益探索。例如,凉州区金山镇的村民不仅住上了新房,还养上了牛羊。如今,全镇新建养殖暖棚153座、修建日光温室24座、改造老旧日光温室54座……逐步形成了“一镇一社区、一户一产业”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甘肃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与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园区发展等有机结合,努力让群众既“搬得出”又“稳得住”。

作者:伏黎明 秦锦丽
文字编辑:高悦
新媒体编辑:刘潇然 张思琦(实习)
搬出大山 遇见幸福 | 新春走基层
搬出大山 遇见幸福 | 新春走基层

搬出大山 遇见幸福 | 新春走基层

搬出大山 遇见幸福 | 新春走基层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点赞,关注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搬出大山 遇见幸福 | 新春走基层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