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始终秉持“汇聚优秀人才,展现专业水准,倾注用心努力,产出卓越成果”的发展理念,致力于培养政治素质强、学习能力强和创新精神强的高水平专业团队,鼓励员工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提高学术和专业素养。2024年2月1日,中心在北京举办了“2023年年终业务交流会”,邀请技术人员分享过去一年的学习成果和工作经验。本次交流会由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总规划师商静主持。
商静
副主任、总规划师
廖蓉
科技合作处处长、高级工程师
报告总结了中心参与本轮报国务院审批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审查的组织方式、审查依据和审查重点等。报告认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在“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承接全国纲要任务、统筹协调省域空间格局的作用,是省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活动的基本依据。技术审查主要关注国家战略和规划落实情况、三条控制线等空间底线落实情况、控制性指标落实情况,以及与周边省域空间相邻关系的处理协调情况等,同时对规划编制报批程序、规划成果的合规性进行审核。省级规划文本能够按照统一的结构编写,具体包括:规划背景、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农业、生态、城镇、海洋空间、重大基础设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以及规划实施管理等,同时又凸显本地特色。各地规划较好地体现了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关系的原则,在国土空间规划 “一张图”上协调了空间矛盾,为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支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等提供了空间指南。
截至目前,国务院已正式批复22个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还有8个规划正处在不同的审批流程环节中。中心将全力以赴为省级规划的技术审查提供支撑,并积极推动剩余规划的报批工作。报告还建议中心应加强国家战略空间需求和空间策略、规划编制与实施监测之间的逻辑关联、非建设空间用途管制规则以及促进规划实施的相关政策等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提升中心人员在支撑规划技术审查方面的知识储备和能力。
赵星烁
城乡规划所所长、副研究员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城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制定的空间发展蓝图和战略部署,是城市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高效能空间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空间政策,是市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行动纲领。
报告回顾了中心作为主要技术单位支撑部空间规划局开展规划审查工作的情况,包括报国务院审批的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技术审查和其他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抽查等,系统梳理了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查要点的有关要求,强调从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落实、空间底线约束落实、控制性指标分解落实、相邻关系等规划内容以及程序合规完备性等方面提出审查意见,强化对主体功能区战略定位的落实、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优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城乡社区生活圈构建、防灾减灾和市政等支撑体系完善等内容,体现总体规划统筹发展与安全、发挥底线约束与空间引领,以及促进区域统筹、城乡统筹、陆海统筹、地上地下统筹的作用。此外,关注各层级总体规划之间的传导、总体规划对详细规划的传导以及与相关专项规划的协同,推进规划实施落实。报告认为,本轮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解决了“多规合一”之前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全域全要素管控。
中心下一步将继续做好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审查报批的技术支撑工作,并加强对相关制度政策的研究,如空间控制线划定后的具体管控细则和更新机制、针对不同规划传导内容的方法和路径、规划动态维护更新机制等。
徐飞
科技合作处 高级工程师
报告分享了对《国土空间规划法》立法工作的研究成果。报告指出,加强规划立法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明确指示,是“多规合一”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实践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立法深层次的核心动力来自当前国家空间治理面临的新任务、新形势、新挑战,国家急需一部全域全覆盖的国土空间治理法律,守住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稳定生态文明改革的法治环境,应对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国土空间规划法》至少在以下三方面直面问题并试图解决,第一是解决全域全要素统一用途管制的问题,提升全域空间治理能力;第二是空间发展不平衡、开发保护不协调的问题,让法与高质量的空间发展要求相协调;第三是空间保值增值、保障所有者权益的问题,用法从根本保障人民的权益。
报告认为立法的基本目标是将国土空间规划法定化,让《国土空间规划法》有力地指导实践。核心编制思路一是及时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决策部署上升为法律制度;二是充分体现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技术逻辑,制定必要条款;三是全面系统地以法的形式规范国土空间规划所覆盖的全域全流程治理环节。报告最后提出社会各界应当全力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立法,加强对国土空间规划立法工作的研究,以期尽快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的法律体系。
柴勋
智慧规划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
报告分析了CSPON(China Spatial Planning Observation Net)建设工作的政策背景和现实需求,结合国外相关案例,总结提出CSPON的内涵,并将其定位为构建规划实施监督体系的重要抓手、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和支撑“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智慧规划的新型基础设施。CSPON建设的应用需求应聚焦国土空间规划业务领域,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全周期在线管理、监测评估要求和智能决策支持,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以数据整合为目标的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全要素全周期的“大”数据体系,以知识整合为目标的链接数据和场景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大”模型体系,能力整合为目标的多跨整合、共建共享的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大”平台,群体整合为目标的纵向贯通、横向互联的国土空间治理生态“大”网络。
报告指出,随着国土空间规划成果逐步获批,未来工作重点将转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与监督。CSPON建设必须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紧密围绕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场景,全面梳理和确定技术上的突破点。CSPON建设的技术实施路径包括:打造一个集成多源数据的国土空间信息模型(TIM);建立一个融合“要素、格局、功能、权益”四个维度的综合指标体系;构建一套覆盖规划全生命周期的模型体系以及打造以业务为中心的数字化场景集成。
下一步,中心将基于现有工作基础,依托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和2023年度自然资源部部省合作试点项目“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CSPON)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着力开展CSPON建设的关键技术攻关,为规划实施监测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崔丽娜
区域规划所 副研究员
2022年,我国首部“多规合一”的国家级成果,《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印发实施,形成了我国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纲要》是对全国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全国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具有战略性、综合性、基础性、约束性,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其中,构建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集约型的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是《纲要》的重要内容,其细化和落实是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确保《纲要》中涉及的国家重大战略、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的上下贯通、横向协同的有效落实,强化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挥落实国家战略、指导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作用,通过对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展格局的汇总梳理,并对“城市等级”“空间网络”“通道”“城镇空间组织形态”等规划内容表达进行统一,形成省级规划落实深化细化《纲要》的“全国发展格局一张图”。围绕构建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的目标,对省级规划的支撑“双循环”格局的交通网主骨架、“两横三纵”城镇化格局、都市圈等城镇空间组织、沿边开放、省级行政单元跨区域协同等规划内容进行整体分析和研判。并对健全《纲要》的传导落实机制、强化全国重点片区功能布局指引、推动重要区域专项规划编制、加强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指导和规范等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李燕
城乡规划所 高级工程师
在构建“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背景下,详细规划的技术方法、标准体系、实施管理等面临新的时代要求。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围绕详细规划改革任务,对部支撑和地方咨询双向发力,牵头开展多项研究工作。结合2023年度开展的相关工作,报告重点提出了详细规划领域需要重点关注的三方面内容:
一是在详细规划体系设计方面,需要统筹考虑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传导落实的关系、详规编制与实施管理的关系,考虑“单元-实施”的详细规划编制层级与管控要点。特别针对城镇开发边界外详细规划编制应充分考虑镇村用地特征,加强土地综合整治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融合。二是结合总体规划报批进度,需要加快评估历史已批详细规划与“三条控制线”等底线管控要求的符合情况,以及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存量空间盘活等方面的实施效果与问题短板,通过详细规划评估加强对下一阶段详细规划编制的指导作用。三是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作用,加快推进详细规划全周期在线管理。详细规划全周期在线管理是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治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环,建议从规划评估、规划编制、规划审批、规划实施、体检评估、监测预警等详细规划业务流程出发,重点加强规划在线质检、智能审查、规划条件辅助生成、成果动态维护等核心应用功能开发,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 | 2023年年终业务交流会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