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同济规划院建院30周年系列活动 | 同济云舟AI平台及AI工具培训系列(二)



2024年11月28日下午,同济规划院建院30周年系列活动“同济云舟AI平台及AI工具培训系列(二)”在同济规划大厦408会议室开展。该活动由信息技术部与产教协同部联合主办,本次培训邀请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规划院主任研究员朱玮老师,助理教授、规划院研究员刘超老师、魏维轩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王怡琪(董楠楠老师团队)介绍各自团队研发的AI工具,并探讨了如何利用AI工具提升规划质量、进行城市碳排放预测和碳源汇评估。参会者分享了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讨论了技术工具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技术发展提出了展望。会议由信息技术部部长刘婷婷主持,产教协同部部长李欣进行开场致辞。



报告分享





同济规划院建院30周年系列活动 | 同济云舟AI平台及AI工具培训系列(二)

朱玮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规划院研究员


《骑行环境评价系统-自行车道路环境评价、最优路径规划》


朱玮老师首先介绍骑行环境评价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1. 管理自行车道路网络和环境要素数据管理;2. 对骑行环境进行质量评价,给出高中低等级划分和修改建议;3. 对任意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4. 给出优化骑行路径。此外,软件还支持个性化路径规划,考虑综合因素如绿化、道路宽度、车流量等。

朱玮老师和现场学员互动讨论了路径规划、在线骑行地图、自行车系统规划、道路环境优化等方面的内容,并提出软件的迭代更新和二次开发建议,以及在新建区域和既有区域的规划应用上的区别。


同济规划院建院30周年系列活动 | 同济云舟AI平台及AI工具培训系列(二)

刘超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 规划院研究员 启明星学者


《多尺度碳综合展示平台》


刘超老师介绍了其研究开发的多个AI工具,包括区域碳中和展示平台、城市更新规划碳排放核算模型、C-Smart1.0和多尺度碳综合可视平台。这些工具可以用于不同尺度的碳排放测算,如全球、全国、区域、长三角、上海市和社区等。区域碳中和展示平台已成功应用于上海市科委课题和长三角大湾区某投标项目,并帮助团队中标宁波市世界银行绿色低碳咨询项目。该工具的优势在于空间查询统计功能应用,可以进行数据导入和可视化,支持战略性或背景性工作。城市更新规划的碳排放核算模型适用于中心城区,可以评估更新前后的碳排放情况。模型中考虑了建筑、照明、热水、炊事和电梯等排放因素。多尺度综合可视能够展示上海市、长三角区域和全国的碳排放情况,以及建筑群尺度的动态规划调控。该平台整合了环保局、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测中心、环科院等机构的实时数据,并计划明年上线大语言多模态大模型工具,实现自动生成专业报告。

刘超老师还和现场学员讨论了城市碳排放相关问题,提到了大模型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知识库训练大模型,使其能够更准确地提供专业信息。同时,也提到了将专业知识推向规划师和其他相关人员,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城市碳排放问题。会议还探讨了AI在院内应用的情况,包括AIGC、语音识别和图像处理等,并希望在大模型上有所突破,建立中英文的城市碳知识图谱,生成图文并茂的报告。


同济规划院建院30周年系列活动 | 同济云舟AI平台及AI工具培训系列(二)

魏维轩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 高级工程师


《乡村生态修复规划设计的技术工具系列-乡村生态修复过程中各类生态要素制图与评估》


魏维轩介绍了专业知识和技术路线图,以及工作流框架和软件框架,包括速算工具和基于Web的核算工具。速算工具主要用于快速计算碳汇总量和排放,分为大尺度和小尺度计算。大尺度计算相对较快速,小尺度则需要详细测算地块的碳排放。同时,探讨了面向社区更新尺度的软件,以及如何通过增加光伏或绿化等方式降低碳排放等内容。该工具可以针对不同城市和乡村区域单元的不同指标单元和空间层,进行技术落地和生态技术应用。同时,该工具还可以进行三维实景同步数据展示,以及物联网数据的实景平台展示。此外,该工具还可以在前期准备设计施工、竣工及后运营等环节融入碳汇计算内容。在乡村生态用地方面,该工具可以针对不同用地类型确定碳汇和碳源系数,并通过系数计算具体碳汇和碳源量。


同济规划院建院30周年系列活动 | 同济云舟AI平台及AI工具培训系列(二)

王怡琪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硕士研究生


《中德工具箱的介绍和应用》


王怡琪介绍了董楠楠老师团队和德国布尔大学教授团队联合研发的中德工具箱在上海世纪公园的应用。该工具箱能够适应不同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包括生物量、NPP等指标。目前,该工具箱已经开发完成了一些模型,如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供给服务等,可以帮助规划决策者进行多方案权衡和比选,以应用于城市更新、植被优化等决策辅助,也可以用于城市规划设计的决策。最后,主讲人邀请自带数据和电脑的组员试用碳源汇测算工具。






部门 | 信息技术部、产教协同部

供稿 | 刘婷婷

编辑 | 宣传办

审核 | 肖达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同济规划TJUPDI):同济规划院建院30周年系列活动 | 同济云舟AI平台及AI工具培训系列(二)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