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以“城乡融合与县域城镇化”为主题的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2024学术年会在上海举办。围绕城乡融合、县域城镇化、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议题,各位专家学者展开探讨。本次会议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指导,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协办。年会由主旨报告和五个平行论坛组成。

参会嘉宾与委员合影
开幕式
本届学术年会开幕式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空间规划研究院创新三所所长、专委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刘振宇主持。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资深总规划师、专委会主任委员朱介鸣,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裴新生分别致辞。
刘振宇所长主持
朱介鸣总规划师致辞
裴新生院长致辞
随后,朱介鸣总规划师为专委会本年度增补的委员们颁发证书。本次共增选四位委员。

2024年度增补委员代表合影
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环节中,在刘振宇所长主持下,丁金宏、吴宇哲、张立鹏、周建军、张晓明、殷洁、钱慧(按发言顺序)等七位专家学者分别从人口流动、空间治理、县域发展、乡村振兴等不同视角为听众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丁金宏教授
上海市人口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丁金宏作了题为《当代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结构类型分析》的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人口迁移研究的难点,包括口径多维性、时空多层性、术语上的歧义、指标测量的随意性等。针对这些难点问题,报告提出了人口迁移研究规范性的建议,一是由于人口迁移具有时空的二相性,可以将时间地理学中的时空棱柱概念用在简化的人口迁移口径上;二是将不同层次迁移的术语表述规范为区际迁移、区内迁移、跨区迁移三种基本类型,区际迁移的总迁移率宜采用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均值而不是两者之和;三是不同类型的迁移流表现出出发地、目的地的文化粘性和制度阻力的差异;四是在数理计算上,Courgeau模型可以核算我国迁移流动的住所级强度,中国人口迁移的年龄模式既符合Rogers模型,又有其特殊性。
吴宇哲教授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宇哲的报告题目是《城乡融合发展中的空间治理探索》。吴教授基于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背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出发,提出生产求真、生活求善、生态求美。关于生产空间,应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产生,让大城市的周边县城等优势地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再通过县城城镇化向乡村地区辐射;关于生活空间,应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新市民提供保障性住房,将住房保障与去库存相结合,提高空间正义;关于生态空间,应从传统的“产-人-城”模式转变为“城-人-产”模式,从要素驱动变为创新驱动,通过宜居的居住环境吸引人才聚集,将生态功能转变为生态价值。
张立鹏董事长
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立鹏以《东北振兴背景下县域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从政策、人口、产业、土地等多个角度阐述了对辽宁省县域发展的认识。辽宁省城镇化水平高但增速持续放缓,城镇空间持续向城市群、都市圈、经济轴带集聚;大中城市是城镇化主体,小城市数量不足。县域人口和面积在全省占比较大,县域经济是推动辽宁振兴的重要引擎;县域整体发展势头迅猛,新的增长点、比较优势和特色产业突出;县域内需和消费潜力巨大。但也面临人口流失和老龄化、用地破碎和房屋闲置、经济规模小和集聚能力有限、气候安全问题等发展挑战。同时,结合建昌县和太平湾合作创新区两个典型案例,从优化居民点布局和引导人口集聚、推进全域土地和环境综合整治、创新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县域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路径探索与实践落地。
周建军总规划师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管理委员会总规划师、专委会委员周建军的报告题目是《以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海岛共富规划与实践探索——以舟山试点为例》。报告首先介绍了浙江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新方位和使命担当,舟山作为浙江篇章中的重要部分,承担着海岛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任务,规模虽小却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舟山市公共服务一体化建立了指导思想、目标方向、基本原则、实施路径、保障措施、主要任务等一系列完整的要素体系。同时,以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海岛共富。坚持规划引领,编好海岛共富发展规划;强化政策支撑,出台公共服务一体化系列主要文件;完善标准与指标,制定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清单等,提供了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舟山样本。
张晓明副主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政策研究部副主任张晓明的报告题目是《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要素逻辑》。报告回顾了我国从建国以来经历的从城乡二元对立到城乡协调发展,再到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脉络。提出新时代要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两大战略,建立包括战略实施、统筹空间布局、要素配置、体系支撑和治理保障等五方面的统筹框架;特别在统筹要素配置方面,要实现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数据等要素城乡配置的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从发展历程看,我国在促进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方面实现了较大提升,但依然存在着劳动力流动壁垒、土地开发权分配和交换不公、资本配置效益不高、技术流动交换市场机制不完善以及数据下乡偏重交易领域等问题。最后,报告基于对统筹要素配置六大机遇、四大挑战和“五期”叠加的趋势研判,明确了未来统筹要素配置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
殷洁教授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城乡规划系教授、专委会委员殷洁以《乡村空间生态产品的概念内涵与价值实现》为题,探讨了乡村空间生态产品的概念、内涵及其价值实现路径。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山理念”、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等政策背景下,乡村空间转型为旅游和消费融合的重要场域。从理论视角来看,乡村是生态资源孕育和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空间,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包括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兼具自然和人文的双重属性。在概念内涵上,乡村空间生态产品特点包括生态性、空间性和资源稀缺性。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乡村民宿存在生态溢价,而消费者愿意为乡村的生态资源支付高价,他们寻求的是乡村空间和城市生活的复合体验。最后总结了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为“资源-资产-资本”相结合的实现路径。
钱慧副主任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乡统筹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专委会委员兼副秘书长钱慧作了题为《中国县域单元城镇化路径与变迁:2000-2020》的报告。报告首先阐述了县域单元在行政管辖、经济与产业发展、政策实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从人口、土地、经济动力三个维度,对2000-2020年期间全国县级单元的城镇化特征进行分析。人口维度显示县域单元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失,尤其是东北和中部地区,人口向经济承载力高的地区集中。土地维度上,建设用地人地失衡趋势加重,即使在人口流失地区建设用地仍在增长。经济产业维度上,县域经济发展经历了普遍提升后分化的过程,增长集中在东部、城市群和都市圈内部,部分地区呈现衰退迹象。同时通过洪湖市、沁水县、砀山县等典型案例,展示了农业型、工业型、服务业型县市的不同城镇化路径变化。最后提出未来县域城镇化路径需关注,尤其是后工业化时代,传统的发展路径已不可复制,新的路径方向值得探索。
平行论坛
下午,大会进入平行论坛环节。平行论坛一以小城镇规划与建设为主题,七位演讲者分别对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成都等地区的研究与实践的内容进行了精彩的分享,探讨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小城镇发展从规划编制到实施落地环节中的各类问题。点评嘉宾在提出宝贵意见的同时与演讲者就关键内容进行了热烈的互动探讨。

平行论坛一
平行论坛二以存量更新与品质提升为主题,七位演讲者的主题涵盖了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乡村地域空间结构转型、社区空间微更新改造等不同类型与尺度的存量空间更新提质问题。点评嘉宾也对其中多个新的研究视角和新兴的研究手法表示了肯定。

平行论坛二
平行论坛三以城镇化与城乡融合为主题,八位演讲者围绕城乡融合所涉及到的各类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城乡地域系统网络韧性评价、城乡国土空间规划精准调控、县域空间发展与城镇化实施路径、跨乡镇土地整治利益共享机制等。点评嘉宾对报告视角的战略性和研究的扎实性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建议。

平行论坛三
平行论坛四以乡村发展与振兴为主题,七位演讲者分别从乡村新外生发展理论、乡村振兴指标评价、大都市区乡村空间重构、乡镇规划转型、乡村运营模式探究等方面带来了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探索的分享与交流。点评嘉宾给予肯定的同时也强调了乡村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平行论坛四
平行论坛五为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论坛,六位演讲者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苏州及周边地域,对城乡关系的历史演进、乡村振兴发展历程、村镇工业空间演化等进行了时空尺度的思考。点评嘉宾也与演讲者们针对各自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各平行论坛进行过程中,与会者之间的互动形成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不同背景和领域的专家带来了多元化的观点,增加了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供稿 | 城乡统筹规划研究中心(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处)
编辑 | 宣传办
审核 | 肖达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同济规划TJUPDI):同济规划院建院30周年系列活动 | 城科会城乡委2024年学术年会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