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三维建设起步较早。从2004年开始探索城市仿真三维模型建设,2021年起按照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要求开展实景三维建设试点,2023年起全域推进,并与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深度融合,目前实景三维常州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部、省、市、县四级联动,打造高度统筹、协同共建、跨部门深度应用的创新模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统筹布局,联合推动。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常州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联合出台了《实景三维常州建设实施方案》《常州市“一网统管”城市运行一张图三维数据建设方案》。常州市按照“市县协同、标准统一、分布存储、共享应用”的建设目标,以实景三维常州作为“一网统管”的时空数字底座,统一全市实景三维建设的数据标准、实体表达、成果要求、工作时点,从机制建设、数据提升到支撑环境、应用场景,均形成了上下良性互动、点面同向发力、内外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
全域覆盖,分级实施。常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市域实景三维数据建设与示范应用工作,建立覆盖常州全域4372平方千米多尺度、高精度倾斜摄影三维模型(其中1121平方千米重点区域优于3厘米、其他区域优于5厘米),完成1013平方千米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向地理实体数据的转换生产,制作全市域LOD1.3级建筑物模型、1013平方千米LOD2级建筑物模型以及城市风貌区、重点区域LOD3/4级建筑物模型。该市坚持“市县协同、边建边用”的建设原则,常州市级负责项目顶层设计与统筹推进,开展全市数据标准建设、航空摄影、数据库建立、平台建设维护等工作;辖市(区)负责开展倾斜摄影三维模型的数据采集与更新、基础地理实体的转换与建设等工作。
边建边用,动态更新。常州市围绕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应用需求,以地理实体为基础、实体空间身份编码为链条,与公安、住建、城管等60多个部门跨部门数据共享,汇聚人口、企业、地址、自然地理、空间规划等多条线职能部门业务数据,驱动地理实体数据更新。此外,该市结合“多测合一”改革,通过项目竣工测绘采集实景三维数据,结合遥感影像、辅助决策地图更新等途径发现并提取变化图斑,建立变化发现与更新机制,确保数据现势性与准确性。
据介绍,常州市建立了涵盖地形级、城市级、部件级实景三维数据体系,动态串联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语义数据,创新地理实景产品,充分发挥时空信息数据要素价值,打造了全域统一的时空数字底座,为政府决策提质增效。
时空融合,数智化生产。常州市采用空地协同方式采集全域多视角航空影像、高密度激光点云等多模态时空数据,通过分布式集群和协同生产模式,实现倾斜摄影三维模型、正射影像等多尺度地理场景智能化采集、自动化处理、网络化服务。整合地形图、天地图、不动产、国土空间变更调查等多源数据,抽取语义化信息,构建知识图谱,实现多尺度地理实体构建,以宏观、中观和微观尺度融合搭建地上下、室内外、二维三维一体的全域统一时空数字底座。
时空连接,实体化管理。常州市构建了“一标多实”的多层级地名地址信息模型,以地理实体为单位和索引,串联全市407万条标准地址、570万常住人口、170万栋建筑、80万个市场实体等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语义数据,动态接入8万多路视频监控数据以及噪音、水质、拉力等20多类物联感知数据,关联融合地理场景,创新地理实景产品。同时,该市以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打造实景三维数据库,实现纵向上地形级、城市级、部件级多尺度实景三维数据关联和横向上地理实体、地理场景、地理实景数据融合的实体化管理。
时空计算,知识化服务。依托常州市城市运行指挥平台,该市集成了时空信息、数字孪生、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面向区县分级分类输出的数据中台、技术中台、应用中台服务,实现对海量时空数据的高效存储、处理、分析与计算。此外,该市还建立了地理实体与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等信息的关联和知识化表达,为城市运行监测、态势感知、指挥调度、决策分析等提供时空感知、时空预测等多元化知识服务。目前该平台已接入数据94亿条、接口调用1278万次。
实景三维常州基于1个底座,催生100多个示范应用场景深化落地。常州市通过以实景三维+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
一码融合,驱动自然资源数智化转型。该市依托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电子政务综合系统、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以地理实体空间身份编码为核心,以业务红线为纽带,一码关联自然资源管理各个环节,贯通规划条件、用地预审与选址、土地供应、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规划核实、不动产登记等全流程应用场景,实现“一地一码”自然资源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业务融合、数据融通,强化场景牵引、数据赋能。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例,将“两湖”创新区、高铁新城、老城厢等城市规划蓝图变成可观可感的三维实景;以自然资源调查登记为例,动态展示山水林田湖草沙三维权属空间,足不出户云勘察,实现自然资源调查与不动产登记全空间、全要素、全过程立体化表达与管理。
一网统管,推动城市治理变“智”理。常州市基于实景三维+“人、地、楼、房、企”关联的时空数字底座,赋能城市现代化治理。具体来说,即以人为核心,根据住宅交付、人口流动和产业分布,建立全市70万学龄人口规模预测与分析模型,在三维场景中智能模拟未来三年热门学位需求趋势,动态发布学位预警,辅助学校师资配比、教室规模布局等教育资源配置决策;以地为中心,支撑低效用地再开发,将实景三维与规划要素叠加,对城市低效及存量用地空间进行功能画像,重点研判低效及存量用地分布、规模、风貌等内容,对闲置土地、低效利用土地等进行实景化识别,对土地面积、位置、环境等土地价值进行精准化评估,对低效用地的空间布局进行智能化调整;以楼为重心,构建社区网格单元与院落实体、房屋实体的关联关系,建立全市9000多个小区一楼一档、一户一档的地理实体产品,接入公安、人社等相关信息,对重点人群实行动态管理,打造立体化社会治理新模式;以房为轴心,构建部件级室内外管网、消防设施、电梯等资产三维模型,接入灯光、燃气、门禁等物联感知信息,实现对租房、租户、设备、监控、通行等数字孪生和智能化管理,打造常州特色的人才公寓治理样板;以企业为靶心,利用全市企业地块实景三维场景开展消防通道堵塞、违章搭建等风险隐患排查,定制三维消防预案,模拟火灾预演,助力全市1200余家“厂中厂”安全管理,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一体多态,注入新动能。实景三维常州构建了“一体多态”的二维三维管理与应用新模式,通过二维图元、三维场景及多层级三维图元,结合语义关系,面向应用进行“万物皆实体”的扩展,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促进低空障碍物信息的精准评估、立体空域的网格化管理和低空数字底座的全面落地,推动全市范围内逐步实现低空空域“可通达、可计算、可运营”,以实景三维技术助力发展低空经济新领域新赛道。
实景三维,大有可为。下一步,常州市将紧扣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要求,丰富数据供给,强化安全监管,拓展赋能应用,奋楫扬帆启新程,砥砺前行谱新篇。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李青
文字编辑:吕苑鹃
新媒体编辑:刘川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江苏常州:一码融合 一网统管 | 实景三维 科技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