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村概况
罗家岗湾古村落地处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道罗家岗村(行政村),距武汉中心城区约60 km。自明代江西籍罗氏家族迁居繁衍至今,罗家岗湾已有600余年历史,现存古建筑及院落共36处,是武汉市保存最完整、建筑艺术最精美的明清古村落之一。2016年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2018年入选第一批武汉市历史文化名村。
▲ 罗家岗湾古村落整体鸟瞰
2
历史文化
明清时期,罗氏家族可谓书香门第、仕途畅达。清道光年间得官衔者约30余人,出过一品当朝高官,至今遗存“一品当朝”“翰林学士”匾额。罗氏族人经商有道,是当时名声赫赫的商贾大家,创立了罗隆昌、同泰祥、罗元盛、义兴和等20多个商号,从事木材、典当、丝绸、茶叶多类贸易,清末民初罗家岗湾当铺、丝铺、油坊、面坊等商铺林立,街道繁华、行业兴盛,有“小汉口”之美誉。
罗家岗湾积淀了诸多传统文化——耕读传家的民间传统、舞龙舞狮唱楚剧的闹元宵民俗活动等,是记录农耕文明、乡土民俗和荆风楚韵地域特色的重要载体。
▲ 街巷
3
村落格局

4
建筑特色

屋墙则采用木兰山一带特有的建造技艺——木兰石砌,以本地片麻石为主要建材,运用石块间的嵌压挤合。不同于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罗家岗湾的鄂民居更强调墙体建材本身的颜色与质感,无论砖石都直接裸露在外。
▲ 木兰干砌墙面

村落目前保存最完整、特色最鲜明的当属罗家大宅。罗家大宅是明清时期罗氏商贾大户居住的古民居建筑群,长宽均约40 m,占地面积约1600 m2,表现为“开门是六户,闭门成一家”的“一门六户”建筑群落格局。

四面设围墙、不开窗,仅打开南向一扇大门作为主要入口,另外三面各设一扇小门,从而能防御贼匪流寇的侵扰,布局形式上具有极强的内向性和防御性。罗家大宅采用了“明三暗五、天井围合、四水归堂”的建筑形制、抬梁式木构架的结构体系,滴水线石叠加青砖的石基墙裙墙体建造方式,室内门窗、梁柱、栏杆、隔扇等装饰精美,雕刻题材丰富、做工考究,文化艺术价值高。
▲ 罗家大宅-木雕细部



与商贾大院不同的是,普通百姓民居多采用“一”字形布局,无天井院,建筑形式更加自由、外向,入户槽门相对朴素简单、凹入空间较小,墙体多采用木兰石砌的地域建造技艺,以片麻石湿砌或干砌方式建造。

5
存在问题与保护建议
罗家岗湾曾历经几百年的繁荣兴盛,但随着历史的嬗变逐渐衰败,传统肌理被侵蚀、古建废弃坍塌或被翻新改造等风貌问题日益显著。当前应着重对罗家岗湾极具特色的“七星映月、仙女捧珠”空间格局和“一门六户”古民居建筑群进行抢救性保护修复,在修缮古建院落和传统街巷的同时,引导控制新建民居选址与建设风貌,留住罗家岗湾古村落的传统特色风貌。
杜瑞宏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遗珠拾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家岗湾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