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7日,风景院2024年度学术交流会顺利召开。会议以“创新与探索”为主题,围绕“永续风景,科学合理利用”、“时代园林,推动高质量发展”、“设计运营,绿色新质生产力”和“创新探索,新服务新类型”四个板块,共20个学术报告。
2024年,我们在勠力同心中突破困境,在创新实干中书写答卷。风景院人以创新引领驱动,在风景名胜区转型发展、城市绿化高质量发展、城市运营、绿色低碳设计等方面持续开展创新探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本次学术交流会,既是对2024年运营的200余个项目的检阅,也是给新一代风景人提供了一个展示风采的舞台。预祝今天学术交流会圆满成功!
《新形势、新要求、新举措——当前城市园林绿化重点工作举措的建议与思考》
报告深入分析了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政策要求、背景形势和政策环境,指出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提出应对转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要立足于响应国家要求、聚焦人民诉求、服务地方需求,围绕包括新一轮绿地系统规划、公园体检评估和公园体系构建、绿色开放空间引导的城市更新、公园城市及其示范片区建设、公园运营场景体系构建及适应性更新、城市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城乡绿道体系及其服务功能提升、园林绿化低碳零碳建设运维、园林文化的发掘保护传承利用、行业智慧化信息化发展等十四个业务创新发展方向,分析了发展趋势、技术重点和政策关注要点。
中国风景名胜区是自然和文化并重的保护地类型,遵循“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以风景规划为基础,并向自然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拓展,成为中规院风景分院的重要业务方向,也是几代风景人共同努力的技术传承。2024年国家自然保护地整合方案正式出台,保护地相关规划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新时期转型新挑战。
本板块的4个报告,涉及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景区详细规划、历史名城保护申报不同类型,体现了风景分院在风景规划、自然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守正创新、不断拓展的探索历程。
金佛山风景名胜区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公示后重新启动编制,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之一,金佛山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未达到与其资源相匹配的高度,值此重新编制规划之际,金佛山在完成两山转化的任务过程中,梳理出了一条从游赏到游学的发展路径,并在游学规划内容落位的过程中,提前谋划详规单元划定,做到总规到详规的有效传导。
金佛山在修编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键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很多风景名胜区项目都要深入思考的点。从风景游赏到风景游学,背后反映的是适应市场,对丰富游览体验做出的强化;从规划引导到实施传导,背后体现的是面向现实,对主动谋划统筹做出的强化。
潭柘戒台风景名胜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千百年的发展中,风景区与北京山、城、寺、文的空间建立了紧密联系,在北京东西轴线上起到“秤砣虽小压千金”的作用。它是北京代表性历史文化空间,也是俯瞰“神州第一街”展示大国首都风貌的重要窗口。本次风景区总体规划立足“北京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地”的定位,通过擦亮历史名片、优化文旅空间布局、提供文化消费场景,实现对风景区内古寺佛教、定都城建、京西古道等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回首过去,展望未来,这片千年风景地将担负好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使命,助力首都文化中心建设,成为彰显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围绕城市型风景区探讨了当下城景关系面临的突出问题,并结合泉州清源山风景区服务基地的规划实践,探索了新时期城景融合发展的5条路径。
一是处理好内外关系,优先构建城景协同发展新格局。二是处理好守让关系,促进风景保护恢复、旅游发展建设、城市形态优化相协调。三是处理好去留关系,净化基地功能,完善服务职能,促进基地与周边功能融合。四是处理好疏堵关系,加强城景交通联动与游览组织。五是处理好软硬关系,保持风景环境完整延续,彰显风景活力特色,促进城景风貌协调。
石河子市是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白手起家,艰苦奋斗,规划建成的第一座城市,是集中体现兵团忠实履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光荣使命的“共和国军垦第一城”,为推动新疆地区发展和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光辉历程的生动例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交流从石河子名城申报的意义、名城的价值和载体、名城申报的工作建议等方面,介绍了八师石河子市的名城申报工作。石河子名城申报工作更加强调对现当代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加强调对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保护传承,更加强调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和特殊性,对完善全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风景院人不断地探索如何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本板块的5个报告,通过首都花园城市建设、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新时期的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向大家展示我们今年的探索和实践,这些实践的内涵就是探索高质量发展的不同层面的实施路径。
首都花园城市:海淀区花园城市建设规划和示范街区建设
围绕首都花园城市的内涵思考、海淀花园城市实施方案和身边的花园城市三个方面进行了交流和分享。海淀花园城市提出“文韵山水、芯朝海淀“的愿景,以文润城、蓝绿织城、提质融成、场景营城和智慧理城5大策略,构建了5大策略9大行动46项主要任务的实施体系。结合曙光和万柳花园示范街区的实例,总结了花园城市实施方案与花园示范街区谋划建设同步推进的特色实施路径,广泛发动单位、群众参与共建的具体实践。
海淀北部绿道主要聚焦与海淀山后地区,分为山区段和平原段。其中海淀北部绿道的西山登峰揽胜步道是在徒步及登山爱好者游览活动激增的背景下,应对登山不动游憩服务不足和安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这一现状。规划以打造荒野野趣的登山步道为目标,形成了三个实施策略。包括(1)线路选择以驴友登山较为稳定的线路为依据,;(2)游径及设施做法,采用郊野化低扰动的方法;(3)补齐和完善服务设施配套,同时保证登山安全及实施森林防火措施。
绿道能“火出圈”,核心诠释了空间规划向规划治理的转变。空间是城市治理的基本载体,空间的问题内核是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以空间优化撬动城市治理,是规划与谋划逐步推动实施的必要条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要秉承公平性视角、系统性视野、整体性视域,不断地学习迭代,满足新需求、融合多专业、凝聚共同体。
报告结合各地实践经验,在深入剖析当前城市绿地专项规划编制中面临的变化和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的绿地专项规划应精准适配城市新发展阶段特性,直面园林绿化领域的各类实际痛点,积极探索从绿地转向绿化、从规划转向建设、从管控转向治理的规划编制路径。
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目标下的旅游服务区建设——以漓江磨盘山为例
报告人介绍了桂林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工作背景以及对漓江保护发展的相关要求,明确磨盘山旅游服务区打造中国气质、面向世界的“漓江客厅”总目标,通过高标准生态保护以夯实世界级旅游城市生态基础,构建理想空间格局以彰显山水生态地区特质,设置高能级服务设施高品质生态产品以承载世界级旅游城市重要功能。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北京城五河贯都,因河而生。其中朝阳区坝河有着近8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承载着重要的漕运功能,解决漕粮进都城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北京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城市滨水空间的复兴逐渐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在坝河的文化复兴、生态复兴、活力复兴、经济复兴实践中,通过6年的陪伴式服务,以景观统筹引领跨学科专业平台,践行政企民共商、共治、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六共”治理模式,围绕坝河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注入多元复合功能、打造开放交互水岸、构建水岸经济带,贯通开往副中心的水上航线,以河道复兴带动城市更新,塑造出城市品牌新地标,成为朝阳区未来两河一带世界级滨水经济区战略计划中的重要组成和城市高品质发展的重要抓手。
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正引领着各行业的转型升级。由新能源、新材料等减污降碳新兴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与传统产业相融合的新业态,以及高附加值绿色环保产业和绿色消费等构成的绿色新质生产力,是创新驱动的、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生产力,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板块聚焦风景园林作为绿色新质生产力,通过自然教育专类园、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利旧建新的城市设计、绿道规划设计、城市重要片区详细规划等实践项目,分享前沿理念,激发创新思维,共谋发展新篇。
自然教育的月亮与六便士——潮白河自然教育园的规划实践探索
报告面向自然教育新类型,以问题为导向如何破题?面向运营前置,如何自下而上引导落地?两条线索分享潮白河自然教育园的规划设计实践。一是强化主题,挖潜三大课堂资源,精准目标人群。二是软硬兼备,加强服务设施配套,植入运营功能。三是村园一体,协同村庄产业联动,实现乡村振兴。聚焦资源是基础、课程是核心、生活即教育的自然教育特征,通过多元主体培育、强化人员队伍、加快课程研发等举措提供丰富普惠的优质自然教育产品。
以住建部《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管理机制研究》课题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团体标准《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指南》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系统的介绍了我国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实施两年来的主要成果、四大显著特征和亟待解决的六大类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实施性的六大管理机制,为我国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的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技术指引。
按照《黄帝文化园区总规》中“利旧建新”的工作思路,践行“保老城、建新城”的工作要求,项目组同步开展了老城保护更新规划和高铁新城城市设计工作。从功能腾退、经济平衡和延续黄陵生活三个方面落实利旧建新的理念。
汇报对高铁新城城市设计项目中如何延续黄陵生活展开具体介绍,从整体塑造山水之城,到重点刻画城市客厅,将黄陵的山水文脉,沮河生活延续到新城中,打造出沮水萦回、山水形胜、有机生长的新城画卷。
打开云南园林绿化市场的“金钥匙”——滇池绿道的规划设计实践
本次报告尝试用产品逻辑去分析滇池绿道规划设计实践中的一些选择和探索,希望能为我们院找到更多打开市场的“金钥匙”。报告首先对滇池绿道项目进行简要介绍,从理论层面解析产品内涵与打造好的产品需要的五大要素;其次结合滇池绿道的选择与探索从“人、用、研、质、宣”五个方面介绍开展的相关工作;最后进一步思考滇池绿道不同于普通产品的两点中规特质与下一步中规产品生态建设的两个设想。
进入空间资源约束的存量时代和市场需求减少的新时期后,以往以控详规为代表的蓝图式、愿景式规划手段“行不通”。总结张家界项目中面向实施和运营规划措施,探索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促进实施、促进市场运营、空间治理”的转型。
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朝着更加生态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科技创新则是实现这些趋势的关键。今年,风景分院继续坚持创新引领,潜心钻研,在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绿色低碳设计、城市公园评价、景观公路规划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技术突破。
本板块的5个报告,既有科研课题和标准规范,又有灾后重建和实践探索,从不同角度生动地展示出我院是如何通过创新驱动来营造更加美丽、智慧、可持续的绿色空间,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战略引领、存量更新——西双版纳热带国家植物园建设的规划实践探索
报告以西双版纳热带国家植物园建设的规划实践为例,探讨国家植物园在战略价值及存量更新两个维度下的规划策略与方法。面向国家植物园建设的新阶段,重点围绕“目标、空间及人才”的三要素,提出建设规划不仅是“高定位”,更需要“目标拆解与系统落位,不仅是“盘存量”,更需要推动“挖潜腾挪与科学布局”,不仅是“配设施”,更需要匹配“人才升级与服务保障”,依托科学转化、空间优化、人才进化来驱动国家植物园的创新发展。
2024年9月6日第11号台风“摩羯”(超强台风级)在海南省文昌市沿海登陆,成为有记录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秋台风,本次超强台风造成了海南省二十余万株树木倒伏,对海南各市县园林绿化造成严重破坏。
报告复盘了中规院救援专家团队赴海口参与救援的工作原则、救灾策略和工作行动,助力海口市成功完成了灾后城市园林绿化救灾工作。系统分析了海口市树木受损的六大原因,同时总结沿海城市防台经验,提出了制定园林绿化专项应急预案、编制抗风树种正负面清单、开展树木常态化安全评估等四大建议。同时深入思考防灾减灾和灾后救助难点,应对海南省台风多发背景,针对性提出五大工作计划和十一项具体工作建议。
以研促编、编研相长——《城市公园评价标准》编研思考
报告围绕《城市公园评价标准》 “以研促编” 和 “编研相长” 两个主题,分享编制组在标准编研过程中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城市公园发展趋势的研究、对国内外城市公园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的梳理,借鉴海外经验,解决中国特色的城市公园评价问题,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的城市评价体系。该体系涵盖景观环境、公众服务、运行管理等多个维度,包含18个准则层和49个考核指标,进而指导公园的等级划定。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在全国6个城市的57个公园开展了试评价,经实践检验与反馈修订,不断优化标准内容,确保其普适性和科学性。该《标准》对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助力城市公园高质量发展。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公园不再只是“看得见的绿意”,更能通过光伏、风能、生物质能等技术实现“能量流转”。研究聚焦城市绿地中的能源利用特征与转型路径,从“能源筛选”“景观融合”和“场景适配”三个维度,探索可再生能源与城市绿地的深度融合。通过分析国内外33个典型案例,研究总结了光伏、风能、生物质能等技术的最佳实践,提出针对不同绿地类型的分层次应用策略,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全新思路。未来,每一片绿地都可能是驱动城市绿色转型的“能量中心”。低碳城市,不再遥远,而从脚下的一草一木开始!
报告以阿禾公路总体规划为案例,以交旅融合项目为视角,探讨了新时期以来规划编制的新动态、新要求,进而结合自身项目经验,阐述了阿禾公路总体规划在项目汇报、现状分析、规划研究、专业整合、跟踪服务、推广宣传等环节的工作体会,并提出了跨专业整合项目的相关建议。
今年的学术交流会有两个特点:一是组织安排有特色,四个板块既反映分院特色,又反映行业趋势,既有对园林绿化行业发展的宏观研判,也有前沿科技创新、理论政策研究和实施项目探索,体现了风景院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二是每个报告有思考,既剖析问题更总结经验,有深度有温度。
2024是迎难而上、逆风前行的一年,我们风景院人凭科技创新驱动主动求变,服务“四个中规”,汇聚发展合力。今天的20个报告展示了一个个拼搏奋斗的最美剪影,每个报告都精心准备、围绕主题、思路顺畅、娓娓道来,既有创意又有深度,体现了我院求实的精神、活跃的思想和严谨的作风。
王 全《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目标下的旅游服务区建设——以漓江磨盘山为例》
施菁菁《自然教育的月亮与六便士——潮白河自然教育园的规划实践探索》
王凯伦《从绿意盎然到能量流转:城市绿地中的能源新解法》
郝 钰《以研促编、编研相长——<城市公园评价标准>编研思考》
孙晓慧《风景保卫战——海南摩羯台风灾后重建的应对与思考》
王凯伦《从绿意盎然到能量流转:城市绿地中的能源新解法》
王凯伦《从绿意盎然到能量流转:城市绿地中的能源新解法》
来源:中规院风景院.
中规智库 | 风景院2023年度学术交流会成功召开
中规智库 | 风景院2022年度学术交流会成功召开
中规智库 | 风景院2021年度学术交流会成功召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规划中国):中规智库 | 风景院2024年度学术交流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