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华南理工大学袁奇峰教授在苏州盛泽蚕花里社区设计节论坛上针对“小城镇更新的财务可持续”议题与《城市中国》研究团队展开的对话全文,袁奇峰强调,在城市更新这场涉及经济发展与地方财政、政府与市场博弈、利益分配及社会公平的复杂过程中,短期利益并不能是我们唯一的追求。
袁奇峰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副主任委员
城市更新的三种“必然”
市场 政府 社区
“浙工新村”小区重建共筹资近4.7亿元,其中居民出资占全部费用的八成。政府承担中介的角色,负责上门协商,跑审批,帮忙贷款,部分统一安置等工作。图片来源/浙江建设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另一面,那就是政府和市场共谋,在帮着市场解决“面包面粉”问题的过程中同时获取土地财政。这其实也无可厚非,因为任何一个地方的政府,都有公共财政的诉求,而土地的开发和经营本身就是城市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城市更新的模式也是多样的。政府既可以和开发商合作,在重新获得土地价值的同时与资本共享;也可以像杭州浙工新村一样,采取居民自筹资金的方式,直接与市民协商。
其实,只要政府有足够的财政能力,或者市场有足够的资金,再或者社区有足够强的意愿,更新就能推动起来。
是否“赚钱”
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
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是个“阴差阳错”的例子。项目原本想通过改造获得收益,但由于受到各方反对,才从开发模式转向保护修复模式。虽然政府补贴了不少公共财政,但实现了在保持街区的文化脉络的同时,让旧街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摄影/薛琰文
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更新应该具有多元的价值和目标,不赚钱的项目未必就不成功。例如广州永庆坊的更新,政府最初希望通过旧改“大赚一笔”;但由于公众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倒逼开发者不得不放弃原有的改造方式,转而采取保护修复的方法,最后成为了一个广受欢迎的更新项目。所以,城市更新不只是经济学的投入产出问题,更不是单一的发展经济的手段。如果仅仅以城市更新作为解决政府财政的办法,就很容易陷到“坑”里去。

怎么分“蛋糕”才算正义
从珠三角地区的经验来看,土地资本化的进程中,不合理的分配机制催生了许多“一夜暴富”的现象。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发达地区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变成了原来集体土地的产权主体,并出现了大量处于合法与非法边缘的集体建设用地。因此,后来的“三旧”改造中的重点之一,就是将这些灰色区域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产权清晰化,这一过程释放了巨大的财富能量。
随着工业和大量外来人口的进入,珠三角的房屋租金也水涨船高,城中村居民早已突破了传统“一户一宅”的限制。而在实际的项目谈判中,为了加快项目进展,政府往往会按照“一户多宅”进行赔偿。这就容易导致新的不公平出现,该现象被称为“区位阶级分化”——你家在哪里,恰巧那个地方改造,你就能发财。
为迎接2010年亚运会,广州猎德村的改造中,政府大幅让利:村民住宅“拆一补一”的标准从3层半增加至4层;开发商也获得了大量中央商务区的土地。城市更新过程饱含了“政府、开发商、村庄和权属人的利益共谋”。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在我国,政府的公共权力相对强势,但社区权利并没有明确的制度安排。所以,需要在当下的权利框架中创造更多公众参与的空间,并为此作出制度安排。图为城市八部团队在苏州盛泽蚕花里街区牵头举办的首场公众交流议事活动——“蚕花叙事”。摄影/张云婕

没有需求的更新
就是一场“单相思”
在摸索城市更新机制的时候,首先要遵循市场的动力机制,关注那些有需求的地方。如果单纯按照行政意愿,没有需求的引领,那么这样的城市更新就是一场“单相思”!
早期的城市更新市场动力很强,但是现在“面包面粉”的关系已经改变。随着房地产市场下行,原本靠房地产给高额拆迁补偿的城市更新推不动了。此时,为了经济发展,我们需要更多的城市建设用地用作产业发展,以支撑城市经济的整体蓬勃发展。可以说,以产业和创新为导向的城市更新,仍然具有发展的动力。
2020年东莞市石碣镇全面推动“工改工”之时,土地利用率已高达69.2%,袁奇峰团队就此分析指出,土地紧张和城市服务水平不足导致产业升级乏力,引发了产业低端锁定困局,缺乏增长动力。图片来源/《治理·规划II》

小镇更新中的
谋划、策划与规划
袁奇峰团队在规划南京汤山旅游度假区之初,基于战略决策,否决“新城”概念,发挥其核心优势及特点——温泉,引入奥特莱斯、酒店等设施,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图片来源/汤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官网
景德镇陶溪川的街区更新,借助当地的制瓷业底蕴,将沉寂许久的陶瓷文化掀开了新的篇章。全时段场景点亮文化街区,成为全国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兴样本和标杆,也成为了年轻人心中的“乌托邦”。图片来源/景德镇陶瓷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官网
对于这些障碍,政府应该在控制好本地资源的基础上,大胆允许市场的所作所为。也就是说,只要市场不破坏资源,就可以放手去做;做成了就“火了”,做不成的话,资源仍然握在手中。同时,市场资本需要具备足够的眼界、勇气和能力来推动项目。
总的来说,小城镇更新与大城市更新都应该遵循这样一条路径:战略谋划先行,而后考虑其自身具体的产业和地区发展策划,最后才开始着手规划。
恩宁路“微改造”——广州最美街道的新生故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规划中国):袁奇峰:城市更新不是一场赚快钱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