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AI助力圈定四川44个勘查区块,南岭百人研讨再启找矿新引擎

四川优选44个勘查区块

近日,由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利用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地质大数据中心 AI找矿平台,首次采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方法研究编制的《四川省成矿区划报告(2025年度)》通过评审。该报告由四川省国土科研院牵头,四川省综合地质调查研究所、第七地质大队、第二地质大队、省矿产资源勘查集团参与,创新运用“AI+专家模型”技术,首次实现全要素数字化找矿预测,破解“找矿三难”问题,标志着四川省矿产勘查工作进入智能预测新阶段。

作为全国首份省级 AI找矿区划成果,报告通过构建人工智能找矿预测模型,在四川境内初步划分161个成矿远景区,圈定36处找矿预测区,优选44个可进一步开展工作的勘查区块,预测效率较传统方法大幅提升,为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提供了重要技术范式。

针对“找矿方向不明、深部探测难、数据支撑弱”等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的痛点卡点,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组织院属相关单位联合技术攻关,历时两年时间,建成国内首个省级人工智能找矿平台。平台整合四川省基础地质、矿产勘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维度数千万条地质数据,通过机器学习构建成矿要素智能预测模型,实现靶区快速智能化圈定和评价,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工作结合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创新性提出“AI成矿基因识别”预测理论,首次建立隐伏地区找矿预测模型。

据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该平台已在川西地区锂矿、金矿和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等开展应用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专家学者探讨南岭找矿突破方向

日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与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南岭找矿突破行动战略研讨会在广东韶关召开。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院所、地勘单位及矿业企业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围绕南岭地区找矿突破行动展开深入研讨。

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资源基地,也是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关键区域,通过长期的成矿规律研究与找矿勘查工作,战略性矿产找矿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依托资源所与大宝山矿业公司共建的“南岭成矿作用研究与产学研合作基地”,近年来大宝山矿找矿工作得以深入开展,实现了铜硫找矿的重大突破。

研讨会介绍了南岭地区找矿形势及存在问题,阐述了下一步找矿突破的具体方向。与会者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矿业企业间的合作,共同打造南岭找矿突破的科技引擎,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与会人员前往大宝山矿业公司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找矿成果及新进展,并围绕强化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链协同等进行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赵蕾、彭渊、吴云籼

文字编辑:赵玲玲
新媒体编辑:曲冰洁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点赞,关注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AI助力圈定四川44个勘查区块,南岭百人研讨再启找矿新引擎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