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体育强市⑤|十五运200天冲刺!赛事场馆如何活化升级,回归社区变身“超级邻里芯”

4月23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迎来倒计时200天,广州赛区多座体育场馆维修改造进入冲刺收尾阶段,包括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大学城中心体育场及广州体育馆在内的多座场馆纷纷升级焕新,通过智能化升级、设施更新和功能优化,全面提升了赛事保障能力与市民体验。

与此同时,如何促进“十五运”等大型赛事的赛后场馆长效利用和多元活化,已成为时下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赛事场馆作为各类体育赛事的核心载体,具备以“邻里运动”场景为纽带,串联各类休闲、文化、商业场景,打造社区邻里中心的潜质与优势,而社区型体育综合体也成为了未来城市赛事场馆改造的大趋势。


广东省奥林匹克中心

图源:网络公开资料


广州作为第六届、第九届、第十五届全运会及第16届亚洲运动会的举办城市,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核心节点城市,赛事场馆资源丰富,拥有包括奥体中心、天河体育中心、省体育场、越秀山体育场等在内的24个主要赛事场馆,通过借鉴新加坡、荷兰、日本等国际赛事场馆活化并打造成为社区邻里中心的经验,有助于广州围绕赛事场馆塑造多元活力的社区“超级邻里芯”,充实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助力建设出新出彩的中心型世界城市。


广东省奥林匹克中心

图源:网络公开资料




01 赛事场馆活化利用,打造“超级邻里芯”的

国际经验总结


链接社区多元需求,构建“多元复合”的柔性空间

在功能组织上,面向“平赛结合”的场馆建设阶段,以及“回归社区、服务社区”的场馆运营目标,国际赛事场馆在活化利用中大多重视多元化的组织方式,构建灵活多变的“柔性空间”,由单一运动场馆向链接社区多元需求的“超级活力芯”转变。

例如,新加坡淡滨尼天地体育天地(Our Tampines Hub)通过赛事场馆活化改造,打造成为新加坡最大的综合社区邻里中心。


新加坡淡滨尼天地体育天地(Our Tampines Hub)效果图

图源:滨尼天地体育天地官方宣传册


淡滨尼天地体育天地(Our Tampines Hub)是改造原淡滨尼体育场和淡滨尼体育馆而建成,改造后,积极向综合型体育场馆转型,构成“健身+场馆类(羽毛球、篮球、网球等)”业态组合,底层露天体育场可参与足球、手球、篮球、藤球等多项活动,三层有新加坡最大的室内羽毛球馆,可举行容纳1500名观众观看的国际性比赛,顶层有室内和室外六个游泳池。


新加坡淡滨尼天地体育天地(Our Tampines Hub)垂直功能分区

图源:网络公开资料


新加坡淡滨尼天地体育天地(Our Tampines Hub)周边功能分区

图源:滨尼天地体育天地官方宣传册


馆内还设置了新加坡首个24小时一站式公共服务中心与超大中庭,每到夜晚都会有各种表演,或播放露天电影,为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增添更多选项。

不同于单一的体育赛事功能,通过“功能切换”的方式,推动赛事场馆承接各类文化、娱乐、展会,并在非高峰时段切换成艺术沙龙、特色展厅、影院剧场、体感游戏等,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场馆活力与效率,同时也是赛事场馆活化、回归社区最为基本且重要的利用方向


新加坡淡滨尼天地体育天地(Our Tampines Hub)实景

图源:网络公开资料


链接社区文化氛围,培育“网红品牌”的社区IP

在品牌营造上,传统服务重大赛事的运动场馆在非赛时期较难融入社区生活的日常场景,不利于场馆赛后的长效利用活化。

当前,各个国际赛事场馆已开始注重“社区IP”的营造,通过推广社区日常的运动品牌、体育节事,促进赛事场馆走进社区生活,实现高效利用,由传统大赛场馆向链接社区文化氛围的“超级品牌芯”转变。

例如,荷兰阿贾克斯体育场通过将赛事品牌转化为服务地方的社区性IP,创造旅游、文化与运动相结合的综合性日常吸引点,提升旅游价值收益。


荷兰阿贾克斯体育场

图源:网络公开资料


作为阿贾克斯俱乐部的主体育场,荷兰阿贾克斯体育场在场馆活化利用上主要以足球文化为内核,持续拓展辐射社区的足球关联场景,围绕“魅力足球体验”这一社区IP,进一步丰富餐饮、购物、电影院等商业配套,并在休赛期举办文艺演出和会展,有效衔接赛事和商业。以“社区IP”打造为推手,塑造网红品牌,让赛事场馆在回归社区生活的同时,还能激发社区发展活力,建立社区体育文化氛围。


荷兰阿贾克斯体育场的足球文化

图源:网络公开资料


链接社区消费动力,营造“体育消费”的活力场景

在场馆运营上,“体育消费”已成为当前国际赛事场馆活化运营的关注核心,通过“体育+”与文化、旅游、商贸、科技等产业及消费场景融合,激发其他消费市场,由场馆投资驱动向链接社区消费动力的“超级产业芯”转变。

例如,日本大阪Morinomiya(森之宫)由日本生命球场改建而成,项目核心是“体育+购物”,以体育吸引人流,以购物留住消费。


日本大阪Morinomiya(森之宫)

图源:微信公众号“非域之境 Atopia Design”


项目萃取了市民运动文化渊源,将体育活动与健康、休闲、社交和教育等多个领域相结合,围绕“体育消费”打造一站式社区体育服务综合体。

项目在改造建设时,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跑步习惯,并使之成为主导休闲方式。在商场顶部设置了引人瞩目的、长达300米的环形天空跑道,该跑道距离地面约15公尺,一次大约可同时容纳200人。此外还配有游泳池、攀岩场、健身房等设施,打造将运动与购物结合在一起的复合式社区邻里中心。


日本大阪Morinomiya(森之宫)垂直功能分区

图源:微信公众号“非域之境 Atopia Design”


通过将体育活动与健康、休闲、社交和教育等多个领域相结合,围绕“体育消费”打造综合性的社区体育综合体,不仅提升了居民的体育参与度,还促进了多元消费经济的全面发展,激发了消费市场新活力。


日本大阪Morinomiya(森之宫)内部实景

图源:微信公众号“非域之境 Atopia Design”




02 对广州的启示


强调赛事场馆“多元功能”,以“一馆一策”构建社区活力中心

参照新加坡淡滨尼天地等成功案例,广州在赛事场馆活化的过程中,可通过多功能融合打造全天候开放的体育设施,不仅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同时融合教培、娱乐、商业、展览、演艺等多种功能,打造“一站式”综合性社区中心

广东省奥林匹克中心(占地面积75.4公顷,建筑面积12.6公顷)、广州体育馆(占地面积13.3公顷,建筑面积3.9公顷)等面积较大的赛事场馆,具备融入多元功能空间基础,可在总体研判的基础上,差异化推行“一馆一策”策略,根据区域发展差异、场馆特色、社区人群特色等因素,提供多样化的功能场景。同时,同步强化公服配套供给,推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体育与社区的和谐共生,打造社区活力中心。


营造赛事场馆“社区IP”,推动体育品牌“流量”转化为区域发展“增量”

结合广州城市区域发展情况,明确各个赛事场馆的定位和特色,开发符合社区文化和居民需求的特色赛事品牌,树立“社区IP”,并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

结合“一馆一策”策略,围绕足球、游泳、羽毛球、跑步等日常体育项目拓展场馆核心特色,并通过社区IP牵引带动区域发展流量。如广州市越秀山体育场、广东省人民体育场等,可进一步发挥越秀山公园等区域资源引力,探索社区文化品牌与体育品牌的融合培育,打造特有的越秀文体品牌活动,并积极采用数字化管理提高效率,制定可持续发展计划,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最终实现社区赛事品牌的长期发展和社区综合提升。


挖潜社区场馆“体育消费”场景,助力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紧抓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契机,围绕“体育+”挖潜链接社区内的多元消费场景,包括将赛事场馆与商业活动、文化演艺和教育培训相结合。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可发挥其城市商业中心区位优势,融合既有的商圈场景,形成“场馆+商业”、“场馆+演艺”和“场馆+培训”等多元化经营模式,营造多样化的“体育消费”场景。

同时,注重消费场景的创新,构建多功能的体育服务综合体,促进“体育+”跨界服务模式的繁荣发展,形成涵盖文化推广、旅游宣传、观赛体验、餐饮住宿、运动社交等多场景的综合性消费环境,以多元化、互动性的体育消费新体验提升社区邻里中心,助力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供稿|规划设计三所 · 规划实施研究中心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文图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体育强市④|第十五届全运会广东激流回旋赛场改扩建工程设计


体育强市③|大型赛事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北京、伦敦和里约奥运会的启示


体育强市②|倒计时一周年!测绘服务全流程支撑天河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场馆加速推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体育强市⑤|十五运200天冲刺!赛事场馆如何活化升级,回归社区变身“超级邻里芯”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