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封诀别信彰显坚定的政治信仰
何功伟,1915年11月出生于湖北咸宁一个书香门第。在革命浪潮的熏陶和马列主义的启蒙下,他开始树立革命的人生观,毅然放弃了做“爱迪生第二”的志向,投身于民族解放运动。1936年8月,何功伟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后,何功伟辗转上海、湖北任职。1940年2月,他接任湘鄂西区党委书记职务。6月,日寇进犯宜昌,中共中央南方局决定将湘鄂西特委撤出宜昌。8月,改组为鄂西特委,何功伟任书记。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1月20日,何功伟因叛徒出卖被捕,敌人把他关进了恩施的方家坝监狱。
在秘密审讯中,何功伟备受折磨,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宣传党的政治主张,痛斥国民党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罪恶行径,使敌人的每次审讯都归于失败。敌人刑讯不成,便派国民党要员前来劝降。1941年春,鄂西国民党的许多头面人物络绎不绝来到方家坝,他们以封官许愿拉拢引诱何功伟,但都遭到严词拒绝。诱降失败后,敌人又生一计,派出所谓“名士”“学者”到方家坝同何功伟辩论,妄图动摇他对马列主义的信仰。朱怀冰等所谓“名流”大谈“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继而恶毒攻击我陕甘宁边区政府。何功伟斥责道:“边区是全中国最光明最民主的地方,你们敢不敢组织参观团到边区去?”“你们把这么多青年关在这里,他们有什么罪?究竟是谁在残害青年?有志的中国青年都看清楚了,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何功伟的话义正词严,把这些“说客”驳得哑口无言。
敌人不肯善罢甘休,又找来何功伟的父亲,妄图利用骨肉亲情软化他的革命意志。何功伟知道此事后,给父亲写下了第一封诀别信,信中写道:“微闻当局已电召大人来施,意在挟大人以屈儿,当局以‘仁至义尽’之态度,千方百计促儿‘转向’,用心亦良苦矣。而奈儿献身真理,早具决心,苟义之所在,纵刀锯斧钺加颈项,父母兄弟环泣于前,此心亦万不可动,此志亦万不可移。”可惜这封信被特务截获,他的父亲并没有收到。
1941年4月9日,何老先生跋涉千里,来到了方家坝监狱。国民党特务利用何老先生救儿心切的心理,对老人甜言蜜语说,只要能劝何功伟回心转意,登报申明脱离共产党,就马上放他出去,还可以出国留学。何老先生把这些告诉儿子时,何功伟对父亲说明抗日救国无罪,自己愿为共产主义献身,死而无怨!何老先生先后探视劝说何功伟10多次,均没有结果。何功伟多次劝说父亲不要做毫无希望的“营救”,催促父亲早日回去。何老先生眼看当面讲不通,就在离别前写了一封“一字一泪”的信再次劝说儿子。何功伟见信后,给父亲写了第二封信,表明决心赴死的勇气:“儿之所以始终背弃大人养育之恩,断绝妻子之爱,每顾而不悔者,实不愿背弃绝大多数人之永久利益以换取吾一家之幸福也。谁无妻儿?儿安忍出卖大众,牺牲他人,苟全一己之私爱?儿决心牺牲个人,以利社会国家,粉身碎骨,矢志不渝!”
何功伟的父亲读罢儿子的信,悲痛欲绝。实在没办法,何父最后竟然住进了何功伟的牢房,想为了儿子活下去,做最后的努力。父子二人难以入眠,彻夜长谈。当老人清楚地知道要与儿子最后分别时,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恳求儿子只要点一下头,就可以跟自己回去。老人说完,竟跪到了儿子面前。何功伟见状,心如刀绞。他深知忠孝怎能两全?家国岂可并顾?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他甘愿牺牲个人的一切。他把父亲扶起来,斩钉截铁地表示,自己为天地存正气,为个人全人格,头可断,不可点!
1941年11月17日,何功伟被敌人押到恩施方家坝后山五道涧刑场。在刑场的100多级石板路上,每上一阶,敌人便问:回不回头,回头可免于一死。何功伟坚定地走完了眼前的100多级台阶,放弃了100多次活下来的机会,英勇就义,年仅26岁。
两个月后,何功伟新婚仅仅一年的妻子,收到他从敌人监狱里发出的第三封诀别信,这封信是由老人从狱中带出,交给八路军办事处,又辗转交给她的。“在临终前不能最后和你相见一次,不能吻一吻我们的小宝宝了!我一定坚守阶级立场,保持无产阶级的清白,忠实于党……此次的被捕,由于我自己的不慎,告诉我们所有的朋友,加倍地努力吧,把革命红旗举得更高,好好地教养我们的后代,继续完成我们未竟的事业!”
何功伟的三封诀别信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坚贞不渝的理想信念和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此种对党无限之忠心,实足以寒贼胆而为全党之楷模”。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文字编辑:陈蓉
新媒体编辑:曲冰洁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读故事 学党史 | 三封诀别信彰显坚定的政治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