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君曾经看过由德国广告公司Scholz Friends为Bund(德国保护自然组织网站)做的创意公益广告,每60秒就有一个物种在地球上消失,每一分钟,每一份捐款帮助都刻不容缓,画面发人深省,很有震撼力。
动物不是小丑
如果不拯救它们的话,它们将会……
不论我们做什么,也不能挽回失去的。
正如达尔文所言,“一个物种消逝后将决不再现”。今天的植物、昆虫等动物一旦灭绝,将永远不会再次出现。
这其中就有各种濒危的鸟类: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1938年记录有199种鸟类,但1975-1979年调查只有100种。
东京城市小片残存森林中的鸟类在1960~1980年之间减少了一半。
德国慕尼黑在过去100年的时间里已经有180多种本地植物种类灭绝。
中国鸟类种数现在有记载的约有1300种,而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记录的濒危鸟类就有183种。
今天,让我们走进黑嘴鸥的世界,看看它们的生存现状——
黑嘴鸥(Larus saundersi,又译为Saunders's Gulls),颈、头、嘴为黑色,眼睛后有一月牙状白眼眉,尾部垂有三角型黑带,是鸥类中很少愿意在陆地活动的种类。
黑嘴鸥是曾被列入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编写的《濒危物种动物红皮书》中的濒危物种,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越南,而在国内,分布在北起辽宁,南至台湾的西部沿海地带,它依赖于在近海生长的碱蓬滩涂而筑巢繁殖。
黑嘴鸥的繁殖地的最北限是辽河口湿地,最南限是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在韩国也有少量分布。有关数据表明,辽河口湿地的黑嘴鸥数量在2010年时种群数达到了8600只,占全球栖息种群总数的70%。
黑嘴鸥
翅碱蓬滩涂
黑嘴鸥在国内的栖息地分布图
长期累积下来的辽河口经济发展与海岸带滩涂开发利用等,对黑嘴鸥栖息地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黑嘴鸥繁殖区块的数量由1996年的13块减少到了现在的5块,息地面积由原有的50平方公里减少到现有的10平方公里左右。以下是有记载黑嘴鸥栖息地变化年史:
(1)1988—1997,辽河口共围垦100平方公里滩涂,占东部保护区繁殖地13.3平方公里,并间接造成6.67平方公里的黑嘴鸥繁殖地的生境变化;
(2)1992年,盘锦市政府明确规定,辽河三角洲围海大堤以外滩涂及其新增滩涂,规定为黑嘴鸥繁殖保护地;
(3)1994的油田浅海开发占用保护区东部的黑嘴鸥繁殖地0.2平方公里,影响到已建成的黑嘴鸥繁殖岛的使用;
(4) 1989-1995年,辽河三角洲26.3千米拦海大坝的修建,阻隔了海水涨潮退潮时对滩涂的浸润,使得适宜黑嘴鸥生存的碱蓬滩涂发生群落演替,成为芦苇和蒿草的滩涂,使黑嘴鸥栖息地发生了大变化,栖息地从辽河东岸迁往辽河西岸滩涂;在西岸滩涂黑嘴鸥栖息地建立黑嘴鸥南小河自然保护站,面积约2.8平方公里;
(5)1995年,5700亩黑嘴鸥繁殖地被修建成封闭式隔离区,并在里面修筑了4个人工繁殖岛屿;
(6)1996年,双台子保护区内5万亩人工湿地被开垦为农田;
(7)2003年,虾农在南小河引海水养虾,使正在孵化的黑嘴鸥的卵被淹,使雏鸟死在卵壳里,这一年造成的黑嘴鸥数量的减少约2000只。
1982-2010年辽河口湿地卫星遥感图
辽河口油田开采图
为了应对黑嘴鸥栖息地的进一步丧失,规划君认为保护工作应从以下几点展开:
1、油田开采的季节性措施
在油田开采的应对措施方面,在黑嘴鸥产卵孵卵的一个月时间之内,减小油井的开采频率,尽量减少对于黑嘴鸥的惊扰。油田单位应明确采油前线生产管理组织架构,制定油田安全环保管理措施和指标并严格执行,辽河油田安全环保管理主要包括对固体废物和放射源的管理,以及对水污染、大气污染、钻井(侧钻井)污染、修井作业污染、危险化学品污染、办公区污染和油气生产过程中的污染进行防治等。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应加快废弃油井的生态恢复工作。
2、养殖塘管理的灵活性措施
为了使黑嘴鸥与其互利共生,建议坑塘管理者在黑嘴鸥前来觅食时不能猎杀黑嘴鸥,可以适度驱赶,但以保证不伤害黑嘴鸥为前提。同时坑塘放水捞完售卖的水产品之后的浅水坑塘会吸引来很多黑嘴鸥来寻觅小鱼小虾,这时可以放宽管理,给他们提供以觅食机会。养殖塘内投药育苗之后的废水要谨慎排放,不要污染到旁边栖息地的水体。这样,养殖塘和黑嘴鸥会得到和谐共处的机会。
3 、高敏感区域的堤坝内外沟通,繁殖地植被环境的管理
在堤坝外修建繁殖岛是一种可行的补偿生境的方法,堤外兴建生境岛,将潮间带裸滩涂转变为其繁殖生境所需的翅碱篷湿草甸,而生境岛与潮汐带来的水位之间的关系,需要人工适时的监督和管理才能发挥效果。在部分敏感地段,可以通过沟通局部生境敏感区堤内外滩涂潮水联系,以恢复黑嘴鸥退化的生境。
4、 保存好现有栖息地,对潜在栖息地的关键区域进行景观恢复
对于一个退化的景观,应抓住对景观内的生态流有控制意义的关键部位或战略性组分,才可以使恢复过程更有效。栖息地恢复的关键区域选择应以研究垂直生态过程为主的传统生态学转为研究水平生态过程的景观生态学, 从传统的以物种为核心的栖息地保护转变为对整体景观格局的保护。这样形成的网络结构既有利于保护核心的高质量栖息地, 又可以对抗破碎化, 增加景观连接性, 同时有利于节省土地、提高效益。应保存好黑嘴鸥的现有栖息地,同时密切监测潜在的栖息地,在栖息地的链接网络点上加入人力手段进行生态恢复,从而形成栖息地的链接网络,增加其景观连接性,使其栖息地的恢复更加有效。
文、图/周洁 西部区域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