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山东古村落):悦读古村,坚定文化自信
恭祝大家 新年快乐





如果说,多年以前走进青州上白羊村,是我与古村落的一次偶遇,那后来遍访古村落就是一个自觉,而现在,古村落不仅是我心灵的鸟巢,更多了一份使命和责任。


古村落被梁思成称为“民族的记忆”,被冯骥才称为“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的根”,古村落对我来说是一本厚重的书,在佟家村,我读出了黄河滩区的人们无惧洪水的气概和勤劳淳朴的民风;在雄崖所,我读出了雄崖人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在逯家岭,我读出了人们向往美好、自强不息的人生品格;在大汶口,我读出了人们修善尚义的传统美德。我漫游在街头古巷,在淡淡的情绪中体会着历史、自然和人文,享受着不断发现的快乐和没有穷尽的迷茫。在反复求证及印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着自我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哲学思维和价值取向。
西纸坊村


佟家村
尖古堆村


下恶石坞村
走进古村落,就是走进中国的历史,就是走进中国的现实社会,“德不孤,必有邻”,在为古村保护上下求索的漫漫长路上,还有着无数的志同道合者,其中有“古村之友”的创始人汤敏,有为传统村落保护殚精竭虑、撰写过多篇论文的李华东,他们是我的好友,我是他们保护理念的拥护者、践行者,我们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层面为古村落的美好未来而努力着。




当时间来到21世纪初叶,蓦然回首,会发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似乎在一夜之间,尘埃四起,道德滑坡,面对即将走远的五千年优秀民族文化,很多人感到茫然和惶惑。


历史证明,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历经磨难而不衰,靠的就是中华文化的凝聚、感召和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内涵维度看,齐鲁大地是中华文化家园的心灵原乡。

雄崖所古城

逯家岭
山清水秀城子村 千古传唱孟姜谣
环顾四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没有离我们远去,五千年来,它已经渗透在村落的选址和布局、运营和管理、繁衍和发展、教育和传承、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繁荣一时的古村落,曾经是国家栋梁之才的摇篮,曾经承载着民族兴衰的历史重任,在我走过的所有古村落中,同样可以看到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流文化的烙印,人们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守望相助、患难相恤,传统美德,代代传承。
仲尼有言,“礼失求诸野”,可见,说古村落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我们的根与魂,这话一点也不为过。当今世界,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文化纷扰,我们只有守住本根,才能“乱云飞渡仍从容”。你可以把古村落作为心灵躁动之后寻求的一片栖息地,也可以把古村落当做风雨兼程的旅途中一个避风的港湾,也可以把古村落当做情感世界中那个蓝色的月夜,但是,我更希望你在古村落里回溯来处,发掘精神的力量。

姜公桥
朱家峪


南北征途莫问年,但教意气每翩翩。在读书与旅行中,不知不觉又送走了一年的岁月,因为古村,我爱上了阅读,就如有人总结的,“读书,是向内旅行,去往精神世界;旅行,是向外读书,探索天地苍穹。”我之所以读书,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提升对古村的认知水平,从而使提出的见解更有可取之处。2018年,我们从容走过,收获满满,新的一年里孕育着无限的希望和梦想,读书与旅行,总有一个灵魂在路上。

乡愁有约,就在山东古村落
欢迎一起去追寻日渐消失的古村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