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链接关注我们
区位图
双井黄组传统村落位于六合区东南部,横梁街道南部,方山村北部,南京绕城高速以东,东部干线以西,宁海线以南,交通便捷。
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双井黄组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在保护和传承村庄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促进村庄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特编制本规划,作为双井黄组传统村落保护与管理的依据。
研究范围及规划范围图
规划范围
为横梁街道方山村双井黄组自然村边界,北至仪新线,东、南、西至农民集体边界,面积约41.44公顷。
研究范围
扩展至方山村整个村域,范围为方山村行政村边界,面积约1113.14公顷。
传统特色和价值
01
双井黄村落选址讲究与自然有机统一、与生态和谐共生。“枕山”“环水”,于平原地区择地而居,世代繁衍,生生不息,村内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02
双井黄组历史悠久,村落形成于明初,孕育了传统宗族文化、谱牒文化、民俗文化等。共保存有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多种物质文化资源及非物质文化遗存。
03
双井黄背山面水、负阴抱阳,形成了“沿路而建、依山傍水、农田环绕、格局规整”的村落风貌。村落内建筑风貌保存良好,延续了传统的村落布局及街巷肌理,“黛瓦白墙”的建筑风貌特色鲜明。
保护区划与保护重点
①将历史格局和传统风貌保存较为完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等各类历史遗存相对集中,需要整体保护的成片区域划入核心保护范围;在核心保护范围外,根据需要划定建设控制地带,以防止对村落历史文化保护和视觉景观等造成不利影响。
②边界清晰明确。
保护区划图
核心保护范围:北至现状道路、西至黄氏支祠西侧围墙、南至现状凉亭、东至现状道路,面积为0.11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西至现状道路,东、南、北至水域边界,面积为0.63公顷。
保护对象与内容一览表
功能发展定位
双井黄组定位为:“传承宗族文化 · 弘扬忠孝美德”。依托依山傍水的自然基底,以黄氏支祠、双井、传统手工艺等元素为特色,充分发挥双井黄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推动宗族文化传承,追寻中华文化之根、精神之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村落发展与建设
规划总平面图
01
村落空间布局
以太平路为村落旅居发展带,在保护双井黄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格局与风貌的基础上,利用村庄现状环境与相关建筑,形成传统村落农业体验、休闲景观、文化展示三类节点,以发展历史文化旅游和乡村生态旅游为核心方向,规划三大展示主题路线。
02
建筑整治与改善
为实现双井黄组传统村落的建筑风貌协调统一,根据现状建筑的价值等级及其风貌、质量评估等,进行分类保护与整治,保护整治措施主要包括修缮、保留改善、维修改善、整治改善等四类。
03
道路交通规划
保持现状路网格局,重点完善提升宅间街巷。合理组织慢行交通,依托现有街巷空间和滨水空间构建村落内部慢行系统。
04
绿化景观提升
尊重生态性的自然格局,展示地域性的乡土风貌,优化推荐乡土树种,丰富绿化景观。加强路旁、水旁、村旁、宅旁绿化,充分利用荒地、边角地等开展具有乡土特色的小微苗圃和公共绿地建设,多种形式扮美扮亮庭院和村庄。
05
基础设施改善
对村庄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电力通信工程、环卫工程、防灾设施等改造提升,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06
公共服务提升
根据《南京市六合区镇村布局规划(2022版)》,双井黄组为一级社区,参照《江苏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南》(2023年版)、《南京市乡村地区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指南》《南京市村庄规划编制技术细则》(2023年版)配备相应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保护发展规划

供 稿:六合分局
图文版权: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转发请注明出处

审 核:陶乐
审 稿:朱佳
发 布:潘昕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资源):成果解读 | 六合区横梁街道方山村双井黄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