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SEA-Hi论坛】季斐翀:跑者需要怎样的理想城市?

编者按:本期推送“跑步猫体能训练”品牌创始人季斐翀的演讲摘要,主题为《跑者之城》。他以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在上海,跑步已成为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是这个城市似乎还没有为跑者准备好相应的环境条件。那么,跑者眼中的理想城市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妨跟着季斐翀一起去探索。
【嘉宾简介】数字多媒体领域资深专家。毕业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曾就职于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任上海公司总经理,担任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动态版清明上河图”项目和“网上世博会”项目的总负责人,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创建菜猫新媒体工作室,并与合作伙伴一起创立新锐健身品牌“跑步猫体能训练”,从一名普通的微胖人士,经过努力成为一名业余马拉松选手,并作为人民大学商学院A队队长,参与了第九届商学院戈壁挑战赛。

跑步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

成为一个跑者,不但改变了我的身体,而且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


我是建筑本科科班出身。1996年在北京开始第一份工作,这时我22岁,体重56公斤,身体健康。1999年我被公司派到上海组建水晶石公司,体重60公斤,身体也还健康。2003年我继续在上海水晶石工作,公司有了很大发展,年销售额达到2500万,员工100人,这时我31岁,体重70公斤,体检之后查出肝脂肪浸润,属于初级阶段。2010年我们有幸成为世博会指定的多媒体供应商,我成为一个非常重要项目的负责人。2012年我还在水晶石工作,公司年销售额2.6亿,员工500人,我体重已达76公斤,很多指标超标,中度脂肪肝。这一年我的工作遇到了很大阻力,整个事业慢慢往下走。次年我的事业落到了最低点。2014年我很不情愿地离开了工作17年的公司,身心状态都很糟糕。这时,我选择了跑步。


有人说过一句话:“当你实在想不清楚要干什么的时候,就去跑步吧。跑到一定程度,你就能想到你可以干什么。”我第一次去室外跑步,3公里跑了23分钟,很慢,很累。经过5个月的不断努力,我在厦门第一次完成了人生中的全程马拉松。2014年11月,我把马拉松成绩成功地提升了1个小时。通过跑步,我重新找回了自信,觉得终于可以自我掌控、自我改变。2014年我参加了第九届戈壁挑战赛。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体重回到了61公斤,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其间,我也找到了下一个事业的目标,和体能教练柳欣一起创建了“跑步猫体能训练”中心,把之前的多媒体技术融入团体训练中。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从1999年到现在,我见证了上海在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飞速发展,而且身不由己地被卷入其中。回头来看,我在很多方面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我。尤其到了40岁左右,身体也发生了各种状况。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跑步作为改变自己的一个起点。2014年,上海跑马拉松的人数达到3万,网上报名排队者一度达到300多万。据上海路跑协会统计,现在上海的跑步人群已达到20万,并且还在不断增长。虽然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们的跑者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相对较低。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提出的口号是:希望这个比赛更国际、更都市、更文明、更安全。我相信,这些也是对这个城市寄予的期望。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GDP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必然会选择一种品质更高、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跑步就是其一。但是我们的城市是否为此做好了准备?

作为一名跑者,需要的东西非常简单:一双跑鞋,一条道路,清洁的空气。我们都希望在优美整洁的环境中奔跑,然而理想和现实之间通常是有差距的:我们只能在机动车道上进行锻炼,在夜里与汽车赛跑,被助动车追赶。我在网上搜到了国外慢行系统的一些照片,非常希望上海也能有这样一些设施。

一条塑胶跑道可以让理想照进现实

我曾经做过一个小范围的问卷调研,跑友们无一例外都提到了需要一条相对专业和舒适的跑道。我们国家有3个跑步胜地:上海世纪公园、北京奥森公园、北京朝阳公园。之所以叫跑步胜地,是因为里面有跑道。但是每到周末,公园里的人都多得跟庙会差不多。苏州河长宁路沿线是我每天跑步的地方,城市设施做得相对不错,但是在3-5米宽的人行道中还缺少一条窄窄的塑胶跑道。

铺设塑胶跑道主要有3点好处:渗水性强,可以减少积水;60厘米宽即可,造价不高,但是可以大幅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塑胶跑道比沥青路面、水泥路面和砖石路面更能保护跑者的膝关节和踝关节;可以吸引高素质人群,提升城市竞争力。关于其投入成本,可以用一些市场方式来减轻政府的运营压力,由政府制定标准,开发商加以建设,品牌商进行运营。典型案例就是RUNBASE。

作为一个普通的跑者,我想向城市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一些建议

第一,将修建塑胶跑道、设置跑步路线配套设施,作为发展体育产业、提倡全民健身的具体内容,纳入“十三五”规划中,并作为上海中心城区旧城改造的一个重点内容。

第二,每个社区都修建不少于2公里的塑胶跑道,纳入《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的技术条例》中。

第三,在铺装规范中,把塑胶跑道和盲道一样作为标准,纳入《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中。

第四,建议城市管理者、决策者也投身到运动中。只有用双脚感知城市,才能制定出真正贴近市民的政策,同时自己也能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


套用耐克的宣传语“跑了就懂”,一座适合奔跑的城市,也一定是一座适合居住的城市。把上海建设成为更国际、更安全、更文明的都市,可以从一条塑胶跑道开始。上海不应该仅仅是金融、贸易、航运之城,还可以是一座跑者之城。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