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周知秋 整理
社会发展好不好?民生问题解决得怎么样?这些事儿百姓最清楚。以下是对上海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度上海市民生问卷调查结果及上海社会形势研究报告内容的摘编:
1.这份调查问卷覆盖全市17个区县,共发放了2万份,包含了58项民生问题供居民评价。问卷调查显示,2014年,上海居民的民生状况综合评价指数,达到这项研究开展四年来的最高水平。认为比2013年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或“显著提高”的市民比例,增加了4.7个百分点,比前年增加了10个百分点。居民对“启动新一轮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全市集中整治非法客运”、“降低保障性住房准入门槛”、“全市范围整治‘群租’行动”的认同度最高。
上海居民对生活变化的感受
2.2014年1-9月全市新增就业岗位54.01万,其中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9.18万。累计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2万,其中成功帮助5575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帮助8750人成功创业,实现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
3.2014年“职保”、“镇保”、“新农保”、“城居保”月人均养老金分别增加310元、130元、107元、70元,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待遇标准也进行相应调整,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75%。制定《上海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及配套文件,合并实施“城居保”和“新农保”,制定出台“城乡居保”与“镇保”衔接办法。
4.2014年廉租房标准放宽到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元,人均财产9万元以下,累计受益家庭达10.3万户。共有产权房标准放宽到人均月可支配收入6000元,人均财产18万元以下,累计完成签约购房达到了6.6万户。
5.2014年1-3季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35769元,同比增长9.1%,其中财产性收入增幅高达1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7297元,同比增长10.8%,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增幅达到了12.5%,财产性收入增幅高达12.1%。
6.2014年上海进一步深化了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标准化建设,“一口受理”达标率超90%,“全市通办”事项数量由12项增至26项。探索便民服务的信息化,研发了微信服务功能,向社会推出“上海社区公共服务”微信号,开发了移动智能终端“e居社区”APP,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问答、生活服务项目在线预约等各项功能。
7.出台了“上海市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管理若干规定”、“境外非政府组织驻沪代表机构登记管理”等改革政策,使社会组织登记改革进入可操作、可实现的轨道。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登记受理机制,优化了登记审批流程。截止2014年10月,全市直接登记成立了社会组织431家,占本年新成立社会组织总数的76.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点评:
1、近年来上海城乡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幅度趋缓。2014年前三季度农村和城市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幅虽达到10.8%和9.1%,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均有所回落。扣除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影响,城乡居民能感受的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相对更小。市统计局公布的三季度家庭收入信心指数比上季度下降了2.6个百分点。同时,2014年“民生问卷调查”也显示,“工资增长情况”成为居民关注率最高的问题,“养老金/退休金水平”也首次入榜并跃居第四位,说明收入的增长与居民对收入增长的期望存在一定差距。
上海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情况
2011-2014年关注度最高的十大民生问题
2、伴随着医改的深入实施,上海“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一定缓解,然而由于种种历史与现实因素制约,居民感受到的“看病贵”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同时,由于分级诊疗制度等还未改革到位,大型医院超负荷工作与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并存。
3、尽管上海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但2014年还是发生了“福喜事件”等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一些知名品牌和国际性大企业卷入其中,进一步加剧了居民对食品的整体不安全感。
4、根据高德发布的《2014年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此报告高德将3亿高德地图导航用户作为数据蓝本,以浮动车数据为佐证),2014年二季度全国重点城市拥堵排名上海居首,拥堵延时指数达高达2.16,即因为交通拥堵,公众出行需花费非拥堵状态下2.16倍的时间到达目的地。三季度该报告中,上海拥堵情况有所改善,但仍位居全国前三。2014年“民生问卷调查”中,“交通拥堵”首次进入了居民关注率榜单,位居第六位。高德的技术分析显示,上海最堵的路段均出现在郊区成片居住社区与大型办公区连接的道路,“城郊通勤”是上海交通拥堵的重要因素。另外,居民对公共交通票价偏高的反响较为突出,2014年“民生问卷调查”中,“公交票价偏高”再次进入民生问题关注率榜单前十名。
2014年二季度高德交通报告十大“堵城”排名
5、近年来上海市民的居住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户均建筑面积达到了82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达到了27平方米,但实际内部结构性差异巨大。上海众多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仍有待进一步改善,居民对此的需求和期待非常高。
6、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气质量已成为上海市民重点关注的内容。尽管2014年全市加大了空气污染治理的力度,但整体空气质量仍不能令市民满意,特别是一季度和下半年进入秋冬季后的上海空气质量。
7、2015年上海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压力依然较大。受经济下行压力的直接影响,2015年全市就业形势可能较为严峻,与就业相对应的居民收入也面临“跑不赢GDP”的风险,而公共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刚性支出压力将可能进一步加大,民生状况受较大冲击的风险上升,需要全市给予高度重视。
8、2014年市委一号调研课题“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已形成系列《意见》,即将于2014年底或2015年初出台,系列《意见》把握了社会治理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创新的要求,对上海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部署,将提出很多创新性、突破性的思路与举措。同时,2014年市委二号调研课题“推进本市城乡发展一体化”调研成果正在转化形成各项政策制度之中,总体思路是完善以镇为重点的管理体制,全面落实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向郊区人口集聚地倾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向郊区倾斜、执法管理力量向城乡结合部倾斜,稳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大力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2015年,上海在全市经济增长压力较大的条件下,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困难较多,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稳定的形势比较严峻。总体而言,2015年上海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的整体形势是,“社会改革任务较重、民生改善压力较大、社会稳定风险较高”。建议2015年上海社会建设的总体思路为:促改革、强治理、惠民生、筑底线、化风险。同时,市委一二号调研课题相关意见政策的出台,将对上海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系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社会形势研究报告》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