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中法生态城】留住山水和田园,就是留住城市生态记忆



一座城市没有了历史,就失去了记忆;一个城市的发展缺乏了正确指引,就会迷失路径。所以提到大武汉,我们总会想起龟山、蛇山和磨山,想起长江汉水和东湖,那是因为武汉历史文化的载体,离不开这些山和水。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在蔡甸的位置,中部是水系纵横的什湖湿地,生态城的农耕文明、知音文化,都寄情于它的山水和田园中。有幸作为项目组的一员,在生态城总体规划之初,常常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大限度的保护生态资源和传统文化,如何低影响的规划建设用地?



山水入眼,绿色入肺,生态渗透城中

中国的城市建设,大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十几年,很多时候也出现过以牺牲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为代价的发展。然而反思这些代价,实际上如果可以借助合理的规划空间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避免的。例如:破碎化的大地,城市的无序蔓延、将环境割裂的高速公路、未考虑水生动植物的水利工程等,使得原来连续的、完整的大地景观日趋破碎化;瘫痪的水系统,几千年人与自然合作共生的水网系统瘫痪,自然河流湖泊水系的填埋、断流和渠化,湿地系统的破坏。大量消失的生物栖息地,包括河流廊道、农田防护林、湿地、池塘、风水林等。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所难免,但规划设计理应更好的结合自然生态,做到可持续的利用土地,实现有机的、富有生长弹性的、健康的城市肌体。所以中法生态城规划之初,我想起了俞孔坚先生提到的“反规划”途径的理论,将城市规划传统的“图—底”关系颠倒过来。先确定生态绿底,即大地生命的健康而安全的生态格局,然后,再在此底上做图,即一个与大地的过程和格局相适应的城市。简言之,就是先确定我们要保护的生态底子,再在非生态保护区域做规划设计

因此我们选择坡度、坡向、高程等9大生态因子,通过GIS叠加分析生态适宜性,并划分出五级敏感区,为生态框架的确定提供依据

生态适应性分析图

为了保护生中法态城的动物和它们的生态栖息地,我们从中法生态城目标物种分布的角度入手,对不同的生存环境类型进行了区划和分级,包括目标物种类型、保护区规模、功能及管治。

保护物种分布图

为了在整个中法生态城中渗透生态绿色资源,我们整体构建以什湖湿地核心保护区为主的生态绿心,梳理什湖湿地及马鞍山生物多样性中心与汉江、后官湖的生态绿廊,打造城市生态框架体系。

为保留原有的乡土记忆,即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们通过构建多条景观绿廊和视线通廊,加强规划建设区与自然生态区的沟通与联系。包括一级绿廊:什湖马鞍山、什湖后官湖生态廊道(100-300M) ;二级绿廊:居住组团之间(80-然生态区的沟通与联系。包括一级绿廊:什湖马鞍山、什湖后官湖生态廊道(100-300M) ;二级绿廊:居住组团之间(80-200M) ; 三级绿廊: 居住小区级之间(50-100M)。

生态框架分析图


水网连通,阡陌交通,田园湿地交融

20世纪初随着汉江堤防建设,汉江水道基本固定下来,后官湖岸线也逐渐稳定,工程区域中北部主要为什湖水面,因此蔡甸城关与武汉主城区之间的联系主要依托汉江水运和什湖与后官湖之间的公路。随着建国后的围垦造田,什湖水面逐渐分割为若干小的养殖水面和水田,但什湖的湿地形态和肌理基本保持下来。整个生态城的水系统形成了“江、河、湖、岛、岸、田、林、地、村、镇”水资源的肌理。

什湖现状

所以在宏观水系规划中,我们扩大什湖水域面积至4.72平方公里,整体水面面积约为7.38平方公里, 生态水面面积率为19%;将什湖与周边水体连通,并融入大汉阳六湖连通”工程。


在整体设计中,我们顺应城市肌理,师法自然,将田园和湿地相结合,提出了“什湖九荡”的理念,每一个自然形成的“荡”都是一个观景主题,包括陶渔荡、芦苇荡、梅影荡等。

什湖九荡概念方案

结合法国文化原色,以鸢尾花为原型,基于现状,对水系进行梳理,打造由什湖核心不断向外延伸生长的水系,意喻生生不息、充满活力的生态新城。

什湖九荡效果图


浪漫知音,天涯比邻,中法文化交流

中法生态城人文底蕴深厚,“知音文化” 发源于此。时至今日,池塘边捡起一块空蚌壳贴近耳边,还能听到那厚重的历史呼啸的声音。中法相隔万里,如何将法国文化中最典型的优雅、自由、浪漫与本地域的知音文化相结合,创造独特的文化氛围,感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项目组思考的重点。所以规划用地中我们预留了两条低密度带,构建两条特色文化商业街中式的琴贤街法式的蓝沐街

中式步行街南端的对景为马鞍山钟子期墓,此为知音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中法生态城的文化之根,是步行街的文化发源地,子期墓所在地古为“集贤村”,故该街命名为“琴贤街”。 空间序列以古乐中的五大音阶“ 宫、商、角、徵、羽 ” 为基调,古代文人雅士的最高境界“琴、棋、曲、书、画”为线索,策划了五个主题段。

琴贤街效果图

法式的蓝沐街取名法语“LOVE”,以法国国旗蓝、白、红色为基调,加入黄色和紫色,分别营造的主题为激情、科技、优雅、时尚和艺术 , 打造不同风情的商业街区。两条街交汇处,是大型的主题公园,与北边的“什湖九荡”湿地公园交相辉映,将中法文化的融合推向高潮。

蓝沐街效果图


武汉精神,离不开山水文化,中法生态城的规划建设,也离不开山水文化,山是城市的脊梁,水是城市的命脉,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卢梭曾说过,Houses make a town,but citizens make a city.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只有在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的规划和建设实施中,更好的渗透山水和文化资源,才能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情结知音,创造中法生态城的辉煌明天。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