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处于宇宙扩张中的星系
也许是因为亚洲有着久远的文化历史传统和丰富的乡土建筑文化实践,而事实上这种传统和实践又被压抑和丢弃得如此厉害,于是才激活了亚洲人对如何在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的支撑下,尝试发展具有本土文化特色和文化气韵的建筑的念头。查尔斯·柯里亚曾在哈佛大学受过严格的西方建筑理论熏陶,但他更注重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中汲取养分,并努力尝试对传统进行有意识的再生。柯里亚的建筑语汇是现代的,却糅合了传统印度的建筑精神、理论与价值,观照历史并显现场所的性格。他一面在理论颇有建树,著有《当代乡土:唤醒亚洲建筑的传统》一书,大举张扬了新风土观念;一面在印度维德汉·巴瓦尼州议会大厦等一系列设计中体现出这种文化追求。他一再强调本土的生活环境模式和地形的意义,并敢于直面传统,认为如果你不去真诚、公正地倾听过去,它便不会成为你作品的一部分。换言之,把传统的思维方式内化为直觉,而传统本身就包含着大量合乎当下的逻辑和开启新创造的种子。这种内部的文化转换依照的乃是一个双重的神话,一个是启蒙式的,它使简明成为艺术的见证,一个是浪漫主义的,它视即兴为第一真理。而所有即兴都是深思。
文化转换的思维过程在某一栋建筑作品里是否可以被赋予可见的形式来进行把握?这里的图解分析与文字诠释并不意图寻找该问题的终极答案,仅为朝向这一方向的思考与“练习”作用。查尔斯·柯里亚为斋浦尔设计的艺术中心(Jawahar Kala Kendra)位于城市新建大学附近的空旷地带。缔造者在兴建斋浦尔的同时,建造了让塔·曼塔观象台,在一座以曼荼罗型制铸就的城市上,竖立了这些大大小小的观象台,从斋浦尔艺术中心的平面上,可以非常清晰地观察到与城市型制的同构,是不同尺度的曼荼罗演绎。九个30mx30m建筑组团暗喻一个包含九大行星的曼荼罗型制,斋浦尔艺术中心被看成一个宇宙模型,每个玛哈尔(方块)有着不同的能量来源和代表图案。红色阿格拉砂岩构成建筑充满热情灼热之感的墙体,用素混凝土框架限定,顶部使用一道米色的托尔布尔石材。它们均为8m高,如果不将它们彻底在图解中打开,我们不会看到一个清晰的曼荼罗图形。而材料的谦虚感毋庸讳言,按照柯里亚的习惯采用了这座城市的传统,在观象台、阿格拉红堡、风宫,以及法特普尔殿西克尔城中处处可见这红砖。
图2 斋浦尔艺术中心鸟瞰图
图3 印度的九宫宇宙观
图4 斋浦尔艺术中心的九宫手绘草图
图5 斋浦尔艺术中心平面图
图6 斋浦尔艺术中心室内天顶
图7 斋浦尔艺术中心各建筑单元(玛哈尔)分别对应“月亮”“圆形”“星”“太阳”“毒蛇”“被太阳吞噬的月亮”“箭”“弓”“正方形”九宫
图8 斋浦尔艺术中心的红砖和风宫
问题似乎在这些材料的等级上,同时墙角的锯齿形线脚也显得十分可疑,以至于在图解中我也不得不把这些墙统统向外推倒,让它彻底浮现出一个曼荼罗的形状,这时候无处不在的等级系统,从九个巨大的组团蔓延至材质、工艺、色彩每一个细节之中,几乎让人怀疑这已是这座建筑谜局的一部分谜底。
图解步骤一:将建筑九宫格的平面基底视作一个均质的正方形,将8m高的外墙向外推倒,保留外墙在四个角部的锯齿线型,于是构成了一个标准的曼荼罗图样。(图9)
图9 建筑平面基底上将8m高的外墙向外展开保留锯齿线型
图解步骤二:在这个基底图形中选定6点,苏利耶玛哈尔为A,其八种砌筑砖工艺位置为B(图10),不同颜色的采光井为C,四面墙上的象征物为D,墙体的主导砂岩砌筑为E,米色托尔布尔石材则为F。
图10 B位置展示八种砌筑砖工艺
结果一:A中央区(Core-Center)由苏利耶玛哈尔(Surya)占领,B、C反均质化设计(Anti-homogeneous),D、E初步显示了等级系统(Hierarchy),F则通过石材加强曼荼罗的廓形。
图解步骤三:将从步骤一得到的曼荼罗图形进一步放大,将火星曼加勒玛哈尔(Mangal),月亮钱德拉玛哈尔(Chandra),水星布达玛哈尔(Budh),毒蛇革杜玛哈尔(Ketu),土星沙尼玛哈尔(Shani),日蚀鲁赫玛哈尔(Rahu),木星古鲁玛哈尔(Guru),金星舒凯里玛哈尔(Shukra),苏利耶玛哈尔(Surya)的符号分别与之对应,它们依次是巨大的“正方形”“月亮”“箭”“毒蛇”“弓”“被太阳吞噬的月亮”“圆形”“星”“太阳”。(图11)
图11 曼荼罗图形进一步放大后与平面对应
图解步骤四:将建筑组团平面套叠在包含符号的曼荼罗图形上,依次是入口,来宾接待,主展区,织物展示区,手工艺品展示区,兵器展示区,图书馆,室内剧场,室外剧场。
图解步骤五:将曼荼罗按照n²展开形成81网格,在网格上以阴影区勾画建筑平面的分布。(图12)
图12 观察将曼荼罗按照n²展开形成的81网格
图解步骤六:观察每个建筑组团象征物的材料使用,梳理材料等级表。
结果二:行星的等级显示出与建筑师眼中建筑等级的某种对应。最高等级为苏利耶玛哈尔(Surya),居于中央位置的象征“创造能量”,其对应的星座是太阳,颜色为红色,这个位置是建筑的中心,一个阶梯式的露天剧场,在这个空间里,来宾可以观看贾斯坦艺术、舞蹈和戏剧的表演。根据古代吠陀圣典的诠释,中央的方形空地为圣池,空空如也同时包罗万象,整个宇宙的能量将汇集于此。其次星座的等级依次是:水星布达玛哈尔(Budh)象征“主展区”,金星舒凯里玛哈尔(Shukra)象征“室内剧场”,火星曼加勒玛哈尔(Mangal)象征“入口”,木星古鲁玛哈尔(Guru)象征“图书馆”,土星沙尼玛哈尔(Shani)象征“工艺品展示区”,月亮钱德拉玛哈尔(Chandra)象征“来宾接待”,日蚀鲁赫玛哈尔(Rahu)象征“兵器展示区”,毒蛇革杜玛哈尔(Ketu)象征“织物展示区”。这一组对应其暗示的等级依次是“创造能量”“学习与教育”“艺术”“力量”“知识”“技能”“心的品质”“日蚀”“毒蛇”。(图12)
被最广泛使用的阿格拉砂岩视为主导性材料,还包括白色大理石、米色托尔布尔石材,以及更为少见的抛光黑色花岗石、灰色云母石在织物展示区壁画上的分布。材料开始“道说”,阿格拉砂岩处于第一等级,象征大地,苏利耶玛哈尔(Surya)的“太阳”代表着它。水星布达玛哈尔(Budh)和金星舒凯里玛哈尔(Shukra)处于平行等级,“箭”“星”代表它,就像白色大理石的同级使用。米色托尔布尔石材处于第二等级,意味着“界限”,火星曼加勒玛哈尔(Mangal)和木星古鲁玛哈尔(Guru)处于这一等级。抛光黑色花岗石意味着“黑暗”“吞噬”,它处于第三等级,对应“弓”“月亮”即土星沙尼玛哈尔(Shani)和钱德拉玛哈尔(Chandra)。灰色云母石则也处于第三等级,它意味着“变化”,即“日蚀”“毒蛇”这两大虚拟星座(图13)
图13 对等级与秩序的分析结果
实际上这种代表维持宇宙平衡的曼荼罗图是传统印度建筑设计时的重要工具。它是一套方形网格,从最为简单的单个方格变化为1024个方形网格。网格的变化也是有固定规律的,即按照n²展开,4,9,16,25,36,49,64,81等等。叠覆在这套曼荼罗网格上的是一个象征宇宙的蜷伏的人的图像,称为神我(Purusha),即真实的自我。他的头部处于曼荼罗网格的东北角。在各个方位的能量运作下达到最佳状态。它们各个部分按照统摄地位的中央造物主梵天Brahma来进行等级划分,他乃一切造物主。这套网格中,64格的Mandūka和81格的Paramsāyika则被用来设计住宅。
曼荼罗图形系统被叠覆在选定的基地上,正好形成一个方形。而当使用曼荼罗设计时,便意味着具有一种多层次,复杂的,象征性的和功能上的意义,即Vāstu。曼荼罗在水平和垂直维度进行设计控制,这就是意味着无论是单个房间,大型府邸,社区甚至城市,均严格的按照曼荼罗的指示展开,所有建筑均是其几何的物质性传达。
环境–能量–曼荼罗系统在大范围地域上的表现例子就是柯里亚的这座建筑所处的城市斋浦尔。斋浦尔的气候干旱炎热,其城市格局呈现出一种内向性的肌理感,建筑材料的主要来源为石材。在64格的曼荼罗网格中,中央四格由梵天Brahma所在的位置决定,并被空出来作为开放空间,房屋围绕着这一空间建造。石材所及之处,均按照格网的几何规律砌筑。中心处栽种的神圣罗勒树在日常仪式中是膜拜之物,也是用于治疗疾病的药材。实际上,由曼荼罗格网带来的使用紧凑的房屋布局围绕荫蔽下的院落展开成为适应斋浦尔气候的最佳策略。从等级上而言,曼荼罗与神性相伴的特点实际上对建筑的功能有很大影响。譬如说中央区域是有梵天主宰的,这其实是最为重要的等级显现。在这个区域没有任何实体构筑物,不会有柱子和梁,当然也不能被破坏比如挖成水池。神圣的罗勒树在这片开放的场地上每天接受信徒的膜拜,Agni火的区域位于西南,这个火的元素也就很自然成为厨房所在地。
图14 斋浦尔艺术中心的露天剧场
四边形的网状城市会给人造成深度不适,会给我们带来有关城市的内部机体觉(Sentiment cénesthésique)损伤,城市本是一种表意文字,这种文本从古至今都在延续着。这种损伤后的感觉让我们总想让所有的城市空间都有一个中心可去,可回。一个供梦想、向往和离开的地方—一言以蔽之,一个可供创造的绝对场所。到中心去,就是参与到现实的美好丰盈之中。它以可见的形式藏匿着神圣的“无”。浮动在围墙、水、屋顶和树木构成的氛围里,其中心不过是一个化为烟气的观念,它存续于此不是为了散布权力,想象之物通过绕弯回旋,围绕着某个空无的主题,循环展开,它们形成了一个社会等级,没有骤变,没有戏剧性,没有运动,只有重量的符号,没有冲突的亢奋,只有日月星辰穿梭,祖先神灵低语。这是一种真正的处于历史河流中的现代书写,因为它制造了一个承受双子纠缠的虚空,并拒绝让体验成为简单的信息解码,我们通过热乎乎或凉丝丝的直感传递返回为历史之中的那个单纯的、真实的人。
图15 柯里亚在德里的Surya Kund设置没有任何实体构筑物的内向空间供人们休憩
因此,这一套单纯的网格调和了文化,地理,气候,宗教以及社会禁忌,代表了建筑中诸多要素的平衡,让现代人流连其中,不必眩晕就十分易于觅得栖居之所。这里便是传统的印度真正之所在。
在迁居仪式的赞美诗中可以体会几分居住者对住宅神Vāstu Purusha的虔诚之情:“吽母,我崇拜拥有伟大力量的勇敢的住宅神。您的身体是住宅依仗之处,您是梵天神之子,是宇宙主宰,您的头部承担着大地的重量,足下土地无一不是由您承载,为您存在,乡村与城镇,庙宇与宫殿,住宅,水池和汲水井,受您庇佑丰富而光亮,您是宇宙的主宰,至高无上的造物主,印度伟大恩惠的给与者,我顶礼膜拜。”梵文中,Vāstu Purusha的意思是住宅之神,如果建筑如同人的身体,Vāstu Purusha掌管的是这个人的灵魂。印度的乔迁喜宴如果没有通过宗教仪式在房屋中安神位便不算完整。经过这种仪式后,宇宙的能量才能开始在房屋中流动。印度的宇宙观被描绘为巨大的神我(Purusha),他的身体包含了整个宇宙。曼荼罗图形作为建筑中的一种基本的宇宙图示,所有其他的图形均来自于它。神我的头部朝向东北,足部朝向西南。因此东北部就是神所处的首要处,故而在设计中被赋予重要地位。很少有印度建筑的入口是位于朝南或者朝西的位置,因为人们相信大地之神居住在南方。
图16 象征宇宙的蜷伏的人的Vāstu图像
“火星曼加勒玛哈尔(Mangal),月亮钱德拉玛哈尔(Chandra),水星布达玛哈尔(Budh),毒蛇革杜玛哈尔(Ketu)……”当我们轻轻念叨这些名字时,它们指的是古吠陀梵语的星座?又或者是柯里亚这座斋浦尔艺术中心的九个建筑组团的名字?“土星沙尼玛哈尔(Shani),日蚀鲁赫玛哈尔(Rahu),木星古鲁玛哈尔(Guru),金星舒凯里玛哈尔(Shukra)……”当我们继续默念,声音渐次放大,语言及其对应的思维正在慢慢运动,这种运动的指向不再止于语言的表象,我们将依次确认九宫空间以及与此相应的宇宙方位。柯里亚和他的这座建筑将仍然是一道艰深的难题摆在我们面前,这是一栋完成于26年前的建筑,似乎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作品,然而,这些符咒般的名字在他铸就的空间中流动、流动,光线照进露天剧场来,扬起迷雾一般的困惑。暗夜里,这九座巨大的“星座”,构成匍匐在印度中北部的九宫,沉睡着,风穿透它们,可它的谜底似乎像风本身一般无法被真正穿透。
参考文献:
1. Kenneth Frampton, Charles Correa, The Perennial Press, 1996
2. Khan, Hasan-Uddin, Charles Correa, A Mimar Book, 1987
3. Kenneth Frampton, Charles Correa, David Robson, Modernity and community : architecture in the Islamic world, London : Thames & Hudson : Aga Khan Award for Architecture, 2001.
4. Murray, Irena, Charles Correa: India’s Greatest Architect, RIBA Publishing, 2013
5. 张君房(宋),云笈七签,卷一,卷二,卷三及卷十, 1019
6. 叶晓健,查尔斯•柯里亚的建筑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文/潘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后
感谢关注“建筑遗产学刊”微信平台!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4-923
微信平台:jzyc_ha(微信号)
建筑遗产学刊(公众号)
官方网站:www.jianzhuyichan.cn
联系电话:(86)21-65982383
投稿邮箱:jzyc.ha@tongji.edu.cn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建筑遗产学刊):查尔斯·柯里亚 | 印度斋浦尔艺术中心的宇宙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