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尊重与敬畏——“天下第一庄”




导读:台儿庄是京杭大运河上的重镇,曾是一座商贾云集、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的秀美古城,据《峄县志》记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号称天下第一庄”。台儿庄古城区也是著名的抗日战场地,中华儿女曾在此浴血奋战,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史实。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期以来,致力于各类城市遗产保护与发展的规划与研究;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将多年前对“台儿庄古城区规划设计与实践经验的探讨”刊登如下,怀着对历史的尊重与敬畏之意,与大家共勉。




2008年6月起,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了《台儿庄古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台儿庄古城区沿街及重点景点建筑方案设计》。经过近1年多的实施,目前,核心景区已于2010年“五一”建成对外开放,其他区域建设也已基本完成。



台儿庄古城的遗产现状与历史价值


台儿庄古城作为驰名中外的台儿庄大战的发生地,是“台儿庄大战旧址”这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所在地。作为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商业城镇,台儿庄保留了较多体现运河文化线路遗产特征的相关历史文化遗存,特别珍贵的是保存了完整的运河古驳岸。现存明清修建的古运河石驳岸长 1270余米。


按遗存类型划分的原则,整个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可分为大运河遗产、台儿庄大战遗产、传统城池遗产,三者之间互有重叠。



01

台儿庄城池遗产


台儿庄古城区内保存有较好的传统水系和街道空间格局,特别是护城河和城内的一些汪塘水渠,是中国传统城池空间格局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及生态环境景观作用。台儿庄古城在历史上虽为集镇,但城池的格局十分完整,历史上古城四至城墙高耸,南北各有 2 个城门,东西各一个城门,构成完整的城市形态。传统街巷格局中越河街、丁字街、顺河街、鱼市巷、姜桥街、阴沟巷及街区中的小巷如王公桥巷、柴火市巷、鸡市巷、庙巷、罗家巷、竹竿巷等基本保持了原有的街道尺度和走向。其它如繁荣街、车大路、九龙口等还基本保持了原有的走向和格局。传统水系中保存较好的是西护城河、北护城河,东护城河和南护城河有部分段落保留。



02

大运河遗产


台儿庄位于长1794km的京杭大运河中程位置,是南北货物的中转集散地。京杭大运河作为古城内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内容,主要有古运河两岸的土石驳岸、码头、水涵、水闸等。现存的码头驳岸主要有郁家码头、王公桥码头、骆家码头等,另有土城水闸、当典后水涵、王公桥巷水涵、万家巷水涵、蝎子汪水涵保存尚好,台庄闸遗址尚存。




03

台儿庄大战遗产


台儿庄大战文化是台儿庄古城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城内涵盖了包括指挥中心、巷战地、防御阵地在内的完整战争场所遗存,构成了了解台儿庄大战实战场景的真实完整体系,并且李宗仁、池峰城等台儿庄大战的主要组织者和执行者均曾踏足这一片区域,加上街区涌现出来的一批保家卫国的革命英才,使整个街区作为大战遗址地,有了大战人物的活动背景和内涵支撑。


现存巷战遗址区域,主要集中在清真寺以南、关帝庙以北的繁荣街、鱼市巷、丁字街、双巷街、阴沟岸、车大路、太平巷、大局子西巷附近,一些建筑的墙体上还保存有较多的弹孔。除了原有街巷格局外,现存的墙体上存有弹痕弹迹的均需保留保护。战争节点主要有中正门、小北门、西门三处日军突破入城的节点,拉锯战的节点如清真寺、泰山行宫两处,中方指挥场所关帝庙等六处。规划要加强战争节点区域的场景环境设计,西门护城河桥桥洞作为战争的临时指挥所,尚有旧迹保存,亦需加强保护。


其它战争见证区域,如运河浮桥、南清真寺等也是重要大战遗产内容。




江北水乡、运河古城



古城区功能分区规划图


规划设计在全面保护台儿庄古城历史文化特色、自然景观风貌的前提下,突出古城的运河文化和台儿庄大战文化特色、水系环境景观特色、南北融合的建筑风格特色,综合考虑发展旅游与改善居住环境的关系,通过规划设计为台儿庄古城区的保护和更新提供技术指导,打造“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城市名片。



参将署效果图


规划在古城区范围内形成11个功能分区,分别为:西门文化旅游综合功能区、“漕商大院”休闲服务区、运河街市商业功能区、繁荣街商业功能区、大战巷战综合功能区、水城商业功能区、新关帝庙综合功能区、“新台城”居住区、南门旅游综合服务区、“纤夫村”旅游休闲度假区、“纤夫村”综合商业服务区。


在街巷功能上,形成了繁荣街、丁字街、顺河街、月河街、船形街等主要的商业文化街区。繁荣街为综合性商业业态街区,主要布局民间工艺、餐饮等传统商业店铺,将建成台儿庄的“河坊街”;丁字街主要布局咖啡、西点等西式餐饮店及药铺;顺河街设计为古城美食一条街,主要布局以运河文化为背景的餐饮业,并适当布局酒吧、茶社等商业业态;月河街设计为古城陶瓷一条街,重点发展陶瓷交易与展示;船形街主要布局民间工艺品店铺,并积极发展民间工艺展示点。



转船湾效果图


规划强调对台儿庄的古运河、古码头、古驳岸等运河遗产的保护。城内至今仍保存大量的古民居以及水堤、水门等水工遗存,古城城市肌理、道路和水系框架基本完整,保存了历史风貌,且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规划在保护运河遗址的基础上,对运河及其设施进行了恢复。


在建筑设计及风貌控制上,注意古城历史环境的恢复。台儿庄的运河文化使之成为汇集东西南北、融贯古今中外的典型代表。台儿庄的建筑风貌集八种建筑风格于一体(北方大院、鲁南民居、徽派建筑、水乡建筑、闽南建筑、欧式建筑、宗教建筑、岭南建筑),集中展现了运河南北文化的交融。另外,我国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中兴公司在台儿庄修建了火车站和铁路,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在台儿庄居住,带来了大量的西方文化,使台儿庄成为具有中西合壁特色的城市。




实施经验与效果


01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台儿庄古城区的保护、重建工程在兼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重现了古城风貌、改善了居民生活,带动了地方旅游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在建设开发台儿庄古城前,原顺河、西关、北园等户区人口绸密,通道狭窄,生存生活环境十分简陋,由于台儿庄自身实力有限,古城区改造速度缓慢。台儿庄古城保护与重建过程中,通过实施棚户区改造,进一步疏理城市肌理,让5000多户居民告别了“吃水难、排污难、取暖难、入厕难”的生活,极大地改善了居住条件。同时,台儿庄古城区的保护、重建工程在兼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重现了古城风貌,由此带动了文化旅游业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提升了群众收入,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预计年游客将突破100万人。台儿庄古城的保护和重建不仅给枣庄带来强大人气,也形成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改善的契机。政府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力度。目前,古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已经得到极大的改善。



02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在台儿庄古城重建中,坚持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政府要求先期由枣庄五家煤矿企业各拿出10万吨煤共约4亿元进行建设,滚动发展,现在资产增值到100多亿,相当于用50万吨煤换来一座运河古城。相比较于普通房地产开发,优势巨大。通过古城的保护、恢复和重建工程,一期项目建成后,古城资产由4亿元升值为30亿元,运营资产增值6倍以上。随着文化资源的不断升值,古城将会带来巨大的潜力。


在具体实施中,当地政府专门成立了市古城管委会,要求严格按规划设计实施。最大程度地实现规划设计意图,并在资金、管理上予以很大的支持。


实施照片



结语


总的来看,应该说台儿庄古城区的保护、重建工程在兼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重现了古城风貌。同时台儿庄古城已经成为鲁南地区旅游发展的龙头,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果。台儿庄古城区的这种方法在一些现状风貌较差、经济面临突破或居民生活环境亟待改善的情况下实现城市更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顾晓伟 /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规划设计所副所长

此处刊登有删节。

回复“1”查看 精英讲坛 系列文章

回复“2”查看 聚焦上海2040 系列讲座文章

回复“3”查看 青年规划师眼中的新加坡 系列文章

回复“4”查看 大规划小百科 系列文章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