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老城市·新活力|以隐形 GDP激发新活力:纽约曼哈顿的实践与启示

19世纪中期,纽约成为美国第一大城市和重要的国际经济中心。150年来,纽约经历了数次经济危机和城市变革,但总能紧抓新风口,推进产业转型,保持经济活力。如20世纪中期以金融服务业替代传统制造业,2008年金融危机后借力科技创新,赋能激活金融、媒体等优势产业。得益于此,纽约长期位居全球经济中心、金融中心首位,并迅速成为全球第二大科技创新中心。


老城市·新活力|以隐形 GDP激发新活力:纽约曼哈顿的实践与启示

纽约世贸中心


除了以这些显性GDP来打造硬实力,保持自身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之外,纽约始终重视不断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的软实力。这对于吸引人才驻留、赋能经济发展,进而持续焕发城市新活力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可以称之为“隐形的GDP”,其中“绿色”和“文化”就是隐形GDP中的“支柱产业”。本文通过对纽约曼哈顿这两方面规划建设举措的经验总结,以期对广州推进“老城市新活力”提供借鉴。


1.

绿色:步行可达的大型公园+口袋公园


(1)政府主导大型公园建设

大型公园建设始于19世纪后期纽约中央公园委员会主持的城市公园运动,中央公园(1873年建成)、河滨公园(1872年建成)等多个大公园都建成于该时期。20世纪30年代,为进一步提升曼哈顿空间品质,纽约市公园局开展了1700多个大小公园的建设,并通过公园大道将这些开放空间串联起来,提高其使用的便利性。在不到30年时间里,曼哈顿公园规模成倍扩张,1960年已增至140平方公里。大型公园的建设为周边土地带来明显的溢价增值,中央公园建成15年后,紧邻的3个街区地价增加了9倍,远高于曼哈顿地价整体增加1倍的提升率。


老城市·新活力|以隐形 GDP激发新活力:纽约曼哈顿的实践与启示

纽约中央公园


老城市·新活力|以隐形 GDP激发新活力:纽约曼哈顿的实践与启示

纽约河滨公园


(2)政府与社区合作建设社区口袋公园

1970年代,社区开始利用废弃或空置土地(面积普遍<0.4公顷)自发建设社区口袋公园。1978年,纽约市启动“绿拇指”计划来规范口袋公园建设。具体举措包括以象征性的租金(每年1美元)出租土地给社区,由市政总署、联邦住房和城市发展署提供资金资助,出台建设和管理标准,并将其纳入城市公园部门的管辖范围。社区口袋公园的建设有效地推动了物业价值的上升,也使社区犯罪率显著下降。


老城市·新活力|以隐形 GDP激发新活力:纽约曼哈顿的实践与启示

2020年纽约社区口袋公园分布图(约550个)



2.

文化:“霸权”式旗舰文化设施集群+新场景


(1)建设旗舰文化设施集群,彰显吸引力和影响力

纽约向来奉行以高度密集的旗舰文化设施集群、丰富多元的城市文化活动来打造文化“霸权”,提升城市吸引力。

20世纪50年代,曼哈顿已集聚了大都会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百老汇、纽约公共图书馆等世界著名的文化设施,在此基础上,纽约市政府进一步提前谋划,斥资484万美元收购了中城5.7公顷土地,推动林肯演艺中心建设,并以此为核心汇聚了众多艺术院校和机构,巩固了纽约世界文化之都的地位。密集的文化设施和丰富的文化生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先锋创意企业,如谷歌在中城设立了仅次于硅谷的办公总部,就是看中了曼哈顿丰富多样的文化和娱乐配套。


1

老城市·新活力|以隐形 GDP激发新活力:纽约曼哈顿的实践与启示

2

老城市·新活力|以隐形 GDP激发新活力:纽约曼哈顿的实践与启示


1.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2.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3.纽约林肯演艺中心

3

老城市·新活力|以隐形 GDP激发新活力:纽约曼哈顿的实践与启示



(2)与互联网行业跨界融合,催生新业态

2008年金融危机后,纽约认识到金融行业“一业独大”的风险,开始向科技创新转型。但纽约并没有步硅谷后尘致力于芯片等硬件研发,而是结合自身的文化、广告、媒体等优势产业,与“互联网”科技融合生发细分市场,催生出TAMI(技术+广告+媒体+信息)等跨界新行业。众多新兴企业应运而生,Fast Company、Netflix、MediaMath等知名企业纷纷入驻。2015年TAMI行业租户已占曼哈顿写字楼总租赁面积的29%,较2009年翻了一番。


老城市·新活力|以隐形 GDP激发新活力:纽约曼哈顿的实践与启示

纽约曼哈顿TAMI企业分布



3.

对广州的启示


(1)树立“绿色+文化”标杆性地区,发挥大型公园、文化设施的带动作用

广州具有良好的生态本底和文化底蕴,但大型公园、文化设施建设距全球顶尖城市仍有差距,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仍有提升空间。参考纽约经验,未来建议:

树标杆:围绕基础较好的珠江新城四大馆、南越王博物馆、海珠湿地、白云山等,提高设施密度,提升景观品质,建设标杆地区。

强带动:通过土地、资金政策的倾斜,引领周边片区的开发,吸引不同规模等级的休闲、商业设施集聚,“扩点成面”,形成丰富、多元的文商旅集聚区。


(2)提升小微绿地的连通性和复合性

广州目前有很多小公园、小空间,但在可达性和可用性方面仍存在问题。

建议一是提升空间连通性,串联口袋公园、街道、公路,成为一个高可达的公共空间网络。二是提升功能的复合性,针对很多小型绿地功能单一、利用率低的问题,打通园林局、体育局、住建局等多头管理关节,赋予滨水绿地文化休闲、运动、社交等功能,提高利用效率。


(3)跨界创新文化性场景,带动传统行业转型

广州作为商贸中心,中心城区仍存在较多批发市场等传统商贸产业。对于传统行业的转型提升可借鉴纽约思路,重场景创新而非产业置换,以文创、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跨界融合形成具有品质化、精细化、差异化的竞争力。具体可依托广州创意文化、软件媒体等优势,与传统的服装产业结合,生成更具吸引力、更高附加值的时尚、直播、体验等行业,并辅以所需品质空间的支撑,使传统产业迸发新活力。



更多“老城市·新活力”请点击

新华社点赞沿江东路、越秀北路高质量人居环境提升 “广州样本”

碧水回归,红色文化绽放夺目光华

让文化成为城市最亮的底色

养老是“一碗汤”的距离,日本嵌入型养老服务设施给我们的启示

从0.05到7434平方公里,广州城是这样长大的……

多图|全龄友好,四季舒适,这样的广州我爱了!

引领城市“流量”转化为城市“留量”,广州都做了什么?

上海“网红打卡地”空间营造的经验借鉴

欧洲日本多层高密度住宅对广州旧城改造的启示

走读广州 | 老房子照CT,城市留记忆

城市市集场所营造(以上海大学路为例)

 “万屋相连”的高品质空间体验:日韩立体化复合化城建设计理念

四季水陆径,十里主题园,看尽海珠湿地新美景

细胞式的更新之路——“雨水花园”建设案例与启示

温哥华格兰威尔岛从传统工业园区到“文创社区”的经验与启示

沙面西堤品质提升

由市场买单的公园:纽约布鲁克林大桥公园的活力源泉


老城市·新活力|以隐形 GDP激发新活力:纽约曼哈顿的实践与启示

文图提供|张佶、李亚洲(GZPI政府规划编制部)

编辑版式|GZPI办公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老城市·新活力|以隐形 GDP激发新活力:纽约曼哈顿的实践与启示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