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曾在城乡二元结构下长期受到管控与压制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汇成了规模宏大的进城大军和势不可挡的“民工潮”;而城乡之间在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存在的明显比较差距(如就业机会、城乡收入、地区经济等),则为推拉之下的农民进城行为提供了现实动力和基础。进城农民通过向城市的大规模集聚来寻求非农化就业岗位,一方面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使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得到相应的改善和缓解,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的住房、服务、交通、环境、治安等带来了多重压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所在城镇空间的相应变化。这便衍生出一个核心问题:进城农民的居住空间究竟给其所在城市的空间结构带来了什么影响?
《城市规划》杂志第5期发表一篇论文,以南京主城区为例,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方法,分别探究进城农民居住空间的集聚特征和所在城市的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并通过拟合、对比手段深层的把握和发掘二者之间的关联性。
详情请关注:
题目:进城农民聚居空间和城市居住空间的关联研究——以南京市主城区为实证
作者:王慧、吴晓、强欢欢。
——————————————
了解更多《城市规划》杂志信息,搜索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