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申彻:彩虹旗飘扬

编者按 ▼
美国于近日通过了同性恋婚姻法案,法国则在2013年就通过了类似法案。然而,同性恋今日能享有平等的婚姻权利,并非来自他人的赋予,而更多是同性恋以及整个LGBT群体长久以来不断诉求与抗争,促使社会认知与理解的结果。在下面的文章中,作者通过其个人视角,描写了一场于2012年六月份巴黎市中心的Gay Pride游行。跟随作者的主观镜头,或许我们能在别样的氛围中消除心理的边界,去更深的理解“人”与“爱”的多样可能。
彩虹旗飘扬
文/申彻

图片來源:巴黎人日报 2013年6月29日
http://goo.gl/PKHOZQ
在巴黎这几年,每次gay pride都是莫明其妙的错过。一般都会是在夏天里某个周末,突然发现地铁车厢里面有很多皮裤男,上着小背心,牵手耳语。或者是一群哥特打孔妹,披着旗子欢乐的蹦入车厢。列车似乎正驶向一个盛大的派对,车厢正是登台前的候场。遇到这样的情景,总会心生诧异,回家一查,果然那天是gay pride。无奈那时候总是天色已晚,游行也差不多要结束了。这样错过了两三次。直到今年六月,碰巧住在市中心。于是在一个正要午休的下午,楼下震天锣鼓宣告游街已经到家门口了。这才赶上一回。
到了楼下,发现原本车水马龙的大道已经完全被人海占领。整个封街派对被音响车分成若干方阵,每个方阵都有自己的音乐主题。人们早已经是载歌载舞,狂欢不已。游行以街道上舞步的速度缓缓前行。游行中LGBT们各种狂放自不必说。在那样的街道上,是不要轻易靠服装、表情、尖叫去判断性别的。能看到是一群一群五颜六色的、跳跃的人,就连公交车站的棚顶都有人爬上去跳舞。
每个方阵中开道的音效车也很有创意。有类似于擎天柱那样的重型卡车,将拖车部分变成了一个敞篷的迪厅。甚至巴黎公交(RATP)也来了一辆标志性的绿色大巴,车尾被改装成了一个调音台,DJ在现场打碟。简.雅各布说最美好的是街道芭蕾,让街道变成一个真正舞动与交流的空间。不知道她如果看到如此活力的街道狂欢,会不会也被感染的纵身其中。
让人感动的是,这种狂欢的背后,是一种由衷的善意。街道上游行的人多,旁观者更多。咖啡馆里,商店里的游客都涌向街边。他们的眼中没有不解与鄙夷,更多的是惊喜、好奇,甚至有一些羡慕。有些旁观者一开始还忸怩躲闪的拍照,没想到更多是游行者大方的摆pose,还拉着游客一起跳舞。后来很多旁观者和游行者都融合在一起,走上街头,无法分辨。很多异性恋也在人潮中跳舞、欢笑、拥吻。
那些LGBT们虽然看起来狂放不羁,但他们的眼神中却是透着一股平和善良。游行队伍中的警察并不多,秩序和节奏大都是由各个社团组织来去维持。现场经常能够看到各种奇装异服的LGBT志愿者,左手拿着一瓶啤酒,右手拿着维持秩序用的界线绳,非常谦和耐心地提醒围观者“注意安全,谢谢配合”。随行的警车和救护车,只是低调的隐藏在队尾或者街口。
整场游行都是喧嚣的,然而最让人动容的,却是夹在其中的一个沉默的方阵。那个方阵在游行中像一个异数:没有音乐,没有舞蹈,引领车只是默默前行。方阵中的游行者衣着朴素,举着标语,沉默庄重的走着。仔细看标语牌上的口号,才发现这是各个LGBT父母联谊会,原来他们都是爸爸妈妈。标语牌上经常写的是:“我爱我的女儿,她是一个蕾丝边!”这些父母或许忍受着同龄群体的不解与排斥,他们甚至可能还不完全理解孩子的选择,不能融入这些服饰与舞蹈。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表达自己对子女的爱与支持。
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理解彩虹旗的意义。性别是不是可以超越二分,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方式?费孝通说人们无法互相理解的一个根结,在于男女有别。而酷儿理论真正伟大之处,并不在于强调不同性别、性向的群体有平等的权利,而是要从根本上打破性与性别的区分!或许以后也不会再有LGBT等等称谓。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人,爱的,是那个人。彩虹旗并不是“不同的”、“他们的”,因为没有“不同”与“他们”。
然而不管未来如何,至少在那天的巴黎,我看了彩虹旗飘扬,摇滚乐震天,全然分辨不清性别的身体在街道上跳舞,而每个人脸上都是友爱的微笑。
这才是真正可爱的,解放的愿景。
End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