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渤海生态修复典型案例⑧ | 山东省潍坊市引导社会资金实施“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项目

渤海生态修复典型案例⑧ | 山东省潍坊市引导社会资金实施“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项目
渤海生态修复典型案例⑧ | 山东省潍坊市引导社会资金实施“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项目

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全面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2018年,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部署推动渤海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渤海生态环境治理得到了中央财政的有力支持,在攻坚战期间,自然资源部组织环渤海的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实施了渤海生态修复项目,主要包括对滨海湿地、岸线岸滩进行综合整治修复。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高度重视,扎实推进,高质量完成了渤海生态修复目标任务,整治修复滨海湿地9212公顷、岸线132公里,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为总结推广渤海生态修复实践经验,我们从60余个渤海生态修复项目中遴选了8个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较为显著的案例,开设《渤海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专栏,本期介绍 潍坊市引导社会资金实施“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项目 实施生态修复的做法和成效。 

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期间,潍坊市积极推动社会资金参与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生态修复工作,组织实施了“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项目,修复滨海湿地约163公顷,有效提升了区域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渤海生态修复典型案例⑧ | 山东省潍坊市引导社会资金实施“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项目
引 言
潍坊市位于渤海莱州湾南岸,海岸线143公里,海域面积1421平方公里,滨海地区土壤含盐量高,强盐渍化面积达381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2.35%。潍坊市坚持陆海统筹、科技引领的原则,将海洋生态建设核心内容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海岸带保护等规划,以中科院、山东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为支撑,开展生态修复、盐碱地改良等重大专题研究,服务海洋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渤海生态修复典型案例⑧ | 山东省潍坊市引导社会资金实施“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项目
问 题

渤海生态修复典型案例⑧ | 山东省潍坊市引导社会资金实施“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项目

“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项目区域修复前现场照片

项目实施区域原为开放性海域,在早期围填海工程建设后,形成了现状防护堤和堤后滩涂。斜坡式防护堤建设破坏了海岸原有动植物群落和自然景观,中断了陆海过渡带的生物廊道和生态缓冲带,导致海堤功能单一、生态功能薄弱。同时,防护堤也阻断了正常的潮汐通道,导致堤后滩涂盐碱化严重。项目区域部分岸段的防潮堤挡浪墙遭到破坏,灾害天气易发生越浪现象,海水倒灌后方陆域,导致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加剧,致使项目区域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服务功能不足。

渤海生态修复典型案例⑧ | 山东省潍坊市引导社会资金实施“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项目
措 施

科技支撑推动盐碱地生态修复。成功引进耐盐碱乔木型柽柳-盐松(鲁柽1号)专利成果,解决了盐碱地苗木成活难、维护成本高的问题。有效发挥柽柳改良盐碱、保护植被、维护沿海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

创新管理模式化解资金投入难题。围绕解决盐碱地综合利用及整治修复资金投入短缺问题,创新金融供给方式,建立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组织实施“南红北柳”生态工程示范林生态修复项目,开展滨海盐碱地等零散地块合理开发利用。

渤海生态修复典型案例⑧ | 山东省潍坊市引导社会资金实施“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项目

“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项目区域修复后现场照片

探索推进盐碱地生态修复产业化。以建立盐碱地生态修复长效机制为目标,不断培植壮大盐碱地生态修复产业生命力,探索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开创“柽柳+肉苁蓉”林下种植产业新模式,与柽柳共生的管花肉苁蓉亩均产量1200斤;同时,探索研发柽柳中药、美容护肤、消杀等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提升柽柳种植产业附加值,实现从“投钱变绿”到“以绿生钱”。此外,该项目提供的种植、养护、采收等工作岗位,有效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增收。

渤海生态修复典型案例⑧ | 山东省潍坊市引导社会资金实施“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项目

“柽柳+肉苁蓉”林下种植模式

渤海生态修复典型案例⑧ | 山东省潍坊市引导社会资金实施“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项目
成 效

降低沿海防护林种植、维护成本。环渤海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高是苗木成活率低的主因。通过种植抗盐碱及泌盐能力强、不怕沙埋及海水倒灌、生长速度快的乔木型盐松,种植和3年期的养护成本仅为一般乔木的20%-30%。

渤海生态修复典型案例⑧ | 山东省潍坊市引导社会资金实施“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项目

修复区域柽柳生长情况

实现“海洋生态+蓝色经济”良性发展。通过与国内知名海洋科研机构合作,推进海洋生态修复产业化发展,盐碱地柽柳的经济效益可观,解决了“生态回报慢、回报低”的问题,为探索和推进滨海盐碱地生态治理、产业化发展蹚出了新思路。

加快盐碱荒地向绿水青山的蝶变。通过实施盐碱荒地生态绿化工程,以盐松替代成活率低、养护成本高的移栽苗木,改善了生态,美化了环境,构筑起绿色海洋生态长廊,打造特色滨海旅游,提升滨海生态和人居环境。


 源: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

新媒体编辑:赵 

 审:杜潇诣

 程秀娟

 签:汤小俊


渤海生态修复典型案例⑧ | 山东省潍坊市引导社会资金实施“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项目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自然资源部):渤海生态修复典型案例⑧ | 山东省潍坊市引导社会资金实施“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项目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