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如何实现私人产品类生态产品价值 | 学思践悟

如何实现私人产品类生态产品价值 |  学思践悟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思践悟



私人产品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初探

王丽 刘峥延 党丽娟 高国力

私人产品类生态产品是指具有排他性、竞争性特征的生态产品,例如,信阳毛尖。一方面,排他性、竞争性的双重特性决定消费群体规模不仅有限而且非常小,以便于产生竞争性,由于影响范围较小,政府介入动力不足;另一方面,竞争性导致市场在其中能发挥较大作用。因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过程中经济人动机是主要动力,并且市场在其中发挥着主体作用。
在私人产品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具体运行环节中,政府承担着监督管理、规范市场、适时调节等工作;市场发挥主体作用,承担着开发运营、产品和服务供给等工作;社会组织和公众承担参与产品供给、市场监督等工作。
私人产品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三种模式
私人产品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市场供给—市场购买—政府监管,主要模式包括合作经营、公用品牌建设、混合开发利用等。
合作经营:一般由多方主体分工合作开展生产、运营、管理,实现生态产品供给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具体操作中,一般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其中,公司负责种养、管理、销售,合作社负责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及相关协调服务,农户将土地入股给合作社,平时可以优先在基地务工,待产生收益后,公司、合作社、农户三方再按比例分红。二是“生态(收储)银行”模式,由政府建立生态资源资产运营管理平台,通过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化输入和集中式输出的方式,将分散化的生态资源经营权进行整合,再与后端龙头企业对接开展生态经营,供给私人产品类生态产品,以克服资源分散难以统计、碎片化资源难以聚合、优质化资产难以提升、社会资本难以引进等经营开发难题。
公用品牌建设: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经过长期积淀,将独特的自然资源及长期的种植、养殖、采伐方式与加工工艺等生产产品,由经销主体通过法律授权制定公用标志和符号,形成公用品牌。纳入上述品牌的所有产品享受公用品牌所带来的溢出效益,也必须遵守上述品牌规定的质量标准、种养规则、生产规范等。
混合开发利用:综合利用特定地区资源,立体、循环、多类型开发利用形成产品。具体操作中,一般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农业生产结构的立体化,即林下经济、高山经济、基塘农业、丘上林草丘间塘、虾稻经济等高效循环立体农林业生产。例如,在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附近围栏养殖鸡、鹅等家禽发展林下经济。二是产品模式的拓展,即在种养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加工服务和旅游服务,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私人产品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三方面措施
根据以上私人产品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分析,笔者认为,保障私人产品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可采取三方面措施。
——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执法工作,对市场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私人产品类生态产品强化打击,完善假冒伪劣商品曝光台建设,稳步健全产品质量管理追溯机制。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积极鼓励落后地区引入国内外知名大型商贸服务企业,在销售网络、技术、认证评级、产业链配套、小微企业信贷等领域借力合作。从源头研发、规则制定、宣传推广到末端产品运用,探索完善区域产品认证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鼓励通过联合研发、短期聘用、中介引才、产教融合、兼职挂职等多种方式招才引智。因地制宜推动私人产品类生态产品制造企业集中入园,优化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绿色金融支持力度。探索“生态资产权益抵押+项目贷”、反向保理等绿色信贷业务模式。鼓励保险公司对农民的种植、养殖、加工项目开展优惠性保险。设立生态产品经营开发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以低息贷款、债权投资与股权投资相结合的方式支持相关生态产品经营开发项目。探索生态产品资产证券化路径模式。鼓励整合利用集体积累资金、政府帮扶资金等,通过入股或者参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村与村合作、村企联手共建、扶贫开发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往期阅读↓↓↓  


如何实现私人产品类生态产品价值 |  学思践悟

文字编辑:方正飞

新媒体编辑:杜潇诣


如何实现私人产品类生态产品价值 |  学思践悟

如何实现私人产品类生态产品价值 |  学思践悟

如何实现私人产品类生态产品价值 |  学思践悟

如何实现私人产品类生态产品价值 |  学思践悟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如何实现私人产品类生态产品价值 | 学思践悟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