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继承与创新】聚景凝气:一种凝聚山川秀美之气的风景营造理念*

1

  何谓“聚景凝气”

中国本土城乡规划素来重视发掘地域环境之胜、融汇一方山川之美,善于通过巧营关键地段或标志建筑,收揽与感知风景,创造凝聚天地灵气、感悟天人合一、体验游目骋怀意境的山水人文空间,升华人居格局。由此逐渐形成了“聚景凝气”的本土优秀风景营造传统。历史文献中亦有“聚景凝神”“萃胜”“专山川之胜”“成景物之清华”等诸多记载,皆具此意。

作为一种凝聚山川秀美之气的风景营造理念,“聚景凝气”贵在将一方潜在的、分散化的风景资源挖掘提炼出来、汇集起来,并凝结在方寸之地的空间环境建设中,使人置身其间,可感“景物满目,固足以涤尘襟”般的景心交融境界。论其实践要义,乃首重对地域自然环境中优质风景资源及山水巧势的挖掘识别,重视对能够最大化统揽地域风景的关键地段的寻找与发现;在此基础上,强调以人的实地感受为出发点,以重要观景建筑的营造为手段,形成收揽和感知地域风景的揽胜空间。从历史实践来看,此揽胜空间多注重“空”“静”氛围的场所营造,追求一种“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深远意境;其往往善用山石、池水、花木等配景,烘托整体环境氛围;辅以匾额、楹联、石刻等文饰点缀,引导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由此多措并举,使方寸之地成为一地山水人文空间格局的升华之作、点睛之笔。因此类空间备受历代文人志士青睐,故别具一番文化意涵,成为一方山水、历史、人物、诗文集萃之所。

2

  “聚景凝气”的传统实践

结合历史文献、城市图和实地调研可知,中国历史上秉承“聚景凝气”理念的城乡风景营造范例不胜枚举,积累了深厚的实践经验。如福建建宁,择山川汇景地营建儒学,塑造“藉耳目之胜而拓人心胸”之人文大观;云南楚雄,择府治后“高旷敞豁”之地建楼营景,形成“凭阑四顾,景物满目,固足以涤尘襟”的登临空间;江苏无锡,择城西锡山之巅营建龙光塔,形成统揽“九峰西峙,太湖南漾,鸿堠东拱,运河中贯”山水格局的聚景凝气空间,古人赞其意境曰“雄镇由来推至德,文光直上斗牛东”。

【继承与创新】聚景凝气:一种凝聚山川秀美之气的风景营造理念*▲ 无锡县境图 [引自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无锡县志》]

山西代县,于城中建边靖楼,邑人“登楼四眺”可览“河关之盛”,观景而凝神,“兴怀往昔”而“使人意远也”。

【继承与创新】聚景凝气:一种凝聚山川秀美之气的风景营造理念*▲ 山西代州城池图 [引自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直隶代州志》]

陕西旬阳,择旬河之北“临崖石壁”建临崖寺、巧立芝亭,凝萃“灵崖千尺”之一方胜景,形成“汉洵宝气育精英”之佳地。

【继承与创新】聚景凝气:一种凝聚山川秀美之气的风景营造理念*▲ 洵阳县汉水图 [引自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洵阳县志》]

与此同时,从中国传统乡村营建来看,亦不乏精妙创造。如陕西铜川立地坡村,择塬顶视景开阔处,巧立东西二阁,形成聚“八景”、凝精气之特色空间;青海同仁江龙农业村,择大鹏神山风景地巧营江龙琼贡寺,收揽一方山川胜景,形成聚景凝神、揽景旷心之人文胜地。本期栏目从诸多案例中遴选绥德巽地楼、商洛梳洗楼、丽水万象山烟雨楼,以及榆林泥河沟村河神庙、同仁城内村山神庙,对“聚景凝气”的实践要义做以进一步阐释。

【继承与创新】聚景凝气:一种凝聚山川秀美之气的风景营造理念*▲ 处州府府城图 [引自清光绪三年(1877年)《处州府志》]

陕西绥德巽地楼,择址于城东南嵯峨山“文星照耀之地”,为当地一处重要的“兴文”“揽胜”空间。论其实践要义:古人依据嵯峨山位于城之巽位的空间方位,择其地势高敞处,建巽地楼“以祀文昌”;巧营楼之布局朝向与环境设计,使雕山、二郎山、无定河等四围风景皆汇于此;登临其上,亦可俯览全城,观“日落雕阴佳气入,满城灯火映圁溪”之景,遂形成特色的聚景凝气空间。古人赞曰:“山上孤城城上楼,故园春色万山收……仲宣才识今无敌,信美凭高散百忧”。

【继承与创新】聚景凝气:一种凝聚山川秀美之气的风景营造理念*▲ 绥德直隶州州城图 [引自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绥德直隶州志》]

陕西商洛梳洗楼,选址于城南“秀拔绝伦”石峰之上,为一处特色揽胜空间。论其历史实践,当地遍查环境形势,结合“发源甪里双峰,峡蜿蜒百里,忽起奇峰”的山水之巧,择“蟠龙之首”的人文风景佳地而建楼,巧营建筑空间与整体环境,创造了仰可眺甪山“尺笋量天、月生石壁”,俯可观丹江“风送归帆、犀牛望月”的“观景旷心”空间。其地备受文人墨客青睐,被赞为境内“八景之巨观”。
浙江丽水万象山,为“城中山之最高者”,倚江而立,秀气逼人,俯临城邑,近挹溪光,素有“洞天烟雨”之称。北宋时,当地择万象山巅建烟雨楼,创成一处可统揽江、山、城远近风景的特色空间。据史料记载,人们登临其上,“凭栏四顾,目与天远,万山峨峨,横在一目”,故有“览胜宜登烟雨楼”之赞誉。亦有诗文描述其意境曰:“地控苍山溟海回,鲸波东抱巨灵开。中天楼阁虚空出,万象风烟旷野来”。

陕西榆林泥河沟村,临黄河,北望金狮山、南眺银象山,山水形势极富特色。村民遍察山水形势,择银象山山腰、可瞰黄河滩地的风景地营建河神庙,庙宇顺山势布局,庙门、庭院、正殿等井然有序,其院墙低矮,庙门立于院墙正中,形成直面景观宏阔、框景山河的人文节点,辅以“寺院有尘清风扫,山庙无锁门云封”之楹联烘托意境,巧妙塑造出望河凝神、彰显人文的境界空间。

【继承与创新】聚景凝气:一种凝聚山川秀美之气的风景营造理念*▲ 陕西榆林泥河沟村三维格局示意

青海同仁城内村山神庙,择址于“三寨之咽喉,挟九边之鼎峙”之铁城山胜地,外围神山环绕,保安大河于其东蜿蜒流经,一地山河气色皆汇于此。当地巧妙经营庙之整体环境:使临观者立足庙前时,主门正框夏琼神山,山岭雄阔景致映入眼帘;行于庙东,又可观远处牛心神山吉祥兴法寺庄严之景,极目东眺莲花山景,并将山下村堡风光尽收眼底;亦在庙旁布设文化景观序列,延续至铁城山顶,极大提升了格局意境。由此形成一处揽景抒怀、彰显地方民俗特色的人文景观。

【继承与创新】聚景凝气:一种凝聚山川秀美之气的风景营造理念*▲ 青海同仁江龙农业村平面示意
【继承与创新】聚景凝气:一种凝聚山川秀美之气的风景营造理念*▲ 青海同仁江龙农业村三维格局示意

【继承与创新】聚景凝气:一种凝聚山川秀美之气的风景营造理念*▲ 青海同仁城内村鸟瞰

总之,“聚景凝气”作为一种凝聚山川秀美之气的风景营造理念,体现了中国本土规划注重发现一域环境之胜、妙收一方山川之美,塑造天地、山川与人之心目交会处、心灵感应所的深厚经验,折射出中国本土风景营造善于从全局中把握关键,以方寸要地“集山川之大美”“揆地势而协人心”的人居智慧。继承和弘扬“聚景凝气”这一本土优秀传统,用心发掘并妥善维护地域风景资源与“聚景凝气”空间遗产,积极创造可凝聚天地灵气、感悟天人合一、体验游目骋怀意境的现代特色山水人文空间,对于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品质与内涵、延续和塑造地域特色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王树声

图文

孙   强  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硕士 助理工程师

王树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  本文通信作者

李小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李占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产业创新链(群)项目”(2020ZDLNY06-02)、榆林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2-25)共同资助。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微信改版后

好多人说不能很方便找到我了

其实把咱们“城市规划”置顶就可以啦

只需要5秒钟哟~

【继承与创新】聚景凝气:一种凝聚山川秀美之气的风景营造理念*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继承与创新】聚景凝气:一种凝聚山川秀美之气的风景营造理念*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继承与创新】聚景凝气:一种凝聚山川秀美之气的风景营造理念*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继承与创新】聚景凝气:一种凝聚山川秀美之气的风景营造理念*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