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自2020年开始从城市规划层面重审BRT的意义,联合各地方的土木工程部门、社区营造组织和交通政策部门等,推出了《关于利用街道空间引进快速公共交通(BRT)和其他交通方式的指导方针》。该方针对日本全国范围内已建成的BRT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重点对BRT的引进方法、运营、管理,以及BRT交通枢纽的设计、相关支持制度等提出了具体方案。该方针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指导方针的制定背景”和第二章“指导方针的定位”集中介绍了本方针与BRT的具体关系;最为核心的章节为第三章“BRT的定位与概述”、第四章“引进BRT的案例及其特征”、第五章“BRT的引进流程”,以及第六章“加强运输节点的功能”;第七章“主要的支持计划”中罗列了目前日本支持BRT开展的规章制度。本系列节译第一至第四章。
系列文章
快速公交系统是新一代的公交系统。通过公交专用道、车辆和运营管理方面的创新提高,在快速、准时和运力方面相比传统公交车有更高的性能,且可通过提高与其他交通工具的连接性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2 BRT的性能要求
3 BRT的构成要素
除了车辆,BRT还包括公交道路、停靠站、线路组织模式、智能交通系统等要素。各要素的开发细节需结合引进目的和当地情况统筹考虑。
为了使BRT发挥其作为城市主要交通核心的作用,充分发挥BRT的性能,应当在适当的情况下以适当的方式引进。因此,应重点关注与BRT的快速、准时、高运力等性能密切相关的要素(表1)。每个构成要素都与多种性能相关,适当组合这些要素能增强BRT引入的有效性。

表2 公交道路的分类及概述
表3 停靠站的分类及概述
表4 车辆的分类及概述

表5 运营管理系统的分类及概述
表6 信息引导系统的分类及概述

4 BRT在公共交通中的定位
表7和图2显示了每种交通方式的特点。
表7 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的特点

图2 各类公共交通设施的特征比较
排版 | 张祎娴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城市规划):全球汇 | 《关于利用街道空间引进快速公共交通(BRT)和其他交通方式的指导方针》(节译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