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溯说“空间码”

溯说“空间码”


小编: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为了加快推动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构建和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发布《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7年)》通知,通知指出:以场景流驱动建立有机衔接、上下联动的数据流、业务流……推进多源时空数据融合治理……,统一“空间码”,推进相关业务管理系统及数据的互联治理,完善数据关联计算接口及服务,实现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耕地保护、开发利用、资产权益、确权登记、修复整治、灾害防治、海域海岛、执法督察等环节反映规划实施情况数据的实时汇集、关联计算……



“空间码”到底是什么?

其理论基础是什么?

从2021年“空间码”概念第一次提出至今有哪些典型应用?

溯说“空间码”


今天小编为大家一探究竟。


“空间码”是什么?



“空间码”是编码吗?


“空间码”核心不是编码,而是一种空间多元关联技术的载体。“空间码”是数字国土空间治理的“核心码”,根据空间确定性、“四至”动态性、信息多元性的空间单元特性,明确以空间信息连接融合为核心。


针对由“数据孤岛”导致的业务全周期应用难以贯通的问题,以及由数据分层管理、业务条线化管理导致数据之间难以关联贯通,“空间码”通过空间多元关联技术,打通各数据分层,形成全空间要素、全时序跟踪、全业务关联的数字关系网络,并动态沉淀和融合要素的空间、行为、状态等信息。


如此,可以实现一码可知任意空间的“前世今生”,全面完整、动态现势地展示国土空间的数字化内涵。同时,以码为链,可以进行全方位业务协同和全生命周期监管,助力形成空间数据开放融合的新生态,并协助部门之间、企业和公众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集成共享,支撑国土空间治理场景建设。


溯说“空间码”

图片来源:《数字国土空间治理的“空间码”理论与技术研究》


“空间码”的理论支撑



“万码奔腾”的当下,“空间码”的理论基础在哪儿?


《规划师》杂志2023年03期中,由东南大学上海图源素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表的文章《数字国土空间治理的“空间码”理论与技术研究》,结合宁波、象山等地实践案例,率先对”空间码“的基础理论和技术路线进行探讨与总结,奠定了其理论基础和学术高度。文章在探讨当前国土空间治理所面临的困境和诸多难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实现数字国土空间治理的关键在于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的空间数字化、国土空间业务的协同与共享网络化、国土空间治理智能化,并进一步阐释了数字国土空间治理的“动、静、显、隐”四大基本属性特征内涵,从稳定遗传视角论证了国土空间基因的唯一性及可破解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运用“空间码”技术进行数字国土空间治理的方法,并探讨了“空间码”的使用途径、方法逻辑与技术路线。

点击阅读原文:【规划师论坛】数字国土空间治理的“空间码”理论与技术研究



“空间码”技术运用数字孪生空间结构技术对国土空间基因进行识别、提取,运用大数据空间分形异构技术进行基因识别,运用人工智能空间图谱重构技术进行基因重组,以数字化空间图谱的形式挖掘空间、业务的深层次关系,实现多元要素之间的协同;通过区块链空间追溯反衍技术进行基因追溯,将自然资源系统业务与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信息进行数据整合,形成多元关联信息库。信息库覆盖陆域、海域、地上、地面和地下全域国土空间,涵盖土地、水、森林、矿产、草原、湿地、海洋等自然资源要素。


“空间码”作为载体联通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耕地保护、生态修复,以及土地审批、土地供应、开发利用、土地整治、执法督察、确权登记等全环节全流程信息,除了把自然资源系统内部的数据进行关联融合,“空间码”还可以集成发改、民政、交通等其他部门的空间相关数据,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时追踪国土空间要素状态。


任何国土空间治理中的业务场景都可以划定明确的空间范围,动态生成唯一的“空间码”,完成对所有自然资源要素在数字国土空间上的孪生映射,并将“空间码”作为自然资源空间管理的信息集成、共享和应用窗口,在其他业务领域进行应用,这对于推进“多规合一”、实现“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国土空间治理任务有着重要的意义,极大地提升了国土空间治理在全过程环节中的科学性、合理性。


同时,为了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和行业的技术创新,自2021年起,东南大学和上海图源素公司陆续公开了“空间码”相关内容的系列研究成果,就“空间码”生成的底层逻辑方法、以及在行业的应用模式进行了阐述。


“空间码”的实践



2021年5月,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印发《浙江省“数字国土空间”建设方案》,围绕“一码大串联、平台大提升、数据大归集、场景大集成、治理大变革”建设目标,提出要创新应用“空间码”、加快平台迭代升级、强化数据共享利用、建设一批规范化综合应用场景、推进体制机制重塑。宁波率先以耕地智保场景为切入点,探索“空间码”实践,至此,“空间码”的应用在浙江省实践落地。


图片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溯说“空间码”

宁波耕地有了“健康码”


会变色的耕地“健康码”,是宁波自然资源数字化改革的最新探索。近年来,宁波率先应用“空间码”数字关联技术,探索开展保好耕地“一件事”(又名“耕地智保”)应用场景建设,通过数字化赋能,推进耕地保护管理体制机制重塑,提升耕地监测监管水平,打造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开创了耕地保护协同共治新局面。


阅读原文




图片来源:山海万象

溯说“空间码”


象山县“码上有地”多跨应用场景正式上线启用


“码上有地”以建设用地全周期管理为切入口,以“空间码”作为数据关联的“技术纽带”,谋划打造码上智配、码上智办、码上智用三个子场景,从而实现要素精准配置、审批公正便捷、资源高效利用,加速土地要素循环畅通,让企业群众“依规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


阅读原文



“空间码”来了!《浙江省“数字国土空间”建设方案》出台(2021年5月)

坚持“一码管一空间”理念,“数字国土空间”贯通全域全要素全环节。2021年5月发布的《浙江省“数字国土空间”建设方案》中明确,“空间码”覆盖陆域、海域及地上、地面、地下全域国土空间,涵盖土地、水、森林、矿产、草原、湿地、海域(岛)等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要素;实现每一寸国土空间通过“空间码”贯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耕地保护、生态修复以及土地审批、土地供应、开发利用、土地整治、执法督察、确权登记等全环节全流程信息,全面完整、动态现势展示每一寸国土空间的数字化内涵,以“码”集成对应空间的“前世今生”核心信息,实现“以码为链”的全方位业务协同和全生命周期监管。


阅读原文


在一步步的研究和实践中可以看到,“空间码”不仅可以实现国土空间业务系统相关数据的自动互联分析,更是串联自然空间、人造空间、未来空间的数字化载体,通过数字赋能,助力推动国土空间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国土空间全过程的智慧化治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溯说“空间码”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