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欣
编辑:谢庭苇
本文由【乌有园】授权转载
❖
▼
以器玩开端的造园教学,
是对一个“中国人”的重启
去年,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十年展开幕那天,我陪几位建筑师前辈观看“如画”厅。走到“器房录”那九块挂屏前,王辉老师让我导览,但没等我开口,他就忍不住说:“这就是当代新文人清玩啊!”真是一语中的,也不用我介绍了。清玩是什么?就是传统中国文人的高级玩具。不能小看了玩具,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玩具,每个人一生的各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玩具。“清玩”是“清雅器玩”的简语,它是情思的载体,是生活意趣的凝集。
器玩,常常概括了一个世界,或者映射出一个世界。器玩,是在自然哲学背景与审美观念下的,一个文化群体想象与构造世界的“模型”,亦是日常化的形式敏感训练工具。器玩虽小,但与绘画与造园平行,本质上等同于绘画与造园。他是一种因循于具体实物几何的另一种维度的绘画。他是一种浓缩的,特殊视角特殊构造方式的时空奇想。
当代的文人缺少当代的器玩,当代的建筑师也缺少当代的器玩。“器玩”的缺乏,正反映了日常的玩味思考的贫乏。手边缺少想象与观游,那么设计就会在很高很遥远的地方,设计就会是正襟危坐如临大敌。
没有日常之小和手上之小,何来建筑之大?
这句话直接点出了中国美院本土建筑学设计入门教育的两个核心问题:
一,重启以情感和情趣的培育与转化作为核心的建筑教育。
二,建筑设计的形式来源与扩展面向日常与生活开放。
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设计首先源自于人的情思,这是永远的动源和推力,也大大放宽了评价设计的标准,不再设立一种建筑学自我循环式的专业壁垒,并指向全面的设计与审美的觉醒。
如果不能在一个碗里窥到一个貌美的仙子?如何能想象一个建筑里住着有神明?
我们所实验的本土建筑学入门教学,是从造园开始的,而造园是从一个碗,一个汤勺,一块石头……开始讨论的。园林不是风格,不是样式。造园教学以器玩作为开端,为的是:
一,直接撇开了园林作为一种风格、样式、符号来进行传承的陈腐障碍。
二,回到最小,回到最基本的诗意形式生成与叙事想象。
园林的带入,是为了本土建筑学的改造与重建。因此,园林是作为意趣与方法。园林,是要我们重新回到或者找到一种中国人自己的生活态度与思想方法。那么,首先需要完成日常的重启,完成一个“中国人”的重启。我们曾经怎么看?怎么想?怎么生活?传统造园的繁荣,是生活艺术系统全面繁荣的自然表现。生活艺术是养育造园的土壤与环境,种花之前,先弄土壤,学设计之前要建立一种生发设计的生态,有因而后有果。
我所主持的建筑学入门教学,是以山水园林入手的,可以叫做“造园教学”,而以“器玩空间”开端的造园教学,是对一个“中国人”的重启。
器房录.九块屏
道士下山勺
▼
由长柄勺之几何属性所引发的叙事构造,住在柄颠的道士,每日顺延柄之绵长下山,行至勺池中汲水回山。
观游镜匣
▼
镜匣可以渐次打开,每个打开的阶段都是一种园林的姿态,都是一种特定的观看方式,储物结构的形态多暗合人物事件的观游设想。梳妆的过程,许是两个尺度的世界对照的过程。
六瓣瓜国
▼
瓜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微小,一个纯内部的世界,一个藏的最深的世界。包藏之后需要乍泄,一瓣的剥离,即是两个世界的对视关口,是人好奇的洞观。
鸟折屏
▼
一个屏风般的鸟架子,渐次通透度的曲折叠合,是对起居纵深旷奥的表述,也是对鸟框景的无数次展示。
鸟挂屏
▼
挂屏源自一块平板,经裁镂翻转后,将自然折叠到了鸟的世界中,随着鸟的跳跃,折芯是随机移动开合的,一切收之大框,出入图画。
茶卅
▼
这是茶事物的建筑,燃料、炉子、茶与茶具三部分,每一类器物被设定了位置,并赋予相应的观看之道,三个建筑可分可合,可以一把提起来,奔向山林。
山月臂搁
▼
臂搁一般有明显的向背内外,总是让我觉得他们本来就该是一对,这组臂搁今日终得抱对,一起完成了“山中寻月”的剧本。
鸟册子
▼
也许可以叫做“鸟之书”,一个有关于鸟的故事,以一种洞穴般的书页层层道来。
碗山与碗渊
▼
喝的是清汤,餐到是风景。汤尽山乃现,是谓碗中的山水。
山脚杯
▼
承天露接范宽山泉而饮可以青春永驻。
「器房录」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器房录》(AN ARCHITECTURE HIDDEN IN ARTIFACTS)
课程宣言:器房,即是在器玩中观到造园的方法,是随身的造园
课程对象: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本科二年级
课程周数:八周
课程学期:第一学期
参与学生:李欣怡、夏一帆、李佳枫、宋雨琦、杨苏涵、王思楠、叶彤、李沁璇、陈若怡
指导教师:王欣
编辑:谢庭苇
九樟学社编辑部
| 版权声明 |
本文版权归乌有园所有
| 联系邮箱 |
jiuzhangsociety@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