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山带河大梁江
襟山带河大梁江
作词:何克宁
作曲:马佶
编曲:丁巍
混音:赵庆辉
演唱:刘秀文
悠幽的太行深处哟,
石头的巷子石头的房,
历经风雨的村庄哟,
魂牵梦绕的地方。
苍翠的老槐树下哟,
爽朗的爹爹亲的娘,
崇文重义的家传哟,
一方水土的滋养。
门对着门,墙扶着墙,
一宅九院故事长,
打开锁儿更阳光,
血浓于水永不忘。
黄栌满山,连翘遍梁,
十里甘桃是故乡,
高亢婉转梆子腔,
襟山带河大梁江。
大梁江,大梁江,大梁江,
襟山带河大梁江。
作词:何克宁。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威州镇庄子头人。中共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河北省女子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现供职于井陉县档案馆。作词歌曲代表作《国旗为你鼓掌》《树的姐妹,树的家乡》《收获的季节》《弯月亮》《天长地久》《襟山带河大梁江》等。
作曲,马佶。男,1967年9月出生,河北省井陉县人。大本。作曲高级职称。文化部“群星奖”、“蒲公英奖”金奖获得者,中国音乐家协会“雷锋金曲”金奖获得者。毕业于石家庄市教育学院中文系,先后在南京艺术学院、北京迷笛摇滚音乐学校学习作曲和电吉他演奏、电脑音乐制作。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音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传统村落守望者,河北省文化之星,河北省德艺双馨音乐工作者,石家庄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供职于井陉县文联。
作曲《你从哪里来》《民政之魂》《网恋》《陉》《美丽黄石港》《农机手之歌》等歌曲获全国金奖,获得国家级奖励近百个,多首歌曲入选国际、国家大型艺术节会歌和城市市歌。作曲的大型纪录片《太行古陉》主题歌《陉》(田耀筠词,倪彬演唱 )在央视热播;作曲《人人夸》(张景川词,张艳君演唱)、《老兵》(胡述斌词,张艳君演唱)、《回家过年》(吕锦芳词,刘秀文演唱)、《爱上草原》(张爱玲词,张生艳演唱)等歌曲社会广为传唱。先后出版《爱我井陉》《我的长城》《你从哪里来》《梅雨季节》歌曲专辑光盘。《一马当先》《向日葵》《你走进我》《回家过年》《爱不言悔》《叶相思》《爱上草原》《因为爱》《上善若水》等23个原创歌曲专辑在百度、QQ、酷狗、酷我、唱吧、全民k歌、火山小视频、抖音等全网上线打榜和全国各大歌厅入库点唱。
编曲:丁巍。知名音乐人,作曲、编曲。毕业于湖北省艺术学院吉他专业。1994年组建黑匣子乐队,任主音吉他手,后独自一人辗转在全国各大演艺厅、酒吧从事吉他、键盘演奏。期间,先后和迪克牛仔、黄鹤翔等同台演出。编曲代表作《人人夸》(张景川词,马佶曲)《爱上草原》(张爱玲词,马佶曲)《大理茶花等你来》(卢鹏词,马佶曲)《happy石家庄》(刘世普词,马佶曲)《你从哪里来》(陈永萍词,马佶曲)等。
录混音:赵庆辉。音响师,录音、混音师。1972年出生。供职于石家庄市梆子剧院。河北省演艺设备协会会员。录制多张歌曲专辑、个人单曲,河北梆子大型现代戏《百合岭》、《李保国》、《当家哥哥当家嫂子》以及大型民族管弦乐《红楼梦》、全国少数民族汇演剧目《一串念珠》等。多个作品在省市及全国获奖。
演唱:刘秀文。河北青年歌唱家。女。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全国音乐考级声乐考官,中国艺术医学学会嗓音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歌舞剧院培训中心声乐教师、独唱演员,艺术学硕士学位。河北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昌黎民歌的传承人。演唱歌曲专辑《回家过年》《上善若水》(马佶作曲)全网上线、歌厅点唱。
曾在全国“海洋歌手大赛”中获“十佳优秀歌手”,河北省首届“音乐小金钟”民族唱法金奖,“音乐小金钟”流行音乐专业“优秀指导教师奖”,河北省第七届音乐“金钟奖”民族唱法金奖,第四届广西柳州“鱼峰歌圩”全国山歌邀请赛最高奖“最佳风采”奖。在省内举办多场《红楼梦》专场个人独唱音乐会。荣获河北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出版书刊《声乐演唱及音乐作品赏析》
2013年为河北昌黎录制《绣灯笼》、《王二姐逛灯》等多首全国知名的“非遗”项目昌黎民歌,作为范唱被当地文化部门收藏。2016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倾情打造的“中国民歌大会”,代表河北演唱《小放牛》,央视一、三套黄金时间播出,省内举办多场《品味经典,红楼梦组曲》独唱音乐会、为河北电视台《跟着画家去旅行》节目录制主题曲《一路诗情一路歌》并拍成音乐电视作品。多年来拍摄多部音乐电视,如《情洒移民》、《红色的土地红色的根》、《和之歌》、《可爱的家园》、《拉鼓车》等等,演唱几十首音乐原创作品,网络发行音乐专辑两张,多次参加全省及全国大型文艺晚会。
教授的学生曾多次在河北省音乐金钟奖、音乐小金钟奖及各种声乐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为各大中专音乐院校输送了许多优秀的学生。
近年来,先后担任河北省音乐金钟奖、音乐小金钟奖、河北省校园歌手大赛等比赛评委。
大梁江村简介
大梁江村位于太行山东麓,井陉县县城西南36公里。是一座连一座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晋冀合壁,巧采京华”,2011年12月13日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20日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2014年3月30日被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命名为“首届河北省民俗文化名村”。
该村明代之前属山西省太原府平定州承天都管辖——村名甘桃沟,清代梁姓居多之后更名大梁家,由于对水的企盼,民国起叫大梁江。至今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162座,现在该村共有3条街道、10条巷子,总长3700多米,全部用青石和卵石铺成,高低交错、纵横交织。明清四合院,兼有北京四合院和山西民居的双重特色,且依山就势而建,高低错落,古色古香,有着历史的厚重感。房屋以石材为主,辅以砖木,有的粗犷奔放,一派农家淳朴风貌;有的精雕细刻,雕梁画栋,显示着富贵之气。四合院,院院相连;放眼望去,一座座高耸的屋脊鳞次栉比,恢弘的气势扑面而来,是一个完整的山区古村落。如今古风古貌尤存,石碾、石磨、卵石街,石鼓、石墩、石台阶,石墙、石柱、石砌院,石锁、试石、石敢当,石砌排水洞贯穿整个村落,是历史悠久的石头民俗文化传统古村落。
当地历来重教重学,清代曾出了一名武举人、七名武秀才、三名监生,四名文林郎,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博士硕士研究生,师长县长科局长,可谓人才辈出。
最为经典的要数一代又一代建造的房屋宅院,依山势而上,高低错落,屋脊耸峙,檐牙高拱,集古朴、雄浑、精巧、秀美于其中,在这样的空间里游览,仿佛进入了远古的时空隧道自下而上的山坡上,鳞次栉比的山村房屋高低错落,层层掩映,一条条山乡小路在房屋的夹缝中曲折迂回,绿野苍树点缀其中,为这座古朴宁静的山庄带来清翠的亮丽。
村前一株古树把游人的目光紧紧吸引住。这是一棵粗壮无比的老槐树,它植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树身粗大,要三、五个成年人牵手才能合围。树身表面的皮层已然脱落,一条条粗壮的筋骨终日暴露在阳光之下,一条条刀削般的褶皱深深地嵌入其中,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的脊背。树心已经镂空,一部分依然顽强的树皮从地下吸取营养,滋润着头顶一方依然枝繁叶茂,绿意葱葱的华冠。整个树身在经年的生长中已微微地向东南方向倾斜,一座砖石垒砌的小牌楼紧紧依附着它,支撑着它那歪曲的身躯。蓝天丽日下的枝叶或粗壮或纤细,迂回盘绕,似游龙戏凤,似虎头摆尾,似梅吐新蕊,在炎炎的夏日,带给人一片清新,一抹凉意。
老槐树左侧,是进入大梁江古村落的入口,这是一座阁庙相接的古老建筑。下层是阁,用较为平整的青石砌成,中间用巨石券成拱形,匾额上书“襟山带河”隶楷相间四个大字;左侧一通石碑,记载了阁庙的修建过程。阁门下一条通道,供人们和车辆往来,古道遗痕尽收眼中。踏着脚下的鹅卵石由阁门而入,回首望去,一面影壁散发着古香古意。影壁由镂空的六棱青砖组合而成,上面雕满了花纹。中间一幅犭贪兽图,昂首拱尾,四蹄腾空,有欲飞欲腾之感。
漫步在小村路上,脚下尽是鹅卵石和不规则的石块铺就的街巷甬道,那些圆圆的、让千百次的人畜脚底磨光了的石子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光泽,踏上去,还有按摩穴位之功效。
农村的庙宇文化是老百姓表达信仰寄托希望的地方,龙王庙、岱王庙是管行云布雨的,关帝庙是表示保护村民的,老母庙是保佑村民平安的,奶奶庙是管人出生的,五道庙是管人死亡的,虫王庙是治虫害的,山神庙是管野兽的,全神庙是各位神灵的行宫,唱戏时才把他们的牌位请来。梁氏宗祠,是供奉梁家列祖列宗的地方。
这里有许多传统的东西,传统节日习俗有:熬年、正月十六开锁儿、二月二的习俗、三月十八庙会、清明节烧纸、端午节插艾、中秋节供月、十月一上坟、传统的求雨仪式等。其它传统习俗:暖房、上梁、尊师、游百病、估筷子、祠堂祭祀、问路有礼、留拽毛、许愿、祈雨、持咒、月房忌、看好日、落忙救急。
传统膳食有:抿疙蚪、咸食、咸饭、摊煎饼、手擀面、捞饭汤、饸嗠、挠挠、卜蒌、糜、焖饭、窝窝等。
有地方色彩的谜语、歌谣、颠倒歌、扇鼓调、民间故事,有的劝人行善做好事,有的逗人开心取乐,有的蕴含哲理,有的发人深思。
近年来,县镇村领导和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古村落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在保护遗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事业,我们相信,大梁江的明天更加美好。(文:梁保庆,摄影:王会萍、刘秀文)
井陉县文联、大梁江村
休闲度假农家院,井陉古村大梁江。大梁江“梦里老家”农家院干净环保、清静养心,住宿舒适,饭菜可口,每人每天80元(含住宿和就餐)。单间、标间、三人间,方便不同游客住宿,早餐为日常农家饭食,午餐、晚餐按人数几人配几菜(如四人四菜,六人六菜),凉热荤素搭配,新鲜蔬菜,农家饭食。
联系人:梁瑞锁
电话、微信:1593109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