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市

日常之诗·乔晓光:当代剪纸个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美术遗产 ):日常之诗·乔晓光:当代剪纸个展

日常之诗·乔晓光:当代剪纸个展


日常之诗·乔晓光:当代剪纸个展


2018年12月5日14时,“日常之诗·乔晓光”当代剪纸个展将在北京798艺术区灿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主办、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剪纸研究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民族民间艺术委员会、灿艺术中心支持,同时,展览也是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艺术成果展示资助项目。


日常之诗·乔晓光:当代剪纸个展


芬兰之诗


日常之诗·乔晓光:当代剪纸个展


卡莱瓦拉之窗


乔晓光作为中国剪纸领域有影响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学者及当代剪纸艺术的开拓者,他从85美术新潮开始,即以剪纸的创新探索和油画玉米地系列引起画坛关注,被评论界称为“预示着剪纸发展新阶段的艺术家”。从85美术新潮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借鉴之路,到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实践的开拓者和本土文化精神的倡导者,乔晓光三十多年坚守着对民间文化的信念,始终保持着对民间美术研究和创作实践的热情与初衷。尤其是新世纪初以来,在中国剪纸的申遗与多民族剪纸基础田野调查、高校非遗相关新学科建设,以及国际间文化遗产主题的剪纸创新实践方面,乔晓光都取得了重要的文化艺术成果,产生了比较大的社会影响。此次展览即是乔晓光近十年部分剪纸作品及最新创作的一次展示,展览展出近200幅尺幅不同的剪纸作品,展期一个月,展览期间也包含着计划开展的文化遗产公益活动。此次展览的开幕式即是以社区文化遗产公益活动开始,届时会有精彩的公益活动内容,为大家呈现一个别开生面的开幕式。


日常之诗·乔晓光:当代剪纸个展


三宝磨的故事·卡莱瓦拉三英雄


“日常之诗·乔晓光”的展览以历史和现实的文化对偶观,表现了创作者对日常生活的感受与发现,也表现了有历史维度的乡村劳动者传唱的生活史诗,乔晓光用剪纸的艺术方式,在不断尝试着他“无所不剪”的创作理念。乔晓光的当代剪纸创作包含着比较丰富的精神内涵,也体现了其在剪纸叙事与观念形式表达方面的自觉探索意识。此次展览的作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人民的歌·《苗族古歌》与《卡莱瓦拉》,此部分表现中国与芬兰两国以农民普通劳动者为主体的口传史诗主题内容,这部分作品主要是围绕着口传史诗文本的剪纸艺术创作,用同样具有非遗价值的图像方式表现口传文化的主题内容,也是实践尝试用中国剪纸讲世界的故事。二是:日常之书·2012—2018的故事,这部分多是以即兴创作的方式表现生活片断与灵感的小型作品,这些作品像一页页打开的故事书,100多幅有感而剪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生活气息与作者独有的敏感和想象力;三是:生活的谱系,这部分作品是乔晓光近几年的剪纸创作,尤其那些大体量、非纸材的金属材质的系列人物,表现了创作者对所处时代人与事物的独特视角,这些作品既体现出中国古典诗歌“样式化生活”表现的叙事观,也反映了作者比较强的现代方式的即兴创作能力。部分金属材质的作品还融入了光与影的表现手法,营造了一个新颖的剪纸场域空间,作者企图以剪纸的简约方式,传达更直接鲜活的社会生活图像与境像。乔晓光的当代剪纸创作实践,不断在突破传统剪纸的图案化和程式化,他的艺术实践把剪纸的边界拓宽,把时代的气息融入了进来。


日常之诗·乔晓光:当代剪纸个展


日常之书·2012-2018的故事 1


日常之诗·乔晓光:当代剪纸个展


日常之书·2012-2018的故事 2


此次展览的布展方式打破了传统布局习惯,以“剪纸墙”的呈现理念使展示空间扩大了,也使“作品群”之间有了丰富的信息关联。尺幅不等的剪纸作品在墙面上的布局以多层、重复、混放的布置方式,营造一个“剪纸屋”的展示意境,更大可能地呈现剪纸的信息传达能量。


传统剪纸的日常性,构成了不同地域习俗剪纸的多样性。互联网时代的生活变迁,又给传统剪纸的集体程式和社区公共性的传承带来了失衡,不断融入的现代艺术元素与方法,也为剪纸带来了同质化的问题。乔晓光认为,传统剪纸不仅是一种平面化的纹饰叙事,也是具体地域性族群文化本能与文化积淀的体现,我们应该从更多重的视野去理解剪纸。剪纸是一个具有文化多样性的文化物种,它的文化意识与语言形式看似简单,实际蕴含着活态的民间场域和历史语境的存在,剪纸的普遍性包含着更本原的文化根性,对剪纸形式背后文化的理解,是认知剪纸价值的关键。民间艺术总是把人引回到人与自然的生存基点去感知叙事,回到生活,回到日常,乔晓光在坚守着自己内心的“民间”。


日常之诗·乔晓光:当代剪纸个展


蚕马


日常之诗·乔晓光:当代剪纸个展


端寿


新剪纸的创作和中央美院有着更悠远的历史源渊,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延安鲁艺时期,年轻的艺术家们就开始以木刻的方式创作“新窗花”,这应该是中国现代剪纸形态最早的皱形,当时古元、夏风还创作了许多反映新生活内容的木刻剪纸,江丰、艾青也都是民间剪纸的积极采风、收藏者,也是倡导向民间艺术学习的践行者。乔晓光说,“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学科发展的文脉,就是从延安鲁艺革命文艺的传统开始的。七十多年前,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影响下,青年艺术家以木刻的方式向民间剪纸和木版年画学习,民间美术学科和剪纸课在中央美院已经有了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今天,我用中国剪纸的方式直接创作表达今天的生活,并用剪纸的方式与不同国家合作表达不同文明背景的文化主题,作为世界非遗的中国剪纸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文化尊重和艺术认同。”


日常之诗·乔晓光:当代剪纸个展


男孩


日常之诗·乔晓光:当代剪纸个展


女性


日常之诗·乔晓光:当代剪纸个展


青春


时代确实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剪纸正在走出昔日乡村生活的集体叙事和民俗程式,剪纸也开始成为城市化生活中大众喜爱的文化方式,成为城市公共空间有影响的中国传统符号象征。乔晓光的“日常之诗”就是在一个不断开放、外延和升华的艺术时间观中,立身于时代生活,发现现实生活中事物的对偶存在,发现我们生存意识中深层的隐喻,以及日常生活中蕴含的生存张力与切身的时间过往。


日常之诗·乔晓光:当代剪纸个展


城市之歌


日常之诗·乔晓光:当代剪纸个展


大象席地而坐


日常之诗·乔晓光:当代剪纸个展


村庄的史诗


日常之诗·乔晓光:当代剪纸个展


日常之诗·乔晓光:当代剪纸个展


艺术家简历

乔晓光,1957年生于河北邢台。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原主任、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委会委员、文化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剪纸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民族民间艺术委员会主任,芬兰《卡莱瓦拉》协会外籍会员。曾任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


1982年河北师范大学艺术系中国画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


近二十多年坚持实践以树立本土文化精神为主旨的艺术探索之路,多次在国内外举办画展,并多次参加国家重要展览,探索以人类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剪纸艺术创作与国际间的艺术交流。1986年开始,三十多年持续考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关注民间习俗文化和中国乡村社区非物质文化传承现状。2000年以来,在教育领域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学科创建,以及民间美术课程普及,主持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社会实践项目。


2002年5月在中央美术学院创建国内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2003年元月1日联合北京相关高校策划创立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青年文化遗产日”。2001年至2005年主持中国民间剪纸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06年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颁发的“民间文化守望者”提名奖,2007年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称号。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2009年-2012年)。


主要个人展览:

1994  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乔晓光油画作品展》

1995  台北文献馆《乔晓光现代剪纸作品展》

1996  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乔晓光油画、国画作品展》

1996  法国巴黎中国城《乔晓光现代剪纸艺术展》

1999  北京世纪艺苑画廊《乔晓光水墨作品展》

1999  北京世纪艺苑画廊《乔晓光现代剪纸展》

2000  台北新竹《乔晓光油画、水墨作品展》

2001  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人与灯:乔晓光油画展》

2001  上海艺术博览会《神鸟系列·乔晓光特展》

2001  苏州格多美术馆《永远的飞翔·乔晓光绘画艺术综合展》

2001  北京世纪翰墨画廊《我的太阳·乔晓光水墨、剪纸展》

2004  苏州《吉祥的空间·九宫之城》现代剪纸装置展

2004  上海春季沙龙,乔晓光剪纸装置作品展《空间》

2004  芬兰赫尔辛基dalian画廊《乔晓光现代剪纸与水墨艺术展》

2006  北京世纪艺苑画廊《心灵纸本:北京·赫尔辛基·乔晓光现代纸上作品展》

2008  芬兰《传唱:乔晓光“卡莱瓦拉”剪纸艺术展》

2010  北京一月当代画廊(美国)《空花·乔晓光剪纸艺术展》

2011  美国布卢明顿市印第安纳大学艺术博物馆《“城市”剪纸展览》

2013  北京灿艺术画廊《对偶的世界·乔晓光水墨艺术展》

2016  上海新天地一号会所《蝶·新象:2016乔晓光现代水墨艺术展》

2018  北京灿艺术中心《朴素的世界·乔晓光水墨艺术展》


相关链接:

在大学与社区之间建立非遗传承的互动模式

耕耘在另一条“丝绸之路”上:乔晓光用中国剪纸讲世界故事

发掘乡村生活的文明故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乔晓光谈传统剪纸艺术


美术遗产

美术 | 考古 | 建筑 | 文物保护  

日常之诗·乔晓光:当代剪纸个展
日常之诗·乔晓光:当代剪纸个展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