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市

粤绣——予你一根绣花针,便可绣出绝世倾城



“铺针细于毫芒,下笔不忘规矩,其法用马尾于轮廓处施以缀绣,且每一图上必绣有所谓间道风的飞白花纹,所以成品花纹自然工整”。这段明清史书记载的就是粤绣,粤绣包括广绣和潮绣,是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之一,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粤绣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主要在广州及其古属地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民间。粤绣古时最为著名的人物当属唐朝永贞时期的南海(郡名,今为广州市)奇女卢眉娘。传说,这位年仅14岁的少女,女工手艺精湛,能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点画分明,细如毫发,其品题、章句无不具矣”。绣法精密细致,仿若真境,世人赞不绝口,于是,粤绣就流传出来并被后人传承,发扬光大。


卢眉娘

 

关于粤绣,你知道有多少?



5大

特色


一是用线多样,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誉毛捻楼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


二是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求华丽效果。


三是多用金线作刺绣花纹的轮廓线。


四是装饰布局丰满、图案繁茂、场面热烈、用色富丽、对比强烈。


五是绣工多为男工所任。



艺术

风格


粤绣的艺术风格充满了岭南特色,粤绣多以戏服、婚服为主,龙、凤、荔枝和孔雀都是其传统题材;


真丝绒绣是粤绣的传统绣法之一,用蚕丝作为绣材,表现力强,是历史最悠久、技艺传承最完整的粤绣品种;


金银线绣的针法在刺绣业中独具特色,且甚为丰富,有平绣、编绣、绕绣、凸绣、垫绣、贴花绣、织锦等7类60多种。





男子

绣工


这是古时粤绣的独特现象,当年也曾有“三千花佬”的传奇,以及“传男不传女”的传统;


粤绣作品多为大幅作品,很多时候需要绣工长时间站着刺绣,十分考验绣工的体力和耐力,女工自然是落下风。




传承

发展


粤绣在不断发展,其中也借鉴了苏绣、湘绣、蜀绣等绣种的绣法,创造性地发明了一种新绣法——钉金绣。


这是是粤绣的传统技法,针法复杂、繁多,其中以潮州的金银线垫绣最为突出。


即在绣之前以棉絮垫定图案造型,然后在上面绣出金丝绒线,使作品看起来更加有浮雕感,更加气魄浑厚。


多用作戏衣、舞台陈设品和寺院庙宇的陈设绣品,宜于渲染热烈欢庆的气氛。



粤绣的构图繁而不乱,色彩富丽夺目,针步均匀,针法多变,纹理清晰,善流水路,立体感强,具有装饰趣味且技艺精湛、精美绝伦,但其最有味道之处仍是岭南传统文化。岭南文化的独特熏陶滋养了这样一份融合了古典与现代艺术精妙的人类遗产,不愧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颗灿烂明珠。


每天,非遗世家都为您讲述

不同地方的非遗文化,欢迎订阅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