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市

“美术遗产”2018年总目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美术遗产 ):“美术遗产”2018年总目录

“美术遗产”微信公众号,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文化遗产学系主办,以“文化遗产论坛”为基础,涵盖美术史、考古学、建筑学和文物保护工程等领域。

 

3大板块,11个栏目,1005天,17141位用户……

 

2019,与您同行!


点击文章标题可浏览正文


活    动


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论坛”预告

 

胡小妹:从田野到博物馆——民族服饰素材库的创建之旅

朱蓝:丹青意匠——故宫的书画出版

许晓东:中国古代黄金工艺探微

李扬:多重视野下的1950年代北京城市规划研究

燕海鸣:“发明”文化遗产——关于记忆与权力的反思

张谨:文化遗产助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沈卫荣:全球史视野中的大元史与新清史

陈青:中国古代彩画保护及使用颜料的研究

宁波:虚实结合——云冈石窟的数字化

吴端涛:蒙元时期山西地区全真教艺术研究

 

苏荣誉:“中国青铜技术与艺术”系列讲座


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论坛”综述

 

中国古代青铜产业格局的探索

 

“海上丝绸之路的遗产与记忆”系列讲座

跨海和声:从海上丝绸之路到世界遗产

溯本求源:海上丝绸之路的早期发展与若干特点

苍黄蔚蓝:明初“下西洋”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转变

留住记忆: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至16世纪意大利与中国的跨文化交流”展览的研究与策划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其它学术活动

 

讲座预告丨王鲁民:营国——东汉以前华夏聚落中心元素的变迁

讲座预告丨李军:图形作为知识——十幅世界地图的跨文化旅行

讲座预告丨杭侃 许宏 郑嘉励:考古与公众

讲座预告丨章启群:中国哲学的范式、问题和史料

讲座预告丨李军: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关于学术与艺术的思考

讲座预告丨章启群:《庄子》关于世界不可知的五个论证

讲座预告丨李军:丝绸之路上的跨文化文艺复兴——安布罗乔·洛伦采蒂《好政府的寓言》与楼璹《耕织图》再研究

讲座预告丨郑岩:龙缸与乌盆——器物中的灵与肉

讲座预告丨章启群:秦汉人为什么相信阴阳五行?——兼谈中国古代天文学向占星术转折的思想史意义

讲座预告丨黄小峰:宋代绘画的视觉语境

讲座预告丨李中华:老子思想与中国哲学的发生

讲座预告丨宋晓霞:什么是当代艺术?为什么全球视野?

讲座预告丨王宁:国家形象的建构与海外传播

讲座预告丨耿朔:从技术出发——关于中古艺术研究的两个案例

讲座预告丨马佳伟:限定与解限定——我的色彩研究、透视法与平面绘画的深度空间研究

讲座预告丨郑岩:龙缸与乌盆——器物中的灵与肉、释六舟《百岁图》研究

讲座预告丨李军:记忆与遗产——基于分析的思考

讲座预告丨孙周兴:现代性美学意识的开端——尼采的艺术哲学

讲座预告丨John Baines:公元前四千纪晚期的埃及浮雕调色板——图像艺术的变迁和经典化

活动预告丨纸上和地下的东汉洛阳

讲座预告丨李军:一个故事的两种讲法——关于美术史研究的视野与方法

讲座预告丨李军:在文学与艺术之间——跨媒介研究举隅

讲座预告丨颜海英:古埃及黄道十二宫

讲座预告丨李军:从图像的重影到跨文化美术史——对美术史基本问题的思考

讲座预告丨郑岩:艺术史中毁灭与重生

讲座预告丨穆宏燕:古波斯文化艺术

讲座预告丨陈明:天竺梵花——古代印度的写本传统与插图本

讲座预告丨李军:从图像的重影到跨文化美术史——对美术史基本问题的思考

讲座预告丨拱玉书:楔文文学传递的信息——以《恩美卡与阿拉塔王》为例

活动预告丨十年后看《宗子维城》

活动预告丨画中松与画外松

讲座预告丨李军:世界景观与文化交流——“无问西东”展中古地图的秘密

活动预告丨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展览与策展研究”系列课程

讲座预告丨余中先:绘画者与翻译者的共同语言——从对艺术通才毕加索的翻译与了解说起

讲座预告丨尹吉男:中国美术史的宏观观察——以文官集团的崛起为中心

讲座预告丨晏绍祥:雅典民主政治——制度与实践

活动预告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设计现代日本:设计的教育、实践、产品与消费”系列讲座与“现代设计:日本与中国”学术对谈

讲座预告丨Sonia Cavicchioli:巴洛克风格的开端——卡拉奇在博洛尼亚与罗马地区壁画中的图像叙事

讲座预告丨殷双喜:材料与观念——当代艺术的表达方式

讲座预告丨余丁:文本叙事与视觉叙事——文献档案在策展实践中的应用

讲座预告丨李军:布鲁内奈斯基的穹顶与东方

讲座预告丨李军:实践感性学——从美学到美术史

讲座预告丨陆宗润:修复何为——书画修复的实践与理论再思考

讲座预告丨贺西林:思想史视野中的汉代美术

讲座预告丨李军:布鲁内奈斯基的穹顶与东方

讲座预告丨霍廷霄:传统文化与电影视觉造型——中国艺术传统的转型与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

讲座预告丨耿朔:魏晋南朝陵墓制度新探

讲座预告丨段伟文:人工智能与终极机器之梦

讲座预告丨程乐松:言外之意——中国思想史中的神秘主义

讲座预告丨张坚:艺术视野下的艺术史

讲座预告丨郑岩:乐舞图与百岁图——美术史研究中的地层学思维

 

讲座综述丨记忆与遗产:基于分析的思考

活动综述丨十年后看《宗子维城》


研    究


美苑英华

 

“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一

“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二

“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三

“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四

“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五

“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六

“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论坛”成立三周年

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学术周”成立二周年


遗产视野

 

发行这套邮票,是专门为了黑岭南园林吗?

“国宝的形成:书画菁华特展”撷英

古根海姆的“中国当代艺术”:历史书写、语境转移与边界碰撞

山神的巡礼:白马山寨的“池哥昼”

理性建构 感性传达:“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展评

小村庄 大历史

“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展览观感三则

隐秘西南的南宋洞天:大足道教石刻(上)

隐秘西南的南宋洞天:大足道教石刻(下)

他们会不会知道在这里?——巴黎吉美博物馆“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观展记

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桥梁——善良的回响

无问西东:只愿身边汇聚一切美好

林泉不朽 名园重现:张宏《止园图册》与吴亮止园

重新阐释“丝绸之路”和“文艺复兴”

土木·丹青:山西古建写生——漳水遗珍

历史与空间:记“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

追溯《世界遗产公约》的历史渊源

我们需要更多批判性遗产研究的声音

记中央美术学院古代书画收藏

“雪漠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之三件罕见的还愿屏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山西元代壁画《朝元图》临摹复制记

斯飞日历2019:世界遗产的多元与包容

谁的世界?何以遗产?——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观察(上)

“太阳王”的圣殿:图说凡尔赛宫

《行走三山五园》系列纪录片:水脉寻踪 三山揽胜

谁的世界?何以遗产?——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观察(下)


学人对话

 

异乡人:“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览背后的故事

学术转化为艺术:专访“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览主策展人李军教授(上)

学术转化为艺术:专访“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览主策展人李军教授(下)

继承与开拓:记金维诺先生的中国美术史研究方法

鉴古开今 永远进取:金维诺教授的学术生涯

发掘乡村生活的文明故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乔晓光谈传统剪纸艺术

学林失巨擘 领步忆良师:缅怀金维诺先生

布衣识高洁 南冠客思深:怀念蔡仪先生兼论他的学术思想(上)

布衣识高洁 南冠客思深:怀念蔡仪先生兼论他的学术思想(下)

神交古铸工:《磨戟:苏荣誉自选集》序(一)

神交古铸工:《磨戟:苏荣誉自选集》序(二)

神交古铸工:《磨戟:苏荣誉自选集》序(三)

神交古铸工:《磨戟:苏荣誉自选集》序(四)

神交古铸工:《磨戟:苏荣誉自选集》序(五)

简介古书画鉴定研究的集大成者:恩师徐邦达先生(上)

简介古书画鉴定研究的集大成者:恩师徐邦达先生(下)

解读“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的三把钥匙:策展人李军教授访谈(上)

解读“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的三把钥匙:策展人李军教授访谈(下)

杨泓先生访谈录(上)

杨泓先生访谈录(中)

杨泓先生访谈录(下)

Rodney Harrison:批判遗产 遗产批判

导夫先路 广大精微:王逊与中国美术通史的写作

美术史的考古学

稻叶信子:用自己的眼睛还原世界遗产的本来面貌


学术文摘

 

审美意愿:对古迹美学的认知(上)

审美意愿:对古迹美学的认知(下)

历史建筑保护中“岁月价值”的概念、本质与现实意义(上)

历史建筑保护中“岁月价值”的概念、本质与现实意义(下)

朝向乡村女性的文化尊重:乡村女性艺术研究初探(上)

朝向乡村女性的文化尊重:乡村女性艺术研究初探(下)

乾隆皇帝的“纪念碑”:《大禹治水图》玉山研究(上)

乾隆皇帝的“纪念碑”:《大禹治水图》玉山研究(下)

乾隆时期“新样文殊”图像的传播与嬗变(上)

乾隆时期“新样文殊”图像的传播与嬗变(下)

“注视的”逻辑与“可视的”历史:记“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

甘青宁地区传统村落的初步研究(上)

甘青宁地区传统村落的初步研究(中)

甘青宁地区传统村落的初步研究(下)

再话前朝金粉事:名妓肖像的隔代重绘与“秦淮八艳”的后世塑造(上)

再话前朝金粉事:名妓肖像的隔代重绘与“秦淮八艳”的后世塑造(下)

晋东南地区新见的“下卷昂”实例:坪上汤帝庙西朵殿(上)

晋东南地区新见的“下卷昂”实例:坪上汤帝庙西朵殿(下)

图形作为知识:十幅世界地图的跨文化旅行(一)

图形作为知识:十幅世界地图的跨文化旅行(二)

惟斯江之有容:从明祝允明《一江赋》卷谈别号书

来者是谁?——13、14世纪欧洲艺术中的蒙古人形象(上)

来者是谁?——13、14世纪欧洲艺术中的蒙古人形象(中)

来者是谁?——13、14世纪欧洲艺术中的蒙古人形象(下)

末日的新生:伊凡四世时期俄罗斯宗教壁画末日图像初探

石刻文物保护初论:以石窟寺及石刻的保护为中心(上)

石刻文物保护初论:以石窟寺及石刻的保护为中心(中)

石刻文物保护初论:以石窟寺及石刻的保护为中心(下)

从图像的重影看跨文化艺术史(上)

从图像的重影看跨文化艺术史(中)

从图像的重影看跨文化艺术史(下)

文物保护建筑初论(上)

文物保护建筑初论(中)

文物保护建筑初论(下)

图形作为知识:十幅世界地图的跨文化旅行(三)

图形作为知识:十幅世界地图的跨文化旅行(四)

图形作为知识:十幅世界地图的跨文化旅行(五)

标准与个性:乾隆万寿庆典期间国事活动与私人交游中的朝鲜人形象制造(上)

标准与个性:乾隆万寿庆典期间国事活动与私人交游中的朝鲜人形象制造(下)

“反修复”的概念、内涵与意义:19世纪英法建筑保护观念的转变(上)

“反修复”的概念、内涵与意义:19世纪英法建筑保护观念的转变(下)

平顺龙门寺创寺历史及僧人考证

化石的比喻:进化论与20世纪中后期的乡土建筑研究

长城的文化遗产价值研究(上)

长城的文化遗产价值研究(下)

观念与制度:长城保护维修的两个基础问题

石质文物保护若干问题的思考

石质文物保护工程勘察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石质文物高保真数字化技术与应用

真实与虚构:重读维米尔《代尔夫特一景》(上)

真实与虚构:重读维米尔《代尔夫特一景》(下)

维米尔绘画的隐喻:细读《天文学家》

以“特修斯之船”的方式思辨“可识别性”:关于中国文物保护实践的一点思考(上)

以“特修斯之船”的方式思辨“可识别性”:关于中国文物保护实践的一点思考(下)

一位年轻画家笔下的古老神话:青年维米尔和《狄安娜与同伴》

历史与神学的象限:historia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画”理论

中国石窟寺窟前建筑的发现与研究

柬埔寨柏威夏寺建筑布局特征及其宗教信仰体现

圆形图像与世界视野:博洛尼亚圣雅各伯圣殿洛伦佐·科斯塔壁画新解(上)

圆形图像与世界视野:博洛尼亚圣雅各伯圣殿洛伦佐·科斯塔壁画新解(下)

金代女真功臣墓葬艺术研究:以乌古论窝论家族墓葬为中心

永乐宫重阳殿壁画传道图像研究

北京耶稣会北堂和中国植物图像:十八世纪中西园艺学交流的一则轶事

宣化辽墓与阁院寺:密教仪轨影响下的符号体系和神圣空间(上)

宣化辽墓与阁院寺:密教仪轨影响下的符号体系和神圣空间(下)

榆林窟原始崖面初探

龙缸与乌盆:器物中的灵与肉(上)

龙缸与乌盆:器物中的灵与肉(下)

建构活态文化遗产的认知框架:再谈杭州西湖的形成

古迹重绘——“德意志”视角下的彩饰之辩:希托夫、森佩尔、库格勒与他们这一代(上)

古迹重绘——“德意志”视角下的彩饰之辩:希托夫、森佩尔、库格勒与他们这一代(下)


资    讯


图书资讯

 

画里晴川

在空间中理解时间:从区域社会史到历史人类学

布拉格的东方眼:捷克画家齐蒂尔研究

中国与域外(第二号)

陕北村落彩绘考察

知·道:石窟里的中国道教

观看之道:王逊美术史论坛暨第一届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论坛文集

今天,我们用什么做艺术?

我们可以这样解读艺术吗?

虚拟的殿堂:南宋画院之省舍职制与后世想象

燕园文物、古迹与历史

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吴哥古迹国际保护行动研究

烟霞丘壑:中国古代画家和他们的世界

谢辰生口述:新中国文物事业重大决策纪事

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

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识入门:木装修、榫卯、木材

中国书画鉴定与研究·王连起卷

考古、艺术与历史:杨泓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

千里江山:徽宗宫廷青绿山水与江山图

黄河十四走:黄河民艺考察记

斗栱飞檐画古建:图解古建形制与写生

建筑人类学

束禾集:考古视角的艺术史

识古寻踪:中国文化史迹手账

时光之魅:欧洲四国的建筑和城镇保护

中国现代文字设计图史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研相长七书”丛书

中国书画理论

中国与域外(第三期)

中正之笔:颜真卿书法与宋代文人政治

圣物制造与中古中国佛教舍利供养

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

另类叙事:西方现代艺术史学中的表现主义

唐与回鹘时期龟兹石窟壁画研究

仰韶时代彩陶的考古学研究

嘉德日历2019

开放的美术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学科建立六十周年教师论文集


会议资讯

 

“张宗宪&马未都:畅谈收藏江湖”暨《张宗宪的收藏江湖》新书签售会

“意大利就是一件大文物”:《意大利古建筑散记》恳谈会

波罗艺术及其在中国的影响:第一届青藏高原丝路与艺术论坛招聘志愿者启事

“全球语境与中国当代艺术”主题对谈

满族·锡伯族语言历史文化国际研讨会

关于复制: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第二届美术史论坛

中国现代设计研究工作坊

“伊斯兰在环中国海区域”国际学术研讨会

“艺术、物质文化与交流:13-16世纪欧亚大陆文明”学术研讨会

清代广东珐琅工作坊会议简报

文化遗产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论坛(第一轮)

第二届民族志研究方法教学工作坊(第一轮)

中古以降的文化与社会:中国文化研究青年学者论坛

引绳敷墨:建筑遗产测绘学术论坛

2018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颁奖典礼暨国际古迹遗址日学术研讨会

《图想丛书》新书发布会及主编、作者对话会

欧亚视域与古代中国:“中华”“边地”与“域外”的交错史——九色鹿学术工作坊第一期暨东部欧亚史工作坊第一次结集

文化遗产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论坛(第二轮)

跨千年时空看《千里江山图》:何为历史与艺术史的真实?——北大人文论坛

波罗艺术与中国:青藏高原丝路与艺术论坛

“向场所学习:西村幸夫田野学校”2018年浙江大学城乡遗产保护国际研究生暑期学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类)保护管理机构负责人培训班

鲁艺·韶华:首届艺术史、艺术理论、文化产业研讨会

“艺术:生动视觉化的历史”第36届北京大学“黉门对话”专家主题论坛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2018届毕业生“青春学术”研讨会

展览策划与典藏管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博物馆专业交流项目2019”

古典中国与中国古典建筑:北大人文论坛

国家文物局ICCROM2018年度世界遗产监测管理培训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可持续发展:第三届黄山对话会

展览策划与典藏管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博物馆专业交流项目2019”(第二次通知)

2018年中国建筑遗产价值评估培训班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第五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

“填空补白 II:考古新发现明正统、景泰、天顺御窑瓷器”主题演讲及全日研讨会综述

艺术史的世界视野与中国立场:2018北京大学艺术学国际博士生学术论坛美术史分论坛综述

研究者的隐形与现形:2018北京大学艺术学国际博士生学术论坛美术史分论坛总结发言之一

真相的集合体:2018北京大学艺术学国际博士生学术论坛美术史分论坛总结发言之二

中国近现代建筑遗产研究与保护·南京论坛

“移动的地平线:视觉艺术中的奇想与怪诞”研讨会

“旁观者:历史、文学、考古等视野中的图像”学术研讨会

首届遗产旅游联合工作坊综述

2018建筑史教学观摩交流会

第十二届全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

科学保护 创新发展: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次学术年会简述

2018海峡两岸中生代学者建筑史与文化遗产研究工作坊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2018年度会员代表大会

突破遗产保护的边界:ICOMOS CHINA青年论坛

复旦大学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石窟寺保护论坛

第二届中国传统雕塑传承与复兴学术论坛暨“传统雕塑当下再造:雕塑家驻地创作活动”

“再识遗产:保护 阐释 合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意大利合作成果汇报交流会

贡布里希研究论坛暨文献展

东亚地区木结构建筑彩画传统工艺与科技保护研究研讨会

第二期UNESCO-CACH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能力建设培训班

城市·风景·遗产:第四届北京林业大学学术论坛

美术史的知识生产:第二届王逊美术史论坛

美术史的知识生产:第二届王逊美术史论坛议程

REFRAMING CHINESE OBJECTS:International Workshop

中国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暨大讲堂


征稿通知

 

山西大学考古系四十周年纪念论文集《不惑集》征稿启事

第四届中国民族史研究生论坛

“美术遗产”征稿启事

《建筑史》丛刊来稿须知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标识征集启事

“面向空间再生的保护技术:建成遗产保护技术国际研讨会2018”最新通知

第十二届全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征稿函

2018西南聚落青年论坛(西南聚落研究青年学者网络第三届年会)第一次会议通知

2018年中国建筑史学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中国文化遗产》征稿启事

《中国民族博物馆研究》征稿启事

芝加哥大学/盖蒂基金会中国美术史博士论文写作研习营招生启事

他山之石:国际文物保护利用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预通知

第七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通知(第一轮)

关于举办国际文物修护学会-故宫博物院2018北京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文物出版社“青年学人出版扶助计划”2018年征稿函

“零点计划·关于当代中国画的反思”系列批评文章征稿函

中国观察:文物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

继往开来的中国考古学与文化遗产研究:第四届全国青年考古学者论坛(第一轮通知)

儿童:第八届中国设计学青年论坛

《风景园林》杂志2019年专题征稿启动

“《民俗》周刊创刊九十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通知(第一号)

继往开来的中国考古学与文化遗产研究:第四届全国青年考古学者论坛(第二轮通知)

《文博学刊》杂志征稿启事

本土·地域·差异:第八届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

“中国观察:文物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

2019年《建筑遗产》杂志征稿启事暨订阅方式

《西藏文物考古研究》(第三辑)征稿通知

传统与现代:第二届“策展人的诞生”报名

三山五园文脉传承与创新发展:第五届三山五园研究院学术研讨会

传统与现代:第二届“策展人的诞生”报名(第二次通知)


其它信息

 

2018新年特辑之一:嘉德·艺术之美

2018新年特辑之二:斯飞·古迹之美

“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展览特辑之一:穿越艺术与真理——工作团队随记

2018春节特辑:源流·古物之美

金维诺先生讣告

“自媒体与学术传播”特辑之一:“天台学设”的2017

“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展览特辑之二:欧亚遗珍——学术研究集萃

此声长情:“世界遗产之声”一周年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志愿者招募:与我们一起,守护文物!

有窗户的单子:马佳伟个人画展

视觉经验特辑之一:纳喀索斯之影——现实、图像和绘画性

中国国家博物馆: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

“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览特辑之一:逻辑与纲要

视觉经验特辑之二:在永恒轮回中醒来——读刘庆和《同尘》

“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览特辑之二:解读与新知

2018毕业季特辑之一:艺海之下——由“基弗在中国”引发的话题事件与前后论争:“基弗在中国”事件综述

2018毕业季特辑之二:莫高窟第285窟南壁“五百盲贼得眼”故事画重读

2018毕业季特辑之三:文物修复原则与价值的双向取舍——以“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修复工程”争议为例

2018毕业季特辑之四:从批判对象到艺术经典——建国后的印象主义接受史研究

寻找文化遗产筑梦者:第十届“薪火相传”评选活动

永不落幕的跨文化之旅……

温故知新: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新生推荐书目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雪漠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

恭王府中青年艺术季:仲清华绘画作品展

“恐惧折叠:认领你自己的童年阴影”展览

视觉经验特辑之三:有风吹过——从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

千年壁画 百年沧桑:古代壁画暨流失海外珍贵壁画再现传播与展示巡回展览(太原站)

中国人从哪里来?

日常之诗·乔晓光:当代剪纸个展

你看到的盛唐气象,都是假象……

视觉经验特辑之四:对“古典”的批判式继承

满庭芳:刘明才诗词书法作品展

“美术遗产”2018年总目录


相关链接:

“美术遗产”2016年总目录

“美术遗产”2017年总目录



“美术遗产”2018年总目录

专业学术资讯 优质阅读体验

美术|考古|建筑|文物保护


留言读者有机会获赠《斯飞日历2019:世界遗产胜览》!

“美术遗产”2018年总目录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