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有些人而言
撑起生活和热爱的
只是从小妈妈教的老手艺
……
千年蜡染
蓝靛草,又名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预防感冒等药用攻效。然而在苗家人手里,它们却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染料。

排倒莫是黔东南传承蜡染技艺较大的村寨。这里的苗家人是古老的蜡染技艺保留者,他们在这块土地上经营着自己的日子与蜡染艺术,使排倒莫的蜡染画及其工艺成为丹寨蜡染文化的代表。2006年,以排倒莫蜡染工艺为代表的丹寨苗族蜡染技艺已经被列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光花老师就是贵州排倒莫人。她在12岁就开始和母亲学习蜡染,在母亲的手把手传授中,她把世代相传的民族技艺深深刻在骨髓里,灵活用在生活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蜡染第四代传承人,一直以来从事苗族蜡染手工艺术制作与技艺传承,她不仅在业内享有盛誉,而且还为苗乡妇女创业树立了典型。
心灵手巧的苗家女孩
由于排倒位于丹寨三都两县交界,地处群山峻岭之中,区域特殊,使这里世代生息的苗族种群和独特的文化个性得以保留。这是一支爱美而又富于创造美的民族。这里,每个女孩和妇女都是艺术家,从孩童时起都要学习织布,学会蜡画,早早的就将自己出嫁的衣裳准备,在努力实现从蛹化蝶的美丽蜕变,只为做一次聪慧、艳丽而又满足的新娘。

这里的人们几乎家家养蜜蜂,品尝蜜汁,用蜂蜡作画,点缀人们的日子。她们种植蓝靛草取汁水混合生牛血浆染着白布,裁剪成了衣裳,蓝色构成了这个民族审美取向,衣服蓝中泛红,庄重而不俗气,透射出丹寨苗族的灵动与智慧,是把这个民族厚重的历史穿在身上,是唐宋遗风。

生活在排倒莫的苗家女孩,她们自己栽靛植棉,纺纱织布,画蜡挑绣,浸染剪裁,在劳动中,长期受如此优美纯净的大自然的熏陶,更加丰富了生活的情趣。
对话巨匠汇,让传统走出来
受巨匠汇邀请,蜡染非遗传承人王光花老师和丹寨云上蜡染创办者王方周老师共同来到深圳,身为蜡染的忠实爱好者,王方周老师更是穿上了自制的蜡染服饰,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儒雅气息。
站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中,看到来来往往形形色色的人们,感受着这个灯红酒绿的世界,王老师不禁疑惑,蜡染怎样才能走出丹寨,走出贵州,它能在这里留下一席之地吗?

带着这个问题,王老师来到巨匠汇,受到了巨匠汇小伙伴们的热情接待,巨匠汇董事长陈普月更是为他们答疑解惑。“巨匠汇是复兴传统非遗产业的推动者,我们有实力来孵化民族工匠品牌!”
同为蜡染爱好者,王光花老师与王方周老师的共同愿望是守护传统,让村里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手艺继续发扬光大,通过他们的努力,让蜡染走向全国,甚至是全世界。

一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除了王光花老师这样孜孜不倦进行手工艺产品设计、创新和传承的手艺人,更需要大的机构和平台的介入。
巨匠汇就是秉着复兴传统手工艺的理念,才有了王老师他们的深圳一行。不光是蜡染,巨匠汇还会通过自身既有资源和平台优势,继续发掘更多的中国手工艺,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手工艺产品中蕴含的工匠精神,让更多的消费者买到质优物美的工匠级产品,也真正助力传统手工艺在现代复活。

希望更多人加入
与巨匠汇共同保护非遗文化
让非遗文化联通世界
走向大众,走向国际,走进生活,走进我们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