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源文化遗产):【清源专访】吕舟|亚洲文明交流的意义

图/“维护亚洲文明多样性”平行分论坛 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5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聚焦 “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商亚洲文明发展之道,话亚洲合作共赢大计。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吕舟参加大会“维护亚洲文明多样性”平行分论坛,就“开放包容与交流互鉴”议题作了交流发言。清源在会后专访吕舟教授,从大会最前沿带大家认识与理解亚洲文明交流的意义和文明交流对于遗产保护领域工作思路的影响。
清源:请问吕舟教授,为什么要专门谈亚洲文明之间的交流?亚洲文明的多样性体现在哪儿?
吕舟教授:
亚洲本身包括了几个很重要的文明:西亚的两河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之后的波斯文明也具有世界性的影响;中亚地区的游牧文明;南亚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印度河流域的古老文明;还有中国代表的东亚古老文明。
历史上亚洲这些文明的发展之间是相互促进的,正是习主席讲“文明互鉴”的体现。在中亚、南亚、东亚,曾经发现大量的波斯时期,甚至更早的玻璃制品等文物。日本学者编写的亚洲文明史中介绍,正仓院收藏的画中有些表现的正是波斯人的形象和艺术风格。这些艺术形象和风格反应了从亚洲西端的波斯到东端的日本的文化传播。同时,文明之间的影响是相互而不是单向的。反过来自东向西,不仅中国的丝绸影响了波斯帝国的奢华风气,大量的中国瓷器也影响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将近2000年的历史中,亚洲地区的文化通过交流相互融合。比如佛教从尼泊尔起源,在印度次大陆传播,再从斯里兰卡经过海路传播到东南亚地区。所有这些地方的历史建筑,就有很多相同的风格。同时每个地方有自己在传播过程中和本土文化的融合,这就体现了文明的相互的交流、对话。佛教从阿富汗经过敦煌,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原地区,今天在云岗石窟的造像中仍可看到有健陀罗艺术的特征,而随着佛教文化中国化,之后的龙门石窟才能建造出本地化艺术风格的卢舍那大佛。没有佛教传入,没有早期的健陀罗艺术影响,我们未必看得到今天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的形象。
文明在传播过程中给一个国家带来的可能是生活方式的变化,还可能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例如丝绸对日本、特别是近代,在日本也发展出很好的丝绸工厂,制作有极高品质的丝绸。丝绸传播过程当中带动了这些国家产业的发展,瓷器又何尝不是如此?
古代世界的历史对我们今天来说是智慧的积累。我们生活的亚洲今天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今天我们是不是应该更为开放的交流、分享,促进今天亚洲范围内的文化的发展?我觉得这是本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维护亚洲文明多样性”分论坛的基调。
图/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图/印度象岛石窟湿婆神SHIVA像
图/斯里兰卡波伦纳路瓦古城

图/缅甸蒲甘的日出 © Pyae Phyo Thet Paing(缅甸)
02
清源:请您谈谈当前我国举办“亚洲文明对话”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吕舟教授:
如果没有从西亚、中亚传进来的“坐”式的家具,中国人可能仍沿袭汉唐时候席地跪坐的习惯。这种家具的传入,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同时中国人不只是接受或者使用这样的家具,我们还把这些家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和趣味、结合我们的工匠技艺来融合发展,创造、发展、形成了明式家具这一艺术技术的巅峰之作。
习主席在这次大会上提出了4点主张,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这正是一个互学互鉴——创新发展的例子。
通过交流和对话,人们会有更开阔的心胸和视野,会具有更大的包容性。这本身就是进步,就是发展,就会融合更多我们认为先进的或者有意思的东西,吸收到自身文化当中去。如果没有这种包容,没有这种对于其他文化的理解,而采取一种敌视的或者禁锢自己的态度,不可能有发展。中国在历史上的汉代、唐代,就是包容并吸收了很多外来文化,而成为东亚文明发展的高峰。近年中国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改革开放。什么叫改革开放?就是对世界敞开大门,学习世界上好的东西。
文化交流促进我们自身文明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并不是替代多样性的,不是谁替代谁,而是相互的,让每个文明在这个过程当中都获得利益并成长。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邀请我们的亚洲邻居来共同探讨亚洲的问题。
交流当中不同的文明之间可能会有一些质疑和矛盾,但是怎么解决这些矛盾?通过文明的对话交流,大家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尊重各自的关切,最后达到一种平衡。
图/唐骑驼乐舞三彩俑
图/伊朗帕萨尔加德 © Sorush Angabini 图片来自UNESCO世界遗产中心官网
03
清源:请问吕舟教授,亚洲文明对话交流或者整体上这种对当代文明对话的鼓励,对于我们遗产保护工作领域有哪些促进?
吕舟教授:
我们对于不同文化的认识,是通过交流理解“不同”,交流中可能首先看到其他民族、国家如何看待自己的文化,他们有没有独特的角度,他们的文化有什么特点。比如说在讨论活态遗产时,很多其实是源于东南亚地区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例如教科文组织在越南做《会安草案》,从那个地方的活态遗产出发讨论遗产保护。这引导我们深入思考我们是不是也有同样的问题?在保护方法上这些国家做的实践能不能给我们借鉴?比如澳大利亚的《巴拉宪章》,它建立在澳大利亚遗产保护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为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指导,这些都对我们有所启发。
从我们自身来说,眼界宽了,看到全世界不同地方的实践,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来丰富自己、尝试新的做法。而新的做法肯定要根据当地的情况,不可能把越南经验、澳大利亚经验照搬,要融合并根据中国的情况、法律和中国面对的具体问题做调整,这就是我们的发展。
在吸收借鉴的前提下成长、进步,积累了中国经验,再把中国的经验分享给世界。比如在遗产保护领域,今年6月中国和非洲合作的世界遗产保护知识分享能力建设项目,也是中国和非洲之间交流合作的新尝试。我们在世界遗产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把经验分享给非洲,但这个经验是不是完全适合非洲?还要到非洲去更进一步的交流,去改进它来适应当地的情况;去当地了解哪些类型的遗产的保护经验对非洲来说是匹配的。可能从文化的角度,我们对非洲还比较陌生。通过这种交流,我们更深入地认识非洲,也更能理解非洲的文化。交流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不仅仅是支持或者支援某一个地方,你从中也得到了很多东西,学习到了很多,也带来了自己发展的动力。

图/越南会安
图/非洲马里阿斯基亚陵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亚洲全部47个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及国际组织的1352位代表共同出席大会。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提出4点主张: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表示,我们共同分享历史,结下深厚联系,又有共同想象,这使得我们能够更有韧性,能够塑造和平。文明对话的意义,还在于对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
本次大会包括开幕式、平行分论坛、亚洲文化嘉年华、亚洲文明周活动四大板块,涉及相关活动110多项。15日下午举行的6场平行分论坛,分别围绕亚洲国家治国理政经验交流、维护亚洲文明多样性、文化旅游与人民交往、亚洲文明传承与发扬的青年责任、亚洲文明全球影响力、亚洲文明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议题,共商亚洲文明发展之道,共话亚洲合作共赢大计。
15日下午举行6场平行分论坛,其中以“多彩亚洲、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维护亚洲文明多样性分论坛,由中国教育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举办,论坛邀请了亚洲国家常驻教科文组织代表、教科文组织总部及驻亚洲地区官员、亚洲国家大学校长、知名专家学者等中外嘉宾与会。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韩国常驻教科文组织代表李炳铉在论坛致辞。

图/吕舟参加大会“维护亚洲文明多样性”平行分论坛作交流发言

图/吕舟教授在会后接受凤凰卫视资讯台专访
吕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长
扫描二维码查看清源作者:吕舟教授文章合集

温馨提示:
清源目前支持搜索的关键词如下
遗产地| 鼓浪屿| 蔚县| 景迈| 团山| 碧山| 呈坎| 景德镇| 庐山| 遗产点| 佛光寺| 千佛崖| 拉加寺| 双林寺| 宝梵寺| 二王庙| 明十三陵| 太和城| 喇家遗址| 周口店| 灵渠| 遗产类型| 石窟| 石质文物| 壁画| 彩塑| 城墙| 遗址| 木构| 乡土遗产| 近现代遗产| 灌溉遗产| 专题| 世界遗产大会| 藏式建筑| 道教建筑| 洞天福地| 学术资讯汇| 建博会| 清源作者| 吕舟| 魏青| 张荣| 邹怡情| 吕宁| 陈怡
*本期专访文字由李建芸、胡玥整理,经吕舟教授修改审定。文字图片如无特殊标注,均来源于网络。
清源文化遗产
我们是一群工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第一线的青年,跟您分享实践思考、学术成果、思想碰撞,以及深入遗产地带来的好吃好玩。
*有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或疑问,直接微信回复公众号。
微信丨mobiheritage
网站丨www.chcc.or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