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市

市政观察|如何对待报刊亭

据媒体报道,8月1日前后,北京市朝阳区有72个有正规经营执照的报亭被拆除。


这场拆除报刊亭行动,是由北京朝阳区委所主导、朝阳区城管局执行,朝阳区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此事属“整治占道报亭”行动的内容,该行动是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的要求。但北京市政市容委称,只是要求对报刊亭 “违规卖水、食品”方面进行治理,并没有大规模拆除报刊亭的规划。为何这两个部门的说法不一致?往前追溯,我们发现,2011年,北京市城管局脱离市政市容委,改由市政府直管。


更大的纠纷,是在朝阳区城管局与北京市所有邮局报刊亭的业主单位——北京市报刊发行公司之间发生。朝阳区城管局表示,拆除报刊亭经过协商,但北京市报刊发行公司表示,没有收到过包括口头、书面等任何形式通知,事后也未收到任何相关单位的说明,报刊亭摊主表示他们只收到口头通知,没有书面通知。而据《中国经济周刊》等媒体报道称,实际拆迁过程中,发生多起暴力执法。


不过,北京朝阳区政府拿出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2014年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治理工作方案》和北京市报刊亭设置规范,称此次整治有据可查,是移改报刊亭而非拆除,对报刊亭主中确实有困难的人员,将给予救助。


如何对待书报亭?有的城市主政者,认为报刊亭会对城市交通和市容造成影响。去年4月,郑州市干脆将所有报刊亭拆除,当地城管部门将此视为10年“对抗”报刊亭取得了最终胜利。也有人说,对报刊亭进行改造、挪移,就不会出现问题,国外在这方面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


而在书报亭的功能方面,伴随着人们的阅读渠道逐渐偏向互联网和手机,一些人认为它该退出历史舞台,而另一些人认为,恰因为如此,书报亭承载了公众阅读多样性的使命,不能废弃。


其实,纸质报刊阅读量下降是客观事实,报刊亭无法指望依赖出售报刊维持运营,现在很多书报亭不得不顶着“超范围经营”的罪名,同时售卖饮料等。不过,只要书报亭能维持正常运营,就应该让它存在。至于说,影响城市交通和市容,只要规划好,就不会产生问题。至于有些人认为书报亭是城市文化标志,保卫书报亭就是保卫纸质阅读,我恐怕书报亭无法承担这一重任。


拆除书亭是个公共政策问题,应基于广泛的公共讨论后决定。北京市有关部门并未与报刊亭管理部门和报刊亭摊主进行充分说明和协商,就先把报刊亭拆了,是不太说得过去的。对于这类公共政策,应该由地方人大来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讨论,最后决定,然后交由行政部门执行。


(作者系澎湃新闻记者)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