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坡村传说故事
高家坡位于井陉县城西南十九公里,明正德年间(1505—1521年),高氏祖自本县矿区校场迁此,定居在四面环山、坐北朝南的一石坡,便冠姓字名村——高家坡。
高家坡建庄500余年,繁衍21世,230户,760口人,无一户外姓。村内民居随山势高低顺势而建,层次错落、就地取材、以石做料,石头窑洞、石头瓦房、石头平房、四合院、台节院、二节院4500余间。现保存完好的四合院12处、台节院4处、二节院2处、祠堂2处(忠义祠堂、楼院祠堂),百分之九十的居民都有石券窑,户户相连,家家相接,宛如城市高楼一排排、一层层,一街又比一街高。村中主街从北至南,石头铺就,锃光瓦亮。
勤劳的祖先开山起石填土造田,所有梁、岭、沟、坡无处不建地堾,处处有梯田,层层叠叠、弯弯曲曲,田地随山势好似长蛇环绕,现有耕地1155亩,其中水浇地310亩。
高家坡有古庙11处,三座古戏楼保存较完好。山高石头多,高氏先辈石匠多,刻石碑、隐峰勾石,券石窑、石桥等20多样,石活样样精通。先辈石匠曾到山西昔阳券石头桥。现尚存完整关帝庙戏楼四根石头柱子,每根粗1.05米、高2.5米,一块石头一根柱,蔚为壮观。村现存水池碑、打井碑、古庙碑、戏楼碑、廊房碑、坟茔碑40余块,古石狮子1个,古石旗杆底座1个,石碾石磨20盘,2盘至今使用。石头天地庙50个,拴马石3个,石桥1座,还有隐峰勾石、台阶、石门栋、石流水槽、小皇磨几乎家家都有,石头器物村中随处可见。村内原有铁匠坊2个,剪子、镰刀各种铁活能做21种之多,高臭小剪子最为出名;木匠6个,做扇车、山地犁、平房瓦房木架子等各样木工活30多种。现尚存吹火风箱、木种式、木斗、木小安、木栌栌、木大锯、太师椅、古老木扇车(扇出的谷子、秕谷、粗糠各是各的)。本村有烧砖窑,村中盖房用的青砖均为本村烧制。
村中忠义祠堂定有家规,老三股、小三股共六股,股股有案谱,年节挂,焚香祭祖传后人。现尚存3小股谱书。现有农户保存完好的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中华民国时期的官契、业户执照、土地使用证、中华民国印花税票数十份。这些契约历经几代人传至今日,村民倍感珍贵。
古槐位于村正街中央,树干高6.2米,树围3.6米,树荫覆盖面积达225平方米。此树为大明正德年间高氏老祖亲手栽种,五百年来,古槐历经沧桑,仍枝繁叶茂,葱绿茁壮。古槐神奇的伸出粗大的三股树枝,一枝翘首蓝天,一枝石朝南山,一枝主干龙身分枝龙爪头北尾南形如巨龙腾飞。高氏建庄老三股,古槐象征老三股,股股人丁兴旺。古槐是历史的见证,古槐是高氏的荣光,古槐是百年的珍稀。
官房位于村大街正中央,砖石木结构,房顶扣筒瓦猫头,建筑年代不详。屋内荆柴柱子黄栌梁,稀有罕见。解放前后这里是村民的娱乐中心,演戏、杂耍、说书、道古言、下象棋、打麻将都在这里进行。村东大门为东阁,西大门为西阁,都是底层石拱券上层楼庙宇。高记庭石头院东屋、西屋、小南屋、北上屋都是石料砌墙石头券,北上房石窑洞,外观不现,窑内子母洞、石窑土窑、窑套窑,石头台阶、石头天地爷、石头铺院是全村标志性石头建筑。
村里的乡土酒坊在解放初期开办,距今六十余年。勤劳忠厚的前辈人,木筋铁鏊、石碾压槽、土窖发酵,采用村南泔石山下小池水、山上的泔剩水、天雨水,经泔石矿物的渗滤,水清、凉、绵、甜。土法酿制红枣酒,酒味香浓,回味悠长,喝一口暖胃润肺,通经络、顺气血,浑身舒服。常饮红枣酒,体健身壮,八十岁老人面色红润、气不喘。酒师傅民众送号,双芳红枣酒誉满井陉、鹿泉、省会石家庄及山西平定、昔阳、阳泉。
粉条坊解放后开办延续至今,农户用自家种的红薯土法精细加工,不掺任何假料,实实在在的红薯粉面,纯纯正正的红薯粉条,多年来,四乡八村村民争先购买。
《井陉县志》载,高子明属高家坡“忠义祠堂”家族第五世传人。相传万历年夏日的一天中午,他在关帝庙廊处歇晌,梦中红脸人耳朵痒,叫他掏耳朵。梦醒后,他见庙内关帝塑像耳朵处有一马蜂窝,就伸手掏掉。出庙看见上衣压在戏楼石头柱子下,他抱住石柱一提,把衣拽出。从此,四百斤石头狮子他每个腋窝挟一个,健步行走,面不改色,气不喘。三百斤打场石碌碡能单手举起放在树杈上。桩桩件件奇事,高子明威震太行声名远播。
文:井陉文联、高家坡村
摄影:何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