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市

美苑英华丨“美术遗产”的故事:艺趣庆佳节



“美术遗产”注册一年多以来,秉承“传递专业学术资讯、提供优质阅读体验”的宗旨,希望既能顺应信息时代的生活方式,又为深入研习和交流提供可能,兼顾专业性与多样化,以期得到众多读者的鼓励和支持。

 

“美术遗产”在创办之初便注意到题材策划和视觉识别的重要性,所以在活动、栏目、稿件、头像、格式、排版等方面均有统一考量,而且在保持原有风格基础上不断完善。即将发布的系列文章便是对于上述相关元素的介绍,可能关于运营和编辑事务,也可能涉及相关学术知识,敬请期待!


2016年中秋节前夕,“美术遗产”发布了第1款电子贺卡。此后,这一做法成为“美术遗产”的惯例,至今已推出6款风格各异的贺卡,多以中国古代绘画和民间美术为主要设计元素,并配以诗词佳句。藉由艺术与节日,沟通编者与读者,谓之“艺趣庆佳节”!



2016

中秋节

设计:李易

素材:(宋)李嵩《月夜看潮图》

贺词:(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2017

新年

设计:薛敬亚

素材:(宋)范宽《雪景寒林图》

贺词:(明)叶颙《已酉新正》


2017

春节

设计:李孟彧

素材:陕西安塞民间剪纸

贺词:(魏)曹植《元会》


2017

元宵节

设计:李孟彧

素材:(明)佚名《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贺词:(明)王磐 《元宵漫兴》


2017

端午节

设计:李易

素材:陕西延安民间剪纸

贺词:(唐)张建封《竞渡歌》


2017

中秋节

设计:刘璐

贺词:(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


题图:齐白石《天香》



设计随想


做点平面设计是我的爱好,美术史也是。总感觉美术史其实也是一部设计史,只不过有名或者无名的设计师们早已不在场。贺卡的设计灵感很多时候就来源于美术史与现代审美的结合,失去了原初语境的作品也仍然具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我们可以提取壁画或者卷轴画中回旋或S形活泼的构图,或者利用画像砖中的剪影效果,或者直接将玲珑复杂的纹饰和古绢淡雅的底纹作为素材以打破平面的呆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作品也都是从前的人们留给我们的视觉文化遗产。

——李孟彧



时间分秒流逝,历史长河冲刷着岸边山石,带走的是腐朽轻飘的枯木沙石,留下的是浑厚晶莹的坚石厚木,历经朝代更迭,优秀的文化艺术总闪烁着光芒启明现代。无论中外,每当接触到这些遗存下来的建筑、壁画、石刻等艺术品,仿佛触摸到了历史上那个时间点的时代脉搏。通过“美术遗产”,以时代回望时代,以时代对话时代。

——薛敬亚



啊喵,画画这种用感觉来控制双手的事情,真的是不可言喻。因为我这个人比较懒,所以这些年练就了一种技能就是用最少的线条去表达一个事物或一种感觉。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次的电子贺卡中的线条和图案少得可怜。月亮嘛,一个圆就好,然后下意识的在上面画螺旋圈圈就是月球坑啦。最大的圆环可以理解为光晕,又或是水中泛起的涟漪。对这幅画的理解完全看你自己的感受哦。最后感谢“美术遗产”对我的信任,让我参与绘制中秋节电子贺卡~祝大家中秋快乐,怎么吃都不会胖!

——刘璐


关链接:


“美术遗产”的故事:瓦萨里研究的学术史(上)

“美术遗产”的故事:瓦萨里研究的学术史(下)



美术遗产

传递专业学术资讯

提供优质阅读体验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