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CRA秘书长
刘煊岐
我是80后,土生土长的乡村人,儿时的印象里,父亲很爱研究唢呐、二胡等乐器,也对做这些乐器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用现在的眼光看,也称得上一位民间手艺人。
母亲对父亲的手艺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不务正业。按照母亲的理解,好好读书,走出大山,不要像老辈人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才是正经之事。
刘煊岐没有辜负母亲的期盼,走出了大山,来到北京求学,再到现在工作许多年。期间每回一次故乡,都会对故乡的变化有着不一样的体会。
刘煊岐的家乡在陕西省旬阳县龙头村。在他的回忆中,儿时的元宵节,孩子们闹元宵都要玩灯笼。每家每户的家长都会给自己的孩子做一个灯笼,各式各样,有南瓜灯、冬瓜灯、兔子灯等。孩子们总是提着自己的灯笼走街串巷,玩捉迷藏。有一次他的大堂哥带小伙伴们爬麦秸秆堆成的草垛子,一不小心从两米高的草垛子上滑了下来,令他印象深刻。而现在回去过年,大家基本上都足不出户,即使是约玩也很少坐下来聊天。
外国人体验龙头村社火
正月初三起,一般所有村民都会聚在一起筹备社火,做灯笼、龙、狮子和旱船。花灯在社火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灯在谁家烧着了,就叫“红灯了”,这一家来年都会红红火火。社火一直要庆祝到正月十五,还要进行其他仪式,如玩龙、出灯、拜河神、给龙和狮子点睛等。
那时候,基本上所有人都不会去计较劳动成本,一起庆祝的氛围很浓郁。现在社火则很难玩得起来,一旦要玩,大家会算工钱,还要考虑谁来牵头,牵头的人怎么吃饭。除此之外,村里好多人还会为地皮等乱七八糟的事情发生矛盾。
老外乡村过大年
2015年,他和刘正祥老人一起,在家乡组织了一次已然中断了20年的社火。这一年社火做得不是那么全活,缺少了龙蛋、彩船等道具。但是大家一起动手的过程不仅其乐融融,还帮助化解了两家人的矛盾。
正月十三晚上,社火队伍挨家挨户转门送祝福,家家户户放鞭炮迎接,上百村民前来参观了这久违的盛大场面,其中不少是从外村翻山越岭而来的。这次经历让他感受到了文化活动的强大力量,促使他投身到乡村文化保护的事业当中。
刘煊岐在泥河沟进行调研
2016年,在中华网的协助下,他带领来自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土耳其人李爱达、伊朗人马西亚尔·古提、孟加拉人多希德、印度人阿尼尔在龙头村进行了为期5天的“老外乡村过大年”活动。在这5天里,外国人们与村民同吃住,一起玩皮影、闹社火,感受民间鼓唱乐、刺绣、手工艺制作等非遗文化,成为了这个小山村里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
10月29日,“守艺中华·锦绣中国行”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作为启动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走进守艺2.0时代”为主题的文化沙龙同期举行,刘煊岐以嘉宾形式参与了对谈,讲述了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志愿者协会和中华网一起发起“守艺中华”这项公益项目的缘起。
“2015年,赶在平安夜之前,我们来到了位于湖南省的一个小村落,除了做一次本村的信息调研和能力培训外,还打算做一场元旦晚会,我们需要找到本村的文化带头人,整场晚会都计划以本村村民自己完成,以激励村民的文化自信,在走访的过程中颜师傅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位。” 刘煊岐说自己在这场活动里,对这位老师傅印象最深。
图片来自网络
颜师傅是一名老篾匠,有着一手极好的编筐手艺,十里八乡用的菜篮子、背篓、饭篓、捕鱼筐、晒粮的竹席很多都出自其手。从14岁开始给师傅当学徒,学习编制,到自己当师傅教徒弟,这门手艺已经跟了他数十年。徒弟最多的时候,有29名跟着颜师傅学习,自己的儿子也是其中的徒弟之一。只是后来,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对这些手编筐篓的需求也越来越少。
图片来自网络
再到后来,连老师傅的儿子都为了能让自己孩子有更好的教育,而不得不外出打工,以赚取更多的钱供孩子上学和其他生活开支。老师傅的手艺就只能“留守”在自己手里。
这样的故事并不是特例,在中国的乡村里有很多很多。

刘煊岐
刘煊岐的家乡龙头村坐落在一个小山丘的中部,村子里的民居基本上都是石头房子。在他的邻居家,曾有一座漂亮的门楼,据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陕西的门楼(图片来自网络)
几年前,村里还不通公路,大家都想修平房住,就把这个门楼拆了,在那块地里建起了平房。这两年,回想起这个美丽建筑的消失,村里人也感到十分后悔。
刘煊岐表示: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也在不断摸索该找一个什么样的切入点去加强乡村的人才培训,以保护那些正在面临消失危机的手工艺。
庆幸能与中华网合作,并且有了守艺中华这个项目,才有了这么多有价值的、令人感动的手艺人故事呈现在公众视野里。我们还会携手走向更多的地方,把更多地方的文化传播给大家。
守艺中华在黔东南
手艺如何创新发展,需要像杨洁老师这样一批真正了解、尊重本地文化的人,立足本地、扎根生活,研发出可追溯到文化根源和文化自信的品牌产品。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领域的人士加入到这个团队中来,利用自己的优势来传承我们的优秀文化。
(本文基于中华网报道改编)
RCRA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志愿行动,聚合全国农研专家、志愿组织、公益社团、乡友力量,为亟需支持的乡村提供乡土调研、创意传播、社区凝聚、人才培训、生态修复、乡村设计、品牌孵化、创业众筹等多项志愿服务。作为北京志愿者联合会一级社团,RCRA本着精准造血、务实坚持、接力跨界、合作创新的态度,为全国乡村能力建设提供志愿服务。欢迎广大乡村基层管理者、社团领袖、研究人士、设计师、志愿者加入我们,一起实现“文化乡村梦”!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乡村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