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应对新冠疫情专栏

华艺设计陈日飙:化危为机,“免疫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

华艺设计陈日飙:化危为机,“免疫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

疫情给建筑设计企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面对生存发展的压力, 建筑设计企业要具备怎样的核心竞争力来应对危机,实现“突围”?


本期访谈嘉宾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日飙先生,就此次疫情对建筑设计企业带来的影响,以及企业未来发展需采取的应对策略等方面思考作了分享。


华艺设计陈日飙:化危为机,“免疫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

陈日飙

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总经理



1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您认为短期内将会给建筑设计企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这次疫情让众多的行业和企业都备受煎熬,部分企业甚至经历着“生死劫”,拼命想办法“活下去”,有部分企业已开始全员减薪和准备裁员。我认为这个疫情带给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至少会带来三个变化:







企业会反思自身的“安全边界”问题







“安全边界”就是指面对突发事态、处在极限状态下,企业能够保证安全运行的承压能力及程度。例如,企业遇到“不可抗力”后,收款大幅下滑,而薪酬和房租等刚性成本还在支出,企业能支撑多久?这就是企业的安全边界之一。继而会反思:企业的现金流是否足够;业务模式是否过于单一;企业在这样的状况下,员工是否能同舟共济?说到这里,如果一个企业过往只强调结果导向和业绩激励,员工工作的驱动单纯来自于获得收入,那显然在企业遇到突发事情导致经济困难时,员工不会有什么凝聚力,还很可能会作鸟兽散。

在全民共抗疫情的当下,以上的场景和情况正在发生,所以建筑设计企业会反思“安全边界”问题,继而会检视自身,反思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客户品质,反思数字化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反思企业价值观和文化导向,谋求通过一系列的加强措施,从外到内地提升企业自身的“免疫力”和抗压能力,从这个角度说,企业会改变短视的惯性,而着眼长期的发展。除了注重经营业绩的指标,也会注重企业文化重塑和培育精神向心力,让员工在企业低潮期依然共患难、不离不弃,企业更有韧性地活下去。







企业会更审视自身的“危机应对”能力问题







不管什么背景的企业,不论之前或当下的业绩好坏,未来依然可能有“黑天鹅”事件发生。突发事件发生时企业怎么自救和自保?各项指令是否能迅速传达到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和人员?各项反馈信息能否及时接收,汇集到管理层并及时做出回应?所以这就对企业内部的组织模式、管理能力和信息传递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当然这次还倒逼全民启动线上模式,学生上课切换到在线教育,餐饮停业依靠线上订餐拓展外卖开启自救,企业无法现场复工切换到线上办公模式,都在检验每一家企业的应变能力。这时候那些在之前就做好了比较充足准备的企业,例如行业里面有部分企业之前就投入资源建立了比较全面的数字化办公平台,在软硬件都有比较好的线上办公解决方案,其业务和生产就没有受到较大影响,反而获得了甲方的好评。







企业要反思 “持续发展”的问题







所谓“居安思危”,这次突发疫情确实让很多企业经受住了考验。但是也要看到,其中有一些大型企业因为规模大、员工多,反而刚性成本大。比如餐饮品牌西贝——“疫情致2万多员工待业,贷款发工资也只能撑3个月”。所以很多时候“规模大”并不能等同于“抗风险强”。

俗话“船小好掉头”,我认为有些规模已经达到数千人或者更多的大企业有时候风险可能更大,尤其是在第一季度多数企业都停工停摆的时候。这些年有不少企业每年增长30%,甚至50%,眼里只有做大做强,一路狂奔之际,他们要不断修订企业的增长边际,不断调整战略发展方向以达到预期目标。

真正有成长价值的企业会穿透一些表面的经营指标和冰冷的数字,回归到企业的初心上去,需要认真思考企业的核心价值和战略意义是什么。比如说:自身的商业模式会不会比较单一;眼前盈利能力强的板块会不会有萎缩的可能;是否需要培育“明天”的业务为企业铺设新的业务线;重新思考企业发展的使命是什么;自己员工的目标有没有和企业的愿景结合……



2

在这段特殊时期,建筑设计企业面对生存发展的压力,您认为要具备怎样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应对类似的危机?


企业要能在激烈的市场中持续发展,关键还是要有自身的差异化能力,或者说是有部分能超越同行甚至领先同行的能力。俗话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这个能力有可能是一个领先的设计产品,一种超前的服务模式,一个顶级的专家团队等。

关于如何应对类似危机,我认为每次危机对企业而言都是一种检验。有些企业可能没能熬过去就倒了,而在这场压力测试之下能活下来的企业,大部分都会补齐自身短板,并能获得提升和成长,未来再遇到这样的危机,自然会更加淡定从容。

具体说来,还是要更注重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避免片面注重规模扩张和数据指标,而忽视了企业内功的修炼。同时要注意企业的信息化软硬件投入,让公司的管理更趋向数字化应用。公司也需要不断提升线上办公的能力,此次疫情让很多企业启动了远程办公模式,但由于设计工作需要频繁、及时地进行沟通,我问过许多同行朋友,大家体验过一段时间的线上办公后,还是觉得效率远不及现场办公。其中线上办公效率比较高的公司,一般之前在线下就有比较扎实高效的生产组织模式与任务分配机制,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员工都训练有素,自觉性、成熟度和自控力都比较好。这些都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对于主营业务相对单一、以建筑设计为主的企业,疫情影响下如何实现“突围”?


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我想以点带面提出一些可能性:







首先,企业要培育差异化核心竞争力







继续深耕细作原来擅长领域和优势区域,并适时择机洞察市场需要,研发产品,解决客户痛点,拓展创新业务新增量。疫情过后,可以预见全民会更加注重建筑产品的健康和安全,在此方向上进行产品的研发创新一定有巨大的商机,也可能就是未来自身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







其次,企业内部要不断变革组织和提升管理







市场在快速变化,客户需求在迭代升级,设计企业的组织管理不能僵化。要不断围绕“价值创造”的逻辑,来变革和打造企业内部共生的组织系统,并不断投入资源进行数字化和精细化管理升级,才能直面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







最后,企业要重塑企业和员工的新型关系







管理者要转变用人观念,改变传统自上而下的机械雇佣关系,通过物质和非物质激励并举,短期和长期激励结合的创新制度,变雇佣关系为企业和员工的共生关系;转变人才评价观念,修正人才培养和评价标准,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有实战经验,且具有“一技之长”的管理人员;要打破企业边界,采用线上线下工作结合,内外部弹性组织人力资源,创新用工模式。




建筑设计行业是一个受经济影响比较大的行业。前些年如2014年、2015年经历了较大的下滑,之后恢复并在近几年持续快速发展。但绝大部分设计企业的内部组织模式没有本质改变,广大从业人员依然在从事传统型的相关设计服务,工作节奏依然很快,且强度大,疲于奔命。

然而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了大多数行业,城市因为防范疫情,工厂和企业停工,大部分日常运作停摆,建筑设计行业同样面临巨大的影响,对中小企业甚至是极限受压。

当然这段时间也给所有的从业人员带来反思的时间和空间,我和许多同行朋友交换过意见,我相信“危中有机”,如果企业善于思考并采取有效措施,不但能在抗疫期间稳住业绩,甚至有可能会“化危为机”,在疫情之后还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这次疫情是一次大的灾难,中国政府组织全民抗疫让全球瞩目,这一个多月有许多令人动容的人和事。国家和人民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也空前团结。我们设计行业在这次疫情中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许多的变化,设计企业通过疫情背景下的反思,可以“化危为机”,抱团取暖合纵连横,通过优势互补争取多赢。

“悲观者往往正确,但乐观者往往成功”,相信只要我们提振信心,深度思考,应时而应变,谋定而后动,我们行业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THE END




华艺设计陈日飙:化危为机,“免疫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
华艺设计陈日飙:化危为机,“免疫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

今天(3月18日)下午

16:00-17:00

第四期课程——

“面对疫情危机,

工程设计企业财务自救战”

由具有17年的财务管理与

高层管理经验、

英国IFA财务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

黄灵卉女士主讲

欢迎参与!

扫描二维码可参与

*更多课程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进入天强管理顾问直播间了解详情



“疫情对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影响”特别策划

院长访谈:

◎ 中南市政院杨书平:发挥专业优势,深耕专业领域智能化

◎ 北京建院徐全胜:设计安全建筑,实现“健康中国”目标

◎ 中南建筑设计院杨剑华:这场战斗中,没有局外人!

◎ 骏地设计胡劲松:“三大抓手”,应对疫情危机

◎ 联创设计薄曦:困境突围,谁更胜一筹?

◎ 苏交科李大鹏:在危机历练中构建自身的“免疫系统”

◎ 地平线建筑设计江海东:“急刹车”下,迅速站稳调整

◎ 長江都市院汪杰:装配式建筑引发新思考

◎ 启迪设计&设研院:上市企业如何抗“疫”?

◎ 广东省建筑院曾宪川:转变思维逻辑,促进管理革新

◎ 中冶南方项明武:期待携手开创行业新生态

◎ 华阳国际唐崇武:企业发展要有创新能力与核心技术

◎ 华建集团张桦:发挥信息化管理马车的重大作用

◎ CCDI史佩杰:这是检验企业“护城河”的时机


专项访谈:

◎ 深圳建科院叶青:以“疫”为鉴,重新审视绿色建筑发展

◎ 鲁班软件杨宝明:战“疫”按下智慧城市加速键 !

◎ 中信工程金志宏:后疫情时代,设计企业如何作为

◎ AECOM刘泓志:让2020成为城市求治的元年

◎ 设计院战“疫” | 林同棪汪洋:危中有机 变中求进


更多相关系列文章

请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疫情”

一键pick近期精彩~


监制 | 陈淑英
编辑 | 颜琰 江蓓芬

本文编排版权归@思翔工程设计洞察所有。思翔新媒体电话:021-68868900,邮箱:thinkers_union@tacter.com.cn。

『 感谢阅读 』

华艺设计陈日飙:化危为机,“免疫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

点击这里进入天强管理顾问直播间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思翔工程设计洞察):华艺设计陈日飙:化危为机,“免疫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健康城市:应对新冠疫情专栏 » 华艺设计陈日飙:化危为机,“免疫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