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组织开展的“城市更新优秀案例遴选(第一批)”结果揭晓。在院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总工办组织报送的《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有机更新探索——广州市大源村综合治理与更新单元详细规划》(局部更新类、微更新类)入选第一批城市更新优秀案例,《广府历史建筑“以用促保”更新项目——广州市历史城区标识型传统民居(蟠龙西1号之二)危房活化改造》(单体建筑类)入选2023第八届城市更新大会参展案例。
入选项目速览
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有机更新探索
广州市大源村综合治理与更新单元详细规划
承担部门:城市设计策划所、白云分院
1.基本情况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指示精神,落实关于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重要指示要求,推动广东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广州市委市政府要求扎实推进大源村综合整治提升工作。通过党建引领、生态修复、有机更新、完善配套、产业升级等综合手段,实现大源村从“最大”到“最美”的改变,切实增强了大源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为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和基层治理改革创新提供了广州经验。
大源村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东南部,村域面积约18平方公里,是广州市 “最大城中村”,也是全国知名的“淘宝村”。更新改造前存在建筑体量大、外来人口多等特点,违法建设、交通及公服配套不足、产业低端、治安维稳等“城中村”典型问题突出。

大源16单元(启动区)改造前风貌
2.建设内容
本项目重点围绕党建引领、生态修复、有机更新、完善配套、产业转型升级五大方面,开展山体生态景观修复、黑臭水体治理、公共空间微改造、民生设施补充完善、旧厂转型升级、物流园及工业园改造、村居局部抽疏等8类重点工作。
3.项目特点特色
(1)坚持党建引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网格一体化。在全村科学划分出111个网格,并与212个党员责任区相结合,建立起“党委-党支部-网格-党员”四级管理架构,形成基层党建引领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整合“四标四实”及规划信息,建立大源村现状空间基础数据模型,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应对城中村治理难点。依托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将各类服务在网格落地、群众问题在网格解决,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智慧广州时空信息平台叠加“四标四实”数据
(2)科学划定更新单元,分类分期制定更新实施路径
编制片区总体发展规划,合理预判片区开发容量和人口密度。严格落实底线约束与刚性管控要求,实现从扩张型规划到调整型规划的转变。明确村域蓝绿生态网络框架与显山露水空间格局,优化综合交通体系与用地功能布局,高标准补齐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划分20个更新项目子单元,灵活选择更新实施路径。创新性提出“整治提升+政府收储”“整治提升+依法治违”“整治提升+局部改造”三种更新模式,各个项目子单元可灵活选择应用。

大源村更新单元示意
(3)守望绿水青山,强调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与修复
对水体、山体、林地、农田等各类自然资源提出布局与保护利用要求。加强水资源保护修复、农田整治和复合利用,并将生态修复与拆违控违相结合,开展8类26项综合整治实施工程,已经完成沙坑涌黑臭水体整治及生态碧道2.65公里、口袋公园13个。保护与适度利用相结合,滨水岸线100%建设碧道,串联“生态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的公园绿地系统,实现“开门见绿、300米进公园”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沙坑涌黑臭水体整治
(4)推动产业转型,驱动片区高质量融合发展
依托现有电商、物流产业基础,积极引导园区升级改造、产业集聚发展。通过城市更新释放产业用地114公顷,以广佛环城际大源站TOD为核心打造“一核四片”产业功能布局,产居比超过40%。以空间升级带动产业升级,推动大源村从低效的传统电商、仓储物流向以商业商务、科技研发为主的区域商业中心、文创科创中心、现代物流总部基地转型,形成有活力的现代产业圈。

大源电商产业园综合整治
4.实施效果
经过三年多的综合整治工作,大源村已建设完成碧道2.65公里、口袋公园13个、党群服务设施2个、道路品质提升20公里、便民公服设施32个、物流园区转型升级3个,首期启动区综合整治建筑工程已完成60%。大源村从过去“脏乱差”街道、“散乱污”仓储物流、“小散粗”电商作坊,变身为居民喜闻乐见的公园式碧道、网红党群文化广场、新型电商智慧园区。

大源党群文化广场综合整治后实景

大源大龙头文体广场综合整治后实景

大源垃圾分类科普馆综合整治后实景

大源综合整治后儿童设施
广府历史建筑“以用促保”更新项目
广州市历史城区标识型传统民居(蟠龙西1号之二)危房活化改造
承担部门:海珠分院、建筑设计三所
1.项目简介
同福中路蟠龙西街1号之二,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之一,为清末民国的砖木、砖混结构住宅,典型的广府地区竹筒屋。由于该历史建筑年代较为久远,且缺乏日常维护,多处木构件已经严重腐朽,地基存在不均匀沉降导致屋顶局部塌陷漏水,已经严重影响原住民的生活质量,抢救修缮和保护利用工作迫在眉睫。
本项目以“留住乡愁,以用促保”为设计理念,通过历史建筑中保护及活化利用的巧妙结合,在对建筑主要外立面进行修旧如旧的前提下,成功通过对建筑室内功能进行重新规划、还原修复保护价值要素等方式,使得建筑居住品质得到质的提升,实现“用”与“保”的双赢。
2.项目特色特点
(1)科学保护精细修缮,保留岭南建筑特色
建筑的外立面按照最少干预原则,通过清洗外墙污染、彩釉排水立管修复使用等方法,还原青砖石脚的立面效果;其二,对包含满洲窗和趟栊门在内的门窗体系逐一进行科学评价,尽量保留原物进行修补,破损严重的门窗、栏杆等功能构件采用修旧如旧的方法进行修复;其三,墙面、出挑平台、檐下梁等结构构件,以只做维修维护,不改变原有结构、颜色的方式进行修复。
(2)合理优化空间布局,实现“以用促保”
保证建筑面积不变化的前提下,将南面小天井一分为二,并分别设置一个两层通高的通风采光中庭,对建筑内部房间的间隔进行重新划分,实现了功能合理、生活便利的建筑全明布局。同时,设置局部错层,减少一至二层的楼梯长度,提高二层的空间利用效率,保障北立面的结构安全及视觉效果。
3.实施效果
同福中路蟠龙西街1号之二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充分考虑“广府记忆”传承与新颖实用的功能分布,为历史建筑“以用促保”实践提供新方向、新路径,有利于进一步探索高标准、高质量的城市更新实施路径,形成“广州经验”。

改造分析图
改造后首层平面图


修缮后的满洲窗实景图


改造前立面实景图

改造前实景图

改造后实景图

点击查看城市更新优秀案例遴选(第一批)结果公告
https://mp.weixin.qq.com/s/qaQBibPEvobBX1w6YEoTqw?version=4.1.12.6015&platform=win
供稿|城市设计策划所 、海珠分院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院项目入选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第一批城市更新优秀案例”|广规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