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forward
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写道,“一座城市就像一棵花、一株草或一个动物,它应该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保持统一、和谐、完整。而且发展的结果决不应该损害统一,而要使之更完美;决不应该损害和谐,而要使之更协调。”人们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建造城市,共同创造出地球上最有生机活力的生命体,不断探寻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新的平衡。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多年来,在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保留了大量的绿色生态空间,形成了半城半绿、山海相依的独特山水格局,为人与万千物种的共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当前,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深圳持续建设公园里的城市,推进公园与城市的深度融合,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贡献先行示范的深圳方案。未来的深圳,将是一片天人合一的超级“大公园”,既有山海城园交融共生的大美全景,也有生物多样活力多元的生动场景。深规院通过近五年的公园城市规划研究与建设实践,以环境为引领,从宏观到微观、从蓝图到实景,为创造更和谐美好的城市而不断努力。

©图虫创意
01
公园深圳:一座高密度超大城市的生命共同体
深圳位于中国南海之滨,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使这里得到阳光雨露的丰盛滋养,陆海交汇、丘陵起伏、河湖密布的独特地貌,为多样生命的繁衍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
经过四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深圳实现了从仅2万人的边陲小镇向1700多万人的高密度超大城市的跨越。在经济社会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深圳营造了令人向往的宜居环境,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等荣誉称号,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深圳四十年城市规划与绿色营城的发展线
深圳人对待这座城市的感情,就像呵护婴儿长大,怀着殷切的期望,在制定城市规划的起跑线上,就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希望他成为绿草如茵、树木葱茏、环境优美的花园城市。在86版总规编制之初,深圳就高瞻远瞩地提出:“把城市建在公园里,而不是把公园建在城市里”。这可以说是深圳公园城市建设的最初目标和起源,并得以不断传承。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历版规划持续描绘一张蓝图,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搭建弹性生长的带状组团格局,将50%的陆域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形成半城半绿、山海城相依的空间图底,野趣自然与繁华都市共存,千万人口和三万个物种共栖,晕染了深圳公园城市的最美底色。

一座大自然里的城市有着3万多个物种
每年约10万只候鸟停留越冬
©图虫创意
深圳公园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个公园到2022年的1260个公园,成为“千园之城”。大大小小的公园分布在全市各处,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此外,深圳还建成了3119公里绿道和360个共建花园,形成了遍布全城的绿色公共网络。

2005-2022年深圳公园数量和公园绿地面积
数据来源: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02
蓝图规画:把整个城市建成“一个大公园”
2019年以来,深圳承担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全球标杆城市的使命,要营造更优的城市环境也面临高密度、高强度、高建成度的挑战。在市民的体验中,山海河湖难亲近、公园分布不均、公园功能单一、千园一面等问题仍然凸显。生态文明时代,深圳“千园之城”如何再出发,实现从量的增长到质的飞跃?公园城市提供了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预期的公园城市,是“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要实现这样的预期,须从全景维度统筹全域资源要素,将人、自然与城市有机地融合起来,达到和谐与平衡的状态。

公园城市理念:调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人、自然、城市
在深圳市公园城市规划纲要研究中,我们提出推进深圳从“千园之城”到“一园之城”的愿景,通过搭建覆盖全域的公园体系,将山海生境、蓝绿慢网、公园绿地、社区生活连接成一个有机融合的整体,实现从千米、百米到零米的公园城市美好生活。

公园城市空间体系构成示意

深圳市公园城市规划纲要研究总体图景
项目荣获2022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广东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大湾区城市设计奖提名
规划立足公园城市的核心价值主张,通过显特征、知需求、补短板,聚焦自然生态、公园生活、城市名片、绿色创新、协同共治五大方向,以贴近公众的语境提出五大纲领,包括:建设自然里韧性生长的城市、让我们工作生活在公园里、创造多元的城市魅力名片、让绿色增益城市高质量发展、携手共创我们的公园城市,纲举目张引导城市行动的开展和指标体系的完善。

深圳公园城市五大纲领
根据市委市政府后续发布的《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深圳将通过实施山海连城、生态筑城、公园融城、人文趣城四大行动计划,构筑一个通山、达海、贯城、串趣的公园深圳。到2035年,深圳将建成山海城园连通、全民共享共惠、充满活力的全域公园城市,各类公园总量达到1500个以上、各类步道总长度达到5000公里以上。
未来的深圳,将是一片山海城园交融的大美都市。通过借鉴伦敦、新加坡等国际城市经验,更关注自然游憩网络的打造,以连生态、连生活、连生趣的“山海连城”体系为骨架,加强人与自然的连接,促进生态价值兑现。

从深圳最高峰梧桐山看城市 ©图虫创意
未来的深圳,将是一个绿色共享与人文关怀的活力家园。相比于国内大多数城市,深圳已进入空间品质精细提升的时代,公园建设的主线从以规模增长为主到连接、增补、活化。一是强化公园与公园、公园与城市的连接,形成相互连通和具有更高服务效力的公园群;二是加强用地空间的深度挖潜、灵活利用,通过“类公园体”等形式提升公园服务的均衡性;三是通过功能完善、文化赋能、活动运营等方式,提升公园作为市民公共生活主场的磁吸力。

从公园看城市,成为打开深圳的最佳方式 ©图虫创意
03
区级传导:打造各美其美的公园城区
在市级规划统筹下,公园城市理念在区级层面积极落实,多个区相继开展了公园城区建设规划的编制,自然野趣与人文活力相伴的公园城市图景愈加清晰。
例如,福田区作为示范编制了全市首个公园城区规划,以30公里连续的公园环串连山、海、城,打造红树林上的世界级全域公园活力区,推动中心区品质的再进化。

圆满福田,领秀湾心
项目荣获2023年UDAD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奖金奖
盐田区将20公里观海山脊翠脉、69公里半山公园带和30公里活力滨海骑行带全面连通,形成畅游山海城的全景式游憩环线,多维度体验深圳东部大鹏湾畔的山海盛颜。

山海揽胜,畅游盐田
龙岗区以山廊、水廊骨架串联绿色经脉,织补产城片区,将公园生活带到每个人的身边,促进龙岗城区品质的精彩蝶变。

湾东绿都,美丽龙岗——每个人的花园城区
项目荣获2023年广东省风景园林与生态景观协会
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坪山区以全域公园理念统筹马峦山、坪山河、中田园等特色资源,让自然力激发创新,让创新力赋活自然,塑造没有穹顶的全域自然博物馆和创想、创新、创业的美好家园。

全域自然,创想坪山
项目荣获2023年广东省风景园林与生态景观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3 IFLA荣誉奖
光明区细致盘点公园家底,通过精准定量、精细提质、精彩运营、精心治理,为百个公园注入趣味与活力,让光明成为深受市民喜爱,吸引科学家向往的山水家园。

百园生趣,乐活光明
04
实景呈现 : 营造公园里的深圳生活场景
穿越壮美山海
当你背上背包,准备涉足深圳山野,总能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找到最近的上山入口,这是因为在延绵深圳全域的山林中有很多人们自发走出来的小径,是广大徒步爱好者的天然乐园。为更好地保育自然山林,引导市民科学开展徒步活动,深圳制定远足径专项规划,布局千公里徒步网络,以5公里为单元形成线路小循环强化路径指引,上山出入口与具备服务能力的公园、公共交通、绿道驿站等相结合,让市民更便于亲近自然。通过市、区的强联动推动规划高效实施,目前已建成超过500公里的远足径线路。
东西涌海岸穿越线是深圳远足径中最美的一段,我们秉持“大美无痕”的设计理念,对现状错综复杂的穿越路线重新规划,以减法思维先行,采用“非必要不工程”的低干扰策略,探索与自然为友的滨海建设新范式。项目建成后成为了市民亲近原生态海岸的网红打卡地,半年内累计服务人数超10万人。

东西涌海岸穿越线

市民热衷的原生态海岸打卡地
项目荣获2023LA风景园林奖提名
畅游碧波水岸
河流既是连通山海的生物通廊,也是公园城市生活的重要承载。2020年以来,在广东省万里碧道行动指引下,深圳积极推进河流碧道建设,通过水产城共治,让一条条河流从黑臭、难亲近的城市背面,到青绿、可畅游的活力主界面。
深规院与Hassell联合承担了“五河一湖”示范性碧道之一的龙岗河干流碧道工程设计,持续跟踪整体概念性方案到示范段实施落地。通过“庇护、连接、传承”的策略,应对河流暴涨暴落、水岸封闭难到达、水文化难传承等挑战,构建多功能绿色基础设施,建立城市与河流的连接,挖掘客家文化特色与沿线不同的生产生活特征,激发城水共兴发展。

重塑后的龙园水岸 ©Chill Shine 丘文三映

传承与成长的河流家园 ©Chill Shine 丘文三映
项目荣获深圳市第20届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三等奖
▲项目链接 点击查看详情
在盐田区的河流生态修复中,我们以河流再生为出发点,恢复被高架桥等设施覆盖的自然河道,将生态海绵技术与在地化景观设计相结合,重塑山、林、溪、渠,打造可溯溪穿越的峡谷绿洲和海绵科普示范空间。

大水坑河生态修复

中青溪排洪渠生态景观
慢享活力街道
公园突破传统的用地界线,溶解、渗透,与街道融为一体,形成公园化的街区,是实现公园融城的重要方式。在盐田路的改造设计中,我们通过“减法”与“加法”结合的方法,综合慢行交通、建筑立面、景观环境等要素,一揽子解决街道中的基础问题,同时将盐田的山海人文底蕴以景观艺术化的方式进行呈现,赋予一条日常街道在通行秩序中有更多趣味的变奏曲。

改造后的盐田路成为慢享“盐系生活”的人文艺术街道
©Chill Shine 丘文三映

盐田路海港乐园节点 ©Chill Shine 丘文三映
项目荣获2023届SRC街景设计奖提名
▲项目链接 点击查看详情
共创美好社区
体验深圳的公园城市生活,最便捷的方式,自然是从家门口开始的。深圳是国内较早推动社区公园建设的城市,全市1260个公园中,1032个为社区公园,这些公园如同高密度城市中的绿宝石,有的镶嵌在小区家门口,有的洒落在上下班的街道旁。
2019年,为进一步激活城市小微空间,激发社区活力,深圳市推出“共建花园计划”,以社区公共绿色空间为载体,调动专业力量、社会组织、社区居民,通过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进行共建园艺活动。预计到2023年底,深圳共建花园数量将达到480个。深规院持续参与共建花园的实践,服务数十个花园陆续建成,如笋岗街道火车花园,粤海街道种子花园、柘园、缘圆园,深圳大学森林校巴花园等,以亲自然的方式,织补公园生活的最后一公里。

笋岗街道“火车花园”© 曾天培
项目荣获美国AMP建筑大师奖小规模景观类最佳奖、UDAD金奖、IFLA卓越奖、SRC街景设计杰出奖、大湾区城市设计奖优异奖、广东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深圳市十佳共建花园等
▲项目链接 点击查看详情

粤海街道“缘圆园”
项目荣获2023年深圳环球设计大奖优秀奖、IFLA卓越奖

深圳大学“森林校巴花园” ©ZOOM琢墨建筑摄影
项目荣获深圳市环球设计大奖优秀奖、IFLA卓越奖、
SRC街景设计奖提名、深圳共建花园亲自然花园奖
▲项目链接 点击查看详情
企业内部的空间也悄然发生着转变,如在南方电网南山智慧展厅门前,一块88平方米的小微绿地原本是管线突兀、井盖裸露的消极空间,我们以微更新的方式,将低碳环保理念与艺术装置相结合,打造可感知、可来电、可互动的街角艺术空间站。

深圳供电局“璀璨盒子”艺术街角景观
项目荣获2023届SRC街景设计奖提名
▲项目链接 点击查看详情
结语
深圳公园城市,既有通山达海的宏大叙事,也有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我们通过统筹全域塑造超大城市的大美全景,推进规划与景观的无缝连接,将美好的蓝图转化为鲜活的实景。环境引领的公园城市时代已经到来,公园城市的营造水平成为城市“硬”实力的重要体现。我们将在此领域持续探索和实践,以“全景+实景”,在更多地域推进人、自然与城市的融合,为城市提供以环境为引领、以综合技术为支撑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点击关注)
供稿
|
赵纯燕
编辑
|
张志杨
校审
|
李 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UPDIS共同城市):从蓝图到实景:深圳市公园城市规划与建设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