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学术动态】中国碧山村乡村振兴中的乡村创作:创作性实践、文化振兴和社会韧性之间的关系

本刊“学术动态(Planning Reviews)”栏目,推介国内外学术书籍和文献报告、关注国际研究动态和前沿热点、分享规划案例研究。本期“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专栏,向大家推介一篇关于艺术引领乡村振兴的中国案例的研究文献。


(专栏编辑:陈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中国碧山村乡村振兴中的乡村创作:创作性实践、文化振兴和社会韧性之间的关系

来源:LU Y, QIAN J. Rural creativity for community revitalization in Bishan village, China: the nexus of creative practices, cultural revival, and social resilience[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23, 97: 255-268.

【学术动态】中国碧山村乡村振兴中的乡村创作:创作性实践、文化振兴和社会韧性之间的关系

(图片来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journal-of-rural-studies)

有关乡村转型与乡村多功能化的研究与讨论已持续多年,在城乡互动日渐加剧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乡村向城市的过渡已达成基本共识——并非单调的替代,而是兼具话语权、愿景图、物质实体与实践行为的复杂变化。在后生产主义视角看来,乡村的转型是一种源自城市文化消费变化带来的结果。本研究通过综合乡村创作力、乡村创业与乡村社区建设的理论框架,以中国安徽省碧山村为例,就其以艺术为引领的乡村振兴项目对乡村转型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地评估。通过对艺术家与乡村居民的行为分析,一方面证明了艺术性质的创作实践可以推动乡村实现转型,另一方面呈现了该过程中乡村主体性的恢复以及乡村社区韧性的提升。文章同时指出了艺术家群体在此过程中与乡村居民之间可能存在的紧张冲突。

文章首先提出了城乡融合进程中乡村转型与乡村多功能化的多种理论视角。如后生产主义理论通过乡村生计和经济的多样化来理解乡村地区的振兴和价值重塑,而乡村创作力视角又凸显了创作性实践在恢复乡村主体性和弥补乡村地区社会结构方面的作用,此外还采用”演进韧性”的概念来理解创作工作者与村民之间的社会与文化距离,以及其中功利逻辑与非功利逻辑之间的紧张关系。

文章案例选取中国安徽省碧山村,其毗邻县城,这里的乡村居民对城市的生活方式多有向往,这一向往导致了村庄诸多享誉全国的建筑遗产遭受村民破坏。2011-2016年期间,著名艺术策展人来到此地开展一项以艺术为驱动力的乡村社区振兴计划——碧山计划。文章采用深入访谈和二手资料收集的方式追踪了“碧山计划”实施以来的乡村演变历程。对碧山村的创意工作者、当地村民和游客等29人进行深入调研,收集了如宣传和营销材料、官方文件、出版材料以及媒体采访和报道在内的多类二手资料。

首先,在乡村主体性方面,研究通过梳理乡村居民重新认识碧山村本土价值以及在城乡之间重新流回乡村的多样化选择的过程,批判了后生产主义视角下将乡村转型与多功能化看作是城市文化消费结果的偏见。

其次,在创作性实践对乡村的影响方面,研究发现创作举措可以干预并促进乡村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恢复。在创作实践的过程中,居民对当地文化和传统价值进行再认识,促进了集体参与的氛围并逐渐推动养成开放型的知识交流与情景学习的态度,使得创作活动成为一种对话和合作的平台。另外,一些专门用于社会互动和社区聚会的空间逐渐产生,如书店、手工艺合作社和酒店。作为文化活动和事件的场所,这些空间为当地居民、艺术家和游客提供了聚集在一起的机会,促进了社会联系,加强了社区联系的纽带。

最后,研究探讨作为外来人群的艺术家们与村民之间的冲突所在。冲突的源头之一在于艺术家们往往脱离经济领域而专注于文化和社会重建,在优先考虑保护当地遗产和培养对地方的依恋过程中,乡村居民却更强调经济发展对乡村社区的影响。冲突的另一源头在于艺术知识和审美标准的专业性上,乡村居民可能会对艺术作品产生隔阂,认为如果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就无法接触到艺术作品。这种隔阂会对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背后的意义造成障碍,也会进一步加剧艺术家与乡村居民之间的文化隔阂。

研究结果显示,自碧山计划实施以来,重新回归碧山村创新创业和生活居住的乡村居民数量增加,乡村主体性、乡村社区的凝聚力与韧性也得以提升,而乡村文化也通过商业化的结合得到了进一步传承保护。研究认为,碧山村的创作为观察一个社区如何产生其内生的韧性和适应性提供了一个实验镜头,这是一个值得在中国乡村振兴背景下进一步探索的理论问题。


(供稿:李湘铖,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学术动态】中国碧山村乡村振兴中的乡村创作:创作性实践、文化振兴和社会韧性之间的关系本文为《城市规划学刊》原创文章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学术动态】中国碧山村乡村振兴中的乡村创作:创作性实践、文化振兴和社会韧性之间的关系

【学术动态】中国碧山村乡村振兴中的乡村创作:创作性实践、文化振兴和社会韧性之间的关系

识别二维码  订阅本刊2017-2022年电子阅读版

【学术动态】中国碧山村乡村振兴中的乡村创作:创作性实践、文化振兴和社会韧性之间的关系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upforum@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upforum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刊upforum):【学术动态】中国碧山村乡村振兴中的乡村创作:创作性实践、文化振兴和社会韧性之间的关系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