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皖南乡镇规划编制探索,深挖资源特色如何做?

 
乡镇因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存在各式差异,本文结合安徽省歙县岔口镇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践,通过梳理总结皖南山区乡镇国土空间的问题与特征,从产业、文化、交通等多视角,探寻相宜匹配的规划策略,为山区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思路。
 

皖南乡镇规划编制探索,深挖资源特色如何做?图片来源:摄图网

下高速,走县道,千回百转处,便是歙县岔口镇。在这里,一砖一瓦皆是光阴。人间冬景,最美皖南。

岔口镇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千古一县”之称的安徽省歙(Shè)县境内,不仅有悠久的徽州文化底蕴,还是近代红色革命老区。岔口镇地处两省交界,生态优越,农业资源丰富。如何使岔口镇兼顾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实现多元化发展,践行乡村振兴的战略前提下完善产业链条,谋求产业升级,是此次规划重点关注的内容。


突出诉求
梳理规划编制重难点

特色农业“不够特

岔口镇地处新安江流域,呈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格局,有“三河、两库、众渠”的水网结构,森林覆盖率高,生态本底良好;境内茶叶、蚕桑、山核桃等特色农业资源丰富。

调查发现,镇域农旅融合处于初始阶段,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特色农产品加工规模有待提高。基于以上情况,明确乡镇产业发展路径,并为其提供各类要素保障,是本次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文旅产业“不显文”

镇内国家级传统村落分布较多,徽派建筑风格突出,文保单位、历史要素及红色文化遗址交相辉映,同时蚌壳舞、岔口民歌等非遗传承良好。乡村休闲旅游、人文旅游初具影响。

皖南乡镇规划编制探索,深挖资源特色如何做?格突出的徽派建筑群 图片来源:摄图网

然而,现阶段传统村落及各级文保单位的保护任务较重,文化保护与文旅开发矛盾逐渐显现,各类历史要素、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梳理工作待开展。如何落实各级保护任务的同时,利用其独特的文化底蕴推动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是本规划需要解决的重点与难点。

交通体系“不成网”

岔口镇是歙县接驳浙江省的重要门户,但受制于镇域“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格局,城乡道路交通、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对外交通主要依靠“黄山-千岛湖”过境公路,镇域内交通没有形成网络体系。主要道路沿线缺乏旅游停车设施,跨河桥梁路面较窄,对生产生活限制较大。

随着周边乡镇高等级交通实施的建设,岔口镇的门户区位优势正逐步丧失,如何合理提升对外交通的便捷性,完善自身内部交通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因地制宜
定制四大规划策略

挖掘资源特色,突出乡镇个性定位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将目标与战略贯穿整个规划,从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特色资源、地域文化等方面入手,突出岔口镇的两省交界门户地位、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优势、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底蕴,确定岔口镇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的集聚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发展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谋求岔口镇个性化、差异化发展道路。

融入区域格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构建以特色农业产业为核心,以农产品深加工为支撑,以休闲旅游为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体系。以一二三产融合为途径,整合镇域内特色农业、传统文化及红色遗址等农文旅资源,提出“农业+文化+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工业+旅游”三种产业发展模式,强化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注重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园区建设,聚焦文化内涵及特色,推动镇域产业融合发展。

皖南乡镇规划编制探索,深挖资源特色如何做?

落实文遗保护,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统筹镇域范围内各类历史文化资源,构建以传统村落为核心,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建筑为节点,通过古道、古水系串联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各类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名录的文化线路,分级分类制定历史文化管控内容。以“红绿、红古”融合为抓手,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布局文昌古道拓展游线、革命老区振兴游线,实施传统村落、烈士纪念设施等提质改造工程,加强区域村史馆、民俗馆建设,开展文化艺术展览,重点打造文化研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业态,促进区域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

皖南乡镇规划编制探索,深挖资源特色如何做?

衔接区域联通,完善交通网络布局

衔接交通专项规划,重点从区域联通、内部优化、农村道路设施完善等方面,加快推进区域内省、县干道提质改造工程,连通村与村、村与产业基地之间道路,打通跨河桥梁交通瓶颈及断头路;连接周边杞梓里镇、县城、浙江千岛湖等区域性交通,提升与周边乡镇的通达性;融入区域交通网络,构建外联内畅的“1223”交通骨架网络。同时结合特色农产品种植及红色文化传承需求,完善农业生产道路建设,打造革命老区振兴道路,完善综合交通体系。

加强要素保障,保障各类空间需求

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属于实施型规划,需要在落实上层总体规划空间管制底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目标、产业布局、设施配置等需求,对土地用途和空间管控做适度的优化和调整,以满足各类项目不同时期的空间保障,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各类用地的空间管制要求。

在本次规划中,通过优化调整村庄建设边界,挖掘乡村存量建设用地,打破行政村边界限制,在全镇域范围内实施存量建设用地按需流动,在保障农村宅基地、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基础上,切实保障各类项目用地需求,支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皖南乡镇规划编制探索,深挖资源特色如何做?皖南山区乡村风景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矛盾的过程,规划工作应当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色与实施层面的政策规范,精准分析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分类施策,根据地区发展及自然资源管理需求设计出更加科学的规划方案,同时融入更为和谐的规划观念,提升工作质量,为其他地区编制乡镇层面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专 题


皖南乡镇规划编制探索,深挖资源特色如何做?

皖南乡镇规划编制探索,深挖资源特色如何做?

皖南乡镇规划编制探索,深挖资源特色如何做?

皖南乡镇规划编制探索,深挖资源特色如何做?

皖南乡镇规划编制探索,深挖资源特色如何做?

皖南乡镇规划编制探索,深挖资源特色如何做?

皖南乡镇规划编制探索,深挖资源特色如何做?

皖南乡镇规划编制探索,深挖资源特色如何做?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地科技):皖南乡镇规划编制探索,深挖资源特色如何做?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