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航空物探遥感技术优势 做美丽中国建设的践行者
昔日茫茫戈壁,今天茵茵绿洲;曾经满目疮痍的老矿山,今昔旧貌换新颜;藏羚羊摆脱了在猎枪下惊恐地逃亡,实现了在自然保护区内的悠然自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四个重大转变”。作为野外一线的地质工作者,我们比任何人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日益向好,见证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伟力。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以下简称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将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时刻认清自己担当的责任使命,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入分析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六大战略部署”重大任务,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做生态文明思想的行动派,做美丽中国建设的践行者。
一是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为及时掌握全国矿产资源家底、开发潜力,准确掌握国家水资源家底、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二是开展地质灾害、矿山开发状况、矿山地质环境等遥感调查监测,积极有效应对风险挑战,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
三是做好国土空间变化监测评估,对全国“三区三线”实施情况、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变化情况等开展遥感监测与评估,支撑自然资源督察执法、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工作,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供数据、对策支持,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
四是开展生态状况与重大生态地质问题遥感调查监测、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现状与潜力调查,为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提供科学数据,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五是在科技、政策、管理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牵头开展“星—空—地—海—井”探测观测监测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
明确工作重点后,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落实推进。
一是打造调查监测“利器”,形成业务应用能力。聚焦生态环境保护需求,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将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全力攻克一批调查监测核心技术,做地质调查工作现代化的引领者;建设综合遥感观测技术系统,发射首发星“地质一号”高光谱小卫星,依托卫星数据快速处理技术能力,开展全疆域覆盖、全天候、全要素遥感地质调查监测;集成三维激光扫描车、三维激光点云获取设备、全景相机等多种类型的地面全谱段遥感测量系统,攻克实景三维建模关键技术,推进微波全谱段遥感业务应用;研制无人艇遥感测量系统、小型化船载重力梯度测量和船载绝对重力测量系统,推广应用机载水深测量,开展海岸带、重点岛礁、海洋地质调查,实现海陆一体化调查;列装“航空地质一号”等3架大型专业测量飞机以及大中小型无人机、航空重力测量系统、航磁矢量勘查系统、航磁全轴梯度勘查系统等,提高绿色、经济、快速高效的调查监测能力。
二是开展矿产资源、地表水等自然资源调查,形成全国多尺度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监测成果。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将实施重点成矿带、重点海域和羌塘等重要油气盆地航空物探,重点地区铜多金属矿航空物探和高光谱遥感调查,提交油气有利构造区、成矿有利区,为摸清矿产资源、能源家底提供数据支撑,助力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开展重要河流、湖泊、高原冰川、冰湖等地表水资源调查,获取湖泊水量、河流流量、降水量与蒸散发量、高寒流域地表径流组分调查与监测数据。推进全国典型流域水循环及水平衡综合分析以及水循环过程演变失衡带来的“水多、水少、水浑、水脏”等水问题分析,服务生态环境治理改善。
三是开展环境地质调查,形成生态安全解决方案。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将开展全国及重点区域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隐患底数及变化情况调查监测,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冰湖溃决链式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与风险评价等,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变化、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矿山生态修复调查,有效支撑服务国家绿色发展指数统计、全国绿色矿山核查和自然资源部露天矿山监管等工作。
四是开展国土空间调查,提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建议。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将开展“三区三线”遥感监测与评估,查明新增违法占用耕地、违规城镇集中建设问题,为生态空间整体保护、城镇空间节约集约利用等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监测,对保护地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净初级生产力等进行指数监测和生态质量评估,为科学监管提供数据支撑;开展水库等特殊区域生态空间转用遥感监测、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用地监测等,为区域协调发展提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对策建议。
五是开展重大生态问题调查监测,形成问题解决方案。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将开展青藏高原冻融土地退化、冰湖变化等重大生态问题调查与风险评估,研判生态安全总体态势,识别关键生态风险及其驱动因素,提出风险防控策略,为生态安全维系提供技术支撑,助力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的提升。
六是开展生态系统碳汇调查,形成相关问题清单。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将开展生态系统格局、植被覆盖度等重要生态要素的调查与评估,构建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进行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各类生态系统碳汇核算,实现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现状与潜力调查,科学评估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本底及变化、增汇潜力和空间格局,为全国陆地碳汇提供数据支持,支撑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
七是持续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支撑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将搭建航空物探遥感和通导遥重磁卫星大数据平台,建设全流程信息化业务系统、多门类自然资源对地观测数据中心和大数据超算中心。突破人工智能技术在专业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自动化识别和检测正确率基本满足精准服务绿色智慧数字生态文明建设需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新时代新征程,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将持续发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空天战略部队”优势,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增强创新活力,加强多维度、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航空遥感技术装备创新与推广应用,加快构建航空物探—遥感综合探测观测监测技术体系,推动地质卫星遥感业务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系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主任、党委书记)
文字编辑:赵玲玲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主任谈发挥航空物探遥感技术优势做美丽中国建设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