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地图 ©清源文化遗产
内容:陈凯、辛欣、赵诗咏
设计、排版:陈凯、边如晨
审校:魏青、李建芸
说明:本项工作涉及内容数据较多,如果有错漏,欢迎批评指正。
1:42 辛欣出场,自诩水利遗产保护“小学生”,非也非也
2:02 地图上的水利遗产,为何2月主题关注水利工程?
3:50 考考你-芍陂二字怎么念?孙叔敖举于海,是在芍陂搞事情
7:42 水利工程技术与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木兰陂和坎儿井
14:13 治水人物-巾帼不让须眉钱四娘,红旗渠抬大爷抬的是李靖,郑国渠可不在郑国
24:33 大运河上运什么?-木材、江米
27: 57 一问两不知-犬央犬茶湖还是黄辣丁儿湖?
答案:què bēi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安徽淮南有一项非常知名的灌溉工程,为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所建,名字叫安丰塘。安丰塘在古代被称为芍陂。陂的意思就是池塘(蓄水库),所以芍陂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大型蓄水灌溉工程。
安丰塘位于寿县中部,淠河与东淝河之间。安丰塘利用局部洼地建堤蓄水,上引龙穴山、淠河之充沛水源,下控1300多平方公里的淠东平原,灌田万顷,解决了当地的大涝大旱问题。自春秋至今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图/芍陂 摄影:王潇翔
答案:mù lán bēi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木兰陂位于福建莆田,是具代表性的拒咸蓄淡灌溉工程,距出海口26千米。
莆田处闽中沿海山地、丘陵带,木兰溪横贯莆田全境,为境内三大溪流水系之一。早期的莆田负山滨海少地,木兰溪蜿蜒入海,经常遭受台风、海潮、洪水等自然灾害。隋唐年间,随着行政建置趋于稳定、中原人民南徙,莆田开启了水利治理、围海营田的历程。不晚于中唐已出现修筑海堤以围海造田的活动,以镇海堤为代表,为早期抵御海水以滋平原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木兰陂几经周折后建成,代表了莆田水工设施的最高技术水平,又在木兰溪南岸开凿了密集的人工水网,促成了南洋平原的形成。元代万金陡门建成使得木兰陂截流之水惠泽北洋,木兰溪、延寿溪、萩芦溪三大水系自南至北形成水流贯通的格局。南北洋共同发育,形成了兴化平原和洋田聚落景观。形成了荔枝、栗、麦、麻、豆、茶叶以及各类水产等农业业态,促进了村落、城镇的发展,也孕育滋养了极具特色的莆仙文化。

图/木兰陂 摄影:陈凯
答案:hán gōu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邗沟是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在今天的江苏境内,开凿于春秋时期,是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邗沟南起扬州以南的长江,北至淮安以北的淮河,总长约200公里,是历史上首次将淮河水系与长江水系联系在一起。
答案:āng sāng hú bì táng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㹧犭茶湖是绍兴城北的一处湖泊,因出产㹧犭茶鱼而得名。犭央犭茶(读作“昂桑”),绍兴方言,为一种鱼类,黄色无鳞。是《辞海》中记载的“黄颡sǎng鱼”。
㹧犭茶湖避塘位于㹧犭茶湖上,始建于明代,是沟通南北两岸交通和船只躲避风浪的通道。塘堤是避塘的主体,利用天然海岸线,在港湾或海湾处,设立防波堤,只留下一些水道给予船只进出避风塘。海湾大部份面积都被防波堤阻隔,涌到避风塘(原来的海湾)的海浪都会被防波堤挡去,塘内海面相对平静得多。舟行塘内,可以避风涛之险,亦免受浪涛激岸,捍卫沿湖田园。
图/㹧犭茶湖避塘 来源:绍兴市文广旅游局 拍摄:陈庆华
文化遗产地图是根据清源近年来工作成果,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制作的文化遗产主题地图。遗产地图分为四个篇章“古代篇”、“近现代篇”、“线性遗产篇”、“港澳台篇”,每个篇章三个主题,共计12主题。
本期首次尝试以音频节目形式解读地图上的文化遗产,接下来还将继续邀请清源大侠们从文字和图纸的幕后来到音频节目里,请期待之后的每月主题吧!
2024抢手礼物
春节特惠数量有限
定价288元/套
春节特惠 218元/套,包邮
正月十五后恢复原价
扫描下方图片二维码
进入清源微店即可下单
遗产地图桌历来啦!数据地图+趣味问答(1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产数据地图+趣味知识(2月 中国元代以前早期古建筑)
遗产数据地图+趣味知识(3月 关注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遗产数据地图+趣味知识(4月 关注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
遗产数据地图+趣味知识(5月 全国博物馆名录)
遗产数据地图+趣味知识(6月 中国世界遗产及预备名录)
*本期编辑:胡玥,排版:徐雨薇,审核:李建芸、魏青
清源文化遗产
我们是一群工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第一线的青年,跟您分享实践思考、学术成果、思想碰撞,以及深入遗产地带来的好吃好玩。
*有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或疑问,直接微信回复公众号。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源文化遗产):“㹧犭茶湖”三个字,一问两不知(2月遗产地图 水利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