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2023年的最后一天,郑州的天气分外晴朗,阳光透过云层洒向这块中原腹地,树木、草坪上的积雪正在慢慢融化。上午10点开始,位于郑州市中牟县普罗理想国的社区共享中心陆续迎来了一批批居民。2024普罗新愿会,一场由社区居民共同发起的“邻里派对”即将在此上演。
下午3点,“派对”正式开始。钢琴、舞蹈、合唱、太极、戏曲、音乐剧……从孩子到长者,从个体到社群,邻里艺术家们用各自的才艺和能量,共同呈现了一场仪式感满满的“社区春晚”,这一切都发生在理想国全新亮相的「理想社区共享中心」之中。

2024普罗新愿会“邻里派对”现场 / 图源©普罗理想国
2013年,占地6300亩的普罗理想国落地中牟,经过多年打磨,逐步营造了包含物业、商业、农业、医疗、教育在内的理想生活集成系统。这里拥有9万平米的社区中央公园、10万平米的配套商业,还落地了“十五年一贯制”教育体系的一八学校、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现象级非标商业普罗市集,并投入重金改建双向8公里的生态双河道……

普罗理想国社区实景 / 图源©Holi河狸-景观摄影
在普罗理想国的创始人徐益明看来,社区不仅是“房子的集合”,也是一个紧密结合、功能多样的社会生态系统。普罗作为社区开发中的长期主义者,始终在践行“现代社区修养”,并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进行社区规划设计,意在打造一个经久、繁荣、友好的现代社区。
“社区”一词源自英文Community,这一概念最初也源自西方。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很早就这样定义“社区”:是通过血缘、邻里和朋友关系建立的人群组合,具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而“社区营造”,就是建立在“社区”这一社会生活共同体基础上形成的治理模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普罗理想国社区日常 / 图源©普罗理想国,©Holi河狸-景观摄影
作为20年前最早提出“社区营造”的地产开发团队之一,普罗从普罗旺世的熟人社区营造,到公园、学校的建立,再至普罗理想国4平方公里土地上,河流、市集、公园、街道的相继呈现,以及联动普罗四大社区的跨年节日——“普罗新愿会”的打造,它用一步步的创新实践,为郑州人民带来了“超前十年”的理想生活。
「理想社区共享中心」正是基于普罗20年来的社区营造实践,由伴随社区八年时光的艺术文化中心“进化”而来,这里将成为居民与居民、居民与社区、社区公益组织与社区,以及更多社会公益课题研发共创的平台。


从“艺文中心”到“共享中心”,
一个社区空间的“进化论”

2015年,作为理想国的精神图腾空间的艺术文化中心在理想国的“中心”地带落成,由聚汇礼堂、售楼部、小人国图书馆、窗外艺术空间共同营造。

艺术文化中心 / 图源©普罗理想国
几乎每一位初至理想国的居民或游客,抵达社区的第一站都是艺术文化中心。八年间,这里见证了社区里温馨而亲切的日常:小人国图书馆中,一本本书籍伴随着孩子们一点点长大;聚汇礼堂里,国际儿童戏剧节、理想少年营迎来了一波波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少年;窗外艺术空间内,一场场展览将多元的艺术形态融入到社区居民的日常……人与人彼此连接的一幕幕景象,是属于社区最珍贵的记忆。

艺术文化中心日常 / 图源©普罗理想国
2023年12月,改造后的艺术文化中心以「理想社区共享中心」全新亮相。在“共享中心”的运营团队看来,一个经久、友好、繁荣的“现代社区”的营造,需要社区居民以及多方力量的共建,也需要一个空间去承载更多的能量和议题,为人与人的连接提供更多可能性。
改造过程中,理想国集结了胡燕子工作室、合恣设计、NPI恩派等全国知名的社区营造及建筑设计团队,共同参与整体空间营造,“共享”的理念贯穿于空间规划、设计、运营的各个环节。
占地2万平米的“共享中心”包含党群服务中心、理想社创之家、社区美术馆、稻草人社区食堂、社区共享广场、银杏艺术广场等特色空间,这里将成为在地居民、各方资源参与和互动的平台。

理想社区共享中心 / 图源©普罗理想国
作为社会个体,政务服务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党群服务中心主导的各类社区级政务服务空间,让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以享受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体验。

普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 图源©普罗理想国
位于“共享中心”主体建筑区域的理想社创之家,由理想家展廊、牟邻优选品牌店、新知书房、理想家客厅、社群工作室以及共享办公区、共享阅读区、会议室、多功能活动区、户外共享活动区、小人国户外儿童角多个场景共同组成。

理想社区共享中心 社创之家 / 图源©普罗理想国
一楼的理想家展廊集中展示了居民共同参与社区营建的全过程,将家园的来处、过去和当下的行动以及朝向的未来呈现在人们面前。


理想家展廊 / 图源©普罗理想国
新知书房由普罗理想国与《三联生活周刊》联合打造,作为文化交流阵地,将持续输出专题刊物、主题沙龙等内容。

新知书房 / 图源©普罗理想国
牟邻优选品牌店通过社区好物、社区好景、社区好活动的展示展销,激发社区“邻里互助”“城乡互动”“友善公益”等内生动力,提升在地品牌的形象与活力。

牟邻优选品牌店 / 图源©普罗理想国
循着楼梯步入二楼,走进理想家会客厅感受邻里社群的活力;在先后学院重温多方专家、学者、意见领袖的新知分享以及社区内生力量的生长历程。


理想国邀请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地瓜社区创始人周子书在“先后学院”进行分享 / 图源©普罗理想国
置身社群工作室,参与到家园共创的行动之中。作为社群驻留与议事的空间,现阶段社群工作室正在进行“理想彼岸”展览,将居民与社区的共建故事,呈现为一场寻找家园的体验故事。



社群工作室 / 图源©普罗理想国
在理想社创之家,社区咖啡、共享办公区、共享阅读区、户外活动区等多元公共空间的呈现,也同步加深着人与人、人与空间、家园的连接。



理想社创之家 / 图源©普罗理想国
作为社区居民艺术的“前哨站”,社区美术馆是属于居民们的开放、包容的艺术空间。在这里,居民可以共同推动以艺术赋活社区的实践,发展社区艺术教育。

社区美术馆正在展出的“小孩er很忙”儿童艺术展/ 图源©普罗理想国
稻草人社区食堂是一个集餐饮、共享厨房、助老服务、药膳科普、在地农副产品展销等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化服务空间,20元/人的自助午餐和12元/人的自助晚餐为邻里们带来了安心、亲切的普惠美味。

稻草人社区食堂 / 图源©普罗理想国
从“艺文中心”到“共享中心”,最动人的仍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交互以及携手创造的记忆。

比设计空间更重要的,
是连接人与人的关系

被誉为日本社区设计第一人的山崎亮在《社区设计》一书中提出:“比设计空间更重要的,是连接人与人的关系。”他认为“社区设计”的概念不止于设计看得见的空间,更要设计看不见的「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在乡土中国的“熟人社会”,人们通过血缘、地缘和其他类型的熟人关系来建立信任和互助,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让人们丧失了这种信任感,较近生活圈的人们之间也变得互不关心。
然而,大部分人并非真正享受这种冷漠、疏离的社会关系,重建信任与连接才是人们内心真实的声音,所以电视剧《请回答1988》中的邻里之情才会如此打动人心。

「理想悦读社」社群活动 / 图源©普罗理想国
在理想国社区,“围着人转”的社区营造探索根植于家园营建之初,经历了十年的发展,“熟人社区”的微气候已初具雏形,并朝着良序社会持续生长。在越来越多邻里的主动参与和共建推动之下,社区营造也开始进入到由社区居民平等参与、共同决策的全新阶段。
社区居民自主发起、参与的兴趣社群既连接邻里情感,也反哺着社区的可持续生长。自2021年4月理想国首个社群“理想邻里跑团”成立以来,目前,理想国已经拥有理想悦读社、理想咖啡社、理想篮球社、理想瑜伽社、理想亲子社、理想太极社等30个覆盖各类人群的社群。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理想国社群活动 / 图源©普罗理想国
社群的日常运作不只是一次有温度的交流、一个场景的构建、一种关乎兴趣的延续,更是对童年、成年、熟年全年龄段“个体”的关注,以及“长期”的投入营造。“共享中心”的落成提供了一个培养皿,让理想国的各类社群得以在一个集中的场域持续释放能量。
一个可持续“理想家园”的营造需要不断凝聚内部和外部的力量,聚焦多元议题的探讨,激活各相关方的主体性,共建共享。“共享中心”的亮相,即是希望从空间的共享开始,构建一个可以容纳更多议题和能量的精神场域,最终推动人和环境的双向改变。
“营造”的关键一步是挖掘出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通过沟通和共建,推动居民的自主参与行为。在“共享中心”呈现之前,理想国开展了“家园共创”系列工作坊,社区居民们围绕社区公共议题,作为共同的“设计师”参与进来,在决策中承担角色和责任,展开了多视角、多领域的共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家园系列工作坊现场 / 图源©普罗理想国
工作坊第2期——「为“理想社区共享中心”提案!」启发了家园邻里“我能用这个空间来做什么?”的思考。


家园系列工作坊现场 / 图源©普罗理想国
正如工作坊发起人胡燕子所说:“家园共创的核心是分享和行动,是用生命影响生命。”来自在地居民、主理人、社区工作人员等不同人群、不同视角的真实感知和灵感碰撞,构建着更为完整的社区认知,营造着社区共有的凝聚力与感知记忆,也在同步回应着人与人、人与家园共生共享的可持续命题。

“家园共创”系列工作坊策划人 胡燕子/ 图源©普罗理想国

在自然生长的社区空间,
一切都与一切相连

作为城乡聚落的最小单位,社区凝聚着社会细枝末节的变迁,更凝聚着“人心”。近几年,以社区为单位的城市微更新进行得如火如荼,“社区营造”的理念也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实践之中。

由理想国邻居编辑部发起的社区报刊《达邻月刊》 / 图源©普罗理想国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个理想社区的营造,离不开因地制宜的规划和在地基因的挖掘。如果说阿那亚的基因是“艺术文化”,麓湖的基因是“自然生态”,理想国的基因,则是在普罗20年来的长期营造下,自带的“邻里属性”。邻里派对、邻里社群、邻里摄影展、邻里共创音乐会、邻里循环市集……理想国社区多元的邻里活动都是这种基因的外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从童年到熟年的理想国社区日常/ 图源©普罗理想国
「理想社区共享中心」正是在这样的基因下自然生长起来的,它并非“生造”,而是天然扎根于这片土壤。曾经的“艺文中心”不仅是居民们的活动空间,还承担着“售楼部”的功能。在它冷峻、坚挺的外表之下,透露出一种自上而下的威严感。如今,普罗将这个空间完全让渡给社区居民,实际上让渡的是一种软性的权益和自由度。

社区共享广场上的居民活动日常 / 摄影:Simon©ZSDC
集邮大课堂、抚琴要义、美妆沙龙、绘本阅读、舞韵瑜伽、鼓点排练、邻里相聚日……2024年1月,越来越多的社群活动陆续在“共享中心”举行。
当社群的力量逐渐走到台前,吸引人的就不再是建筑和这里的功能,而是人本身。人们来到“共享中心”,通过丰富多元的社群活动和自下而上的社区文化建设来凝聚社区意识、改善社区生活,上下两股力量就能拧成一股有力的缰绳,关于理想社区的一切想象都将在此驰骋。

社区居民通过一个空间探索游戏认识彼此 / 图源©普罗理想国
思考社区的未来,就要超越社区自身,理想国考虑的不仅是在地社区、居民的问题,社区与社区之间的连接影响着城市整体的气质、肌理。
作为一个共享、开放的“现代化社区公共空间”,无论是业主还是非业主,都可以在“共享中心”成为积极的共创者,通过探讨空间规划、运营管理、在地连接以及更多可持续议题,发现社区公共空间的更多可能性。这个空间成为了人与人之间连接、交互与共鸣的载体。


社区居民为“共享中心”提案现场 / 图源©普罗理想国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Rachel Carson曾写到:“在自然界中,一切都与一切相连。”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一个社区或空间,在自然生长的社区空间中,一切也与一切相连。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关系疏离、生活意义缺失、社交恐惧等现象接踵而至,社区营造与社会设计成为了人们修复社群关系,寄托生活向往的行动路径;生态与人文则是人们对未来城市发展的美好想象。
当社会的“硬件”部分已有相当程度的完备,越来越多人正在意识到,最终带来幸福感、满足感的并非硬件本身,而是温暖的邻里关系,真实可触达的“附近”。2003年,徐益明初到郑州时,就在脑海中绘制了他心目中理想社区的蓝图:真正的理想社区,不仅需要好房子,更需要宜人的绿化、健全的配套和睦邻友好的烟火气。理想国在完善、高品质、充满现代便捷性的硬件设置之外,让人感受到了久违的烟火气与人情味。
理想的家园无法一蹴而就,营造一个充满可能的社区共享中心只是开始,物理意义之外,更重要的是由此生长出更好的公共关系,更完善的人。当人们走进社区,在共享、共创、共同营造的社区空间中汲取能量,彼此形成紧密的连接,一个理想社区的图景就将在此徐徐展开。

主编:牧之
副主编:忧忧
编辑:左岸
撰稿:左岸
校对:小徐
设计:左岸
摄影:图片均有标注来源

从好房子到好社区——完整社区工作历程与思考

在城中村,用公共空间解锁社区活力

“微更新”理念下的开放式社区营造——以武汉六合社区为例

新华·社区营造中心:人人参与的活力场

“社区”,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 * *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热爱设计 专心阅读
期待与你相遇
投稿 · 咨询 · 合作或者
加入社群请扫码
入群暗号 “你所在的城市名称”+城市聚落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点击 “设计企业服务”,点击文末链接联系我们。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设计):一个“理想社区”的再造,为什么需要“共享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