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基于存量用地更新的株洲城市品质提升研究
株洲,是一座具有深厚底蕴的老工业城市,几十年的发展见证了城市建设的辉煌成就,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旧工厂、旧商贸和旧住区。株洲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存量提质和更新工作,先后开展了株洲市清水塘老工业区更新规划、旧城区城市更新规划等一系列更新项目,取得了显著成就。在用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大背景下,存量资源的战略意义愈发凸显。如何提升和激活存量资源价值,对促进株洲市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品质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模式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城市更新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促进土地、资源等要素集约利用,提升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推进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伴随株洲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株洲市总体城市设计的编制,株洲市同步启动了《基于存量用地更新的株洲城市品质提升研究》。本次研究兼顾战略性与实施性,基于问题、目标和实施三大导向,借助数据分析和刚弹相济的策略设计,实现技术理性向实践理性的转变。
项目荣获 2023年度北京市优秀城乡规划奖 三等奖(点击查看《清华同衡48项优秀项目入选“ 2023年度北京市推荐优秀城乡规划奖”》)
项目构思
本次研究作为株洲市存量更新领域的一项整体性研究和纲领性规划,既要有前瞻性的战略谋划,又要有面向实施的精准部署。基于问题、目标和实施三大导向,规划聚焦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思考。
1、如何解决在宏观尺度对株洲特色存量资源进行精准识别?
2、如何强化从市级层面对存量空间价值提升进行战略导控和推进实施?
3、如何保障在系统维度对更新工作统筹管理进行长效支撑?
核心策略
策略一:构建定制化综合评价模型,实现空间资源精准评价
1、“定制”株洲特色的综合评价模型
借鉴先进城市更新经验,初步搭建以“空间利用+空间品质+空间外部性”为基础评价维度,由六大板块、22项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模型,并选取多个城市样本进行测试,对模型进行优化完善。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形成了《识别待更新地区的空间辅助决策工具自动化计算软件》,获得软件著作权。
借助自动化工具,结合株洲存量空间资源特征和基础数据条件,调整、确定不同用地类型评价因子和权重赋值。通过单因子评价+多因子叠加分析,形成空间潜能的精细化剖析结果(其中4-5级为存量更新重点地区)。

2、“多元主体+多元途径”校核修正评价结果
在模型评价的基础之上,规划采用公众参与、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手段对定量研究结果进行了修正和完善,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本次研究共协同10余个政府部门,回收2500份调查问卷,组织3场次公众参与活动,完成20余次社区及企业调研走访,收集了249条居民空间喜恶信息和80个企业的更新意向。通过多元的公众参与方式,整合形成20条针对模型评价结果的优化反馈意见。

3、形成“一张图”+“一本账”
经过模型评价和多元校核之后,最终形成存量空间“一张图”和“留改拆”清单,为株洲市城市更新“圈重点、划单元、理项目”提供精细化工作底盘。
策略二:强化与总体城市设计的耦合联动,引导存量资源战略投放和有序利用
1、锁定存量资源与特色资源联动耦合的关键空间,支撑城市特色空间框架优化
在项目组同步推进编制的株洲市总体城市设计项目中,提出以特色资源引领的公园城市范式带动中心城区空间格局优化和品质提升。在存量用地更新研究中,更加关注存量资源与特色资源空间的耦合,对株洲市重要战略空间“一带一链”形成重要支撑。

(1)支撑城市特色空间结构优化
结合存量空间增值增效,为建设人民的“翡翠项链”做好支撑。以存量空间为基底增加城市公园、口袋公园、景观绿地、文化展示空间和文化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丰富“翡翠项链”沿线活力节点,塑造全龄友好生活场景。

(2)支撑城市特色风貌和活力强化
结合存量空间增值增效,建设好“湘江风光带“。以存量空间为基底增加高端功能、多维地标, 为打造国内一流的滨水地区、强化城市特色与城市精神做好支撑。

2、优先引导存量空间更新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城市居民
以存量空间为基础,利用POI大数据分析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园绿地的覆盖度,寻找民生保障薄弱地区。以十五分钟生活圈为抓手,坚持“把最好的地块留给百姓”,引导临近民生保障薄弱地区的存量空间优先保障基础类设施,适度增加品质提升类设施,形成“补短板”项目计划。

策略三:以治理为导向搭建综合实施框架,助推更新工作实现系统性统筹和有效实施
1、城市更新首先是制度和体系的更新
本次研究建议株洲市建立“一个高效的行政管理架构、一套政策法规体系、一套规划编制体系”的城市更新工作体系。项目结题之后,株洲市先后建立起全省首个“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株洲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但面向城市更新进入深水区,株洲市亟需进一步加强政策设计与迭代,城市更新工作才能更好的落实和推进。
2、强化城市体检对城市更新工作的支撑
深度对接城市体检工作机制,定期对存量资源进行监测评估,不断挖掘更新空间及提质需求,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增强对城市空间的精细化治理。

3、建立数据库+项目库,实现对全市存量资源的监测和管理
以存量资源为底板,以更新项目为抓手,以更新单元作为更新实施的基本单位,构建“可查询、可维护”的城市更新数据库+项目库,实现对全市更新资源与任务的系统性、动态性监测和管理。
结 语
《基于存量用地更新的株洲城市品质提升研究》自2020年12月通过株洲市规委会审查并验收结题后,已经成为统筹推进全市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依据,为田心片区、三三一片区、白石港片区等三大战略地区的城市品质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并为城市推进精细化治理、助力株洲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项目团队
项目主管
张险峰,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司美林,总体一所副所长
项目组成员
吕元磊、杨蕊源、于和平、康碧琦、曹伟
组织编制单位:
株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株洲市城乡规划研究中心
株洲市规划测绘设计院

扫码or点击了解同衡业务
编辑/排版|王淑芸
封面图/头图|株洲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供稿|清华同衡 总体发展研究和规划分院 总体一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基于存量用地更新的株洲城市品质提升研究 | 2023北京市推荐优秀城乡规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