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土壤为啥搬?如何搬?“搬家”的沃土如何再造一片良田?面对这些问题,在湖南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的耕作层剥离再利用试点项目现场,我们找到了答案。

立春后的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丰裕村,大片油菜如地毯般覆盖在广袤的田野上,走近细瞧,油菜绿得仿佛能滴出水来,春天的脚步已悄然来临。
为40多万方沃土找“新家”
2020年12月,湖南省“十四五”时期民航建设重点工程、湖南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长沙黄花机场改扩建工程启动。根据规划,该项目需占用优质耕地2000余亩,涉及优质耕作层土壤40余万方。
对此,湖南省政府在专题调度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工作时,要求对项目占用的优质耕作层应剥尽剥、充分再利用。
为“这么多的优质土壤寻找‘新家’,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首先,不能太远,运输成本需要控制;其次,是要把优质土壤运到确实需要的地方。我们调研了多地情况,开了多轮会议,最终确定了浏阳市永安镇丰裕村,距离长沙黄花机场约22公里,属于严格管控类耕地。”湖南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机场项目建设之初,湖南厅就拟定了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作方案,将相关费用列入建设项目总投资。
机场扩建要占用村里不少耕地,长沙市长沙县黄花镇鱼塘村党支部书记黄海林对这事先后有不同的感受。“起初,我听说机场改扩建要占用村子这么多耕地,浪费这么多肥土,感到很惋惜。后来,又听说这些土壤会转运到浏阳去,我心里高兴了,能让那里的群众获益,是件好事。浏阳不远,去看看也容易。”
20多公里外,浏阳市永安镇丰裕村党总支书记邵国胜听到消息的那几天,高兴得睡不着觉:“做梦都没想到,村里能获得这批来之不易的土壤。”丰裕村的土壤质量一直不高,“以前盖过工厂,停工后土地抛荒了。偶尔有村民在上面种草,养荷花,任其自然生长。”邵国胜说。
实践中,大家发现,这个沃土“搬家”项目的实施难度确实不小。丰裕村12个组,400余户家庭,1500余人。村里要开展这个大项目,需要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支持。邵国胜说:“这毕竟是个新鲜事,以前没听说过。而且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有村民一开始不同意,我们村党总支的同志一次次上门做工作。还有长沙市、浏阳市自然资源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他们多次到我们村举办屋场会,跟大家宣讲自然资源政策,拉家常、讲道理。”
加密土壤调查
规划田间地头
要实行土壤剥离再利用首先要对土壤进行质量检测。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所是湖南省地质院所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通过竞争性磋商取得该项目前期环境监测调查服务项目供应资格。
长沙机场改扩建范围内耕地总面积共2319.56亩,依据环保部门提供的耕地土壤与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状况加密调查成果,划分的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为优先保护类面积2124.17亩,安全利用类195.39亩,无严格管控类。
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所为确保精确,采取了更大密度的取样调查。“环保部门按照150亩1个点采样,在整个剥离区只有11个点。我们则按照50亩一个点的密度进行,共采集耕作层土壤样品48个。经分析测试,划定区内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为优先保护类面积2014.19亩,安全利用类305.37亩,无严格管控类。”该所技术人员黄逢秋介绍,“剥离区耕作层土壤整体重金属含量较低,环境质量较好,土壤肥力高、适宜农作物生长,是不可多得的优质土壤资源。”同时,通过对土壤回覆区浏阳市永安镇丰裕村进行采样调查,确定严格管控耕地680.2亩,安全利用耕地1171.1亩。
湖南省第二测绘院则为整个项目提供技术支撑,具体负责项目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方案的前期论证、耕作层再利用覆土区的选址和测绘、耕作层再利用工程设计和预算方案编制、耕作层再利用方案实施全过程的相关技术服务。
经土方计算与设计方案论证,湖南省第二测绘院得出,对浏阳市永安镇丰裕村不进行表土剥离,进行30厘米的客土法覆盖,可以解决受污染无法种植粮食作物的问题。
“在工程设计过程中,我们考虑了对土壤进行改良工艺设计和灌溉排水设计。翻耕土地,将受污染较高的表层土下移。撒生石灰用于中和土壤酸性,让土壤得以疏松,减少土壤板结,提高微生物菌群活动,改善土壤环境,改良土壤质量。实行灌溉和排水分离,灌溉渠道渠底高于原田面线,排水沟水位低于原田面线,避免污染物通过水土交流对上层耕作层土壤造成二次污染,水源均从无污染的捞刀河提水灌溉。”湖南省第二测绘院耕地保护部部长曹仕介绍。
为做好工程设计,曹仕和同事们没少跑丰裕村,田地里、田埂上、沟渠边,留下了他们许多脚印。曹仕说他对丰裕村的地,比自己老家的还熟悉。
“湖南省第二测绘院和我们村党总支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设计方案先后三次调整才最终确定,给沃土设计了一个舒适的家,确保新来的土壤平整安放,灌溉充足。”邵国胜说。
沃土铺就增收路
2022年2月,长沙县黄花镇鱼塘村耕作层开始实施剥离,“为确保剥离的土壤一运去就可用,实施时,我们在现场设置7个剥离分区、5个储存区,将剥离的耕作层堆放至储存区。我们剥离及储存表土45.46万立方米。其中,剥离区总面积2278亩,剥离厚度为30厘米。储存区总面积272亩,平均堆土高度约2米。”黄海林说。
与此同时,浏阳市永安镇丰裕村也在为沃土“安家”做准备。“按照湖南省第二测绘院的设计方案,我们先是清除项目区里的树木、杂草、石块后,对土地进行平整。挖高填低、平整田块,进行了两次深翻耕和撒石灰消毒。通过泵站从捞刀河和干渠取水,将斗渠布置在高处,加大灌溉控制面积,减少串灌串排,田间余水通过排水沟排至柳家沟,最终汇入项目区外的捞刀河下游,形成灌排系统与条田配套,为后期耕作提供便利的水源条件。另外,我们还实施了田间道路工程。在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沿主干渠布局,打通断头路,路连成网,尽量少占农田。这些田间交通网络可以满足对外交通和区域内机械化耕作的需要。”浏阳市自然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主任章新强介绍。
丰裕村耕作层项目过程展示区域,该地块直观展现了耕作层项目运土、覆土、田块修筑的过程。
2022年6月,一辆辆装满沃土的卡车开进了丰裕村。“那些日子,卡车形成长龙,轰隆隆的声音响在我们丰裕村,村民们克服了噪音和灰尘影响,主动加入到项目中来,检查每块地是不是被压土机压紧了,覆盖在上面的新土壤是不是铺平整了。”邵国胜说。
该项目于2022年6月开始,2023年2月完工,总计剥离耕作层土壤约40万立方米,累计搬运4.9万车次,全部运到了浏阳市永安镇丰裕村。该项目总投资9275.23万元,是湖南省规模最大的耕作层剥离再利用项目。
搬来的沃土安好“家”后,丰裕村土地专业合作社对其进行集中流转、出租。丰裕村与湖南三湘万亩田园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下10年合约。如今,项目收益如何?
公司负责人伍建平介绍,按照前3年每年500元一亩、中间3年每年600元一亩、后4年每年700元一亩的标准,向农户支付租金。2023年,流转项目实现了盈利,村民收益也增加了。“2023年增收近2000元。村里变化很大,改良了土壤,田块从小丘变成了大丘,整修了道路、沟渠,丰裕村变好看了。”村民胡元坤乐滋滋地说。
浏阳市自然资源局局长李锋介绍,“项目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经济效益方面,丰裕村1690余亩低效贫瘠耕地得到有效治理,新增耕地169.85亩,耕地质量等别提升一等。2023年,丰裕村在油菜收割完之后,在项目区种植早稻359亩、一季稻611亩、晚稻400亩,平均亩产达3420斤,总产量约81.08万公斤,全面耕种后,每年可为村民增收340万公斤粮食,增收超400万元。
丰裕村耕作层项目上种植的牛奶玉米迎来丰收。
剥离层再利用
日趋成熟
“耕地耕作层是经长期自然演化和耕作培肥形成的适合农作物生长的优质表土,是耕地的精华,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开展耕地耕作层剥离利用是新形势下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重要途径,是重要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和抢救性工程。能有效破解项目建设对耕地资源的破坏,实现‘粮田’变‘良田’。对保护耕地资源、提高耕地质量、落实藏粮于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丰裕村耕作层剥离再利用项目为湖南省依法依规开展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作积累了经验。”湖南厅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已推广至湖南省更多地区。长沙市天心区采取统筹规划、应剥尽剥、合理利用的原则,推进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抛荒多年的暮云街道高云村谢家坝组土地,土壤肥力达不到种植要求,2023年10月,长沙万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高云村流转了160多亩土地,其中38亩混入了从该区大托铺街道农田运来的优质耕作层土壤,现在已种油菜,打算收割后接着种水稻,2024年有望获得丰收。“目前正在建设的解放垸片区和奥体片区的优质耕作层土壤剥离,覆盖到土层较薄土壤上,全区水田至少提高1个等别,旱地提高1~2个等别,有效提升中低产田产出能力。”长沙市天心区自然资源局负责人介绍。
丰裕村整理好的水田等待早稻插秧。
2023年9月,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被写进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湖南省耕地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年)》中。该规划提出,全面推进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以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项目为试点,探索建立湖南省‘耕作层银行’制度,把耕作层资源变为资产、资本。通过试点应用,建章立制,强化统筹,完善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作机制,提升耕作层再利用综合效益。重点明确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的实施范围、责任主体,建立表土剥离、存储、运输、再利用全链条规范工作机制。对建设项目占用耕作层表土入册登记,建立土壤资源供应动态台账,促进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的有序循环实施。”
优质耕作层土壤搬到异地后,可以一劳永逸吗?黄逢秋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应在5年内对土壤剥离再利用区域内表层土壤、地表水、水底沉积物和地下水等进行持续监测,确保工程的效果和长远效益。”
对此,浏阳市永安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曹广说,“我们已经做了两次检测,2022年10月,主体工程快完工时检测了一次,2023年12月又做了一次,农药残留、重金属、酸碱度、无机盐含量都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2023年种植的早稻和晚稻也都送了检,全部符合国家标准。以后,我们每年检测一次。专家说,自然形成1厘米厚土壤需要200年,形成1厘米厚耕作层土壤则需要200至400年。这些土比金子还金贵,我们得好好保护。”他还介绍,“施工时,丰裕村表土层实际覆盖35厘米,有的地方达50厘米。”
覆了新土的田地里,油菜比别处长得更茁壮。“土地真肥啊,过不了多久,油菜就要开花了。”曹广对未来充满期待。
永安镇丰裕完小把课堂“搬”到耕作层项目上,孩子们在油菜花田里放风筝。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王丽容
图片:曹广
文字编辑:陈琛
新媒体编辑:曲冰洁(见习)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它们,为什么要“搬家”?